0x00 前言
最近用Python
非常多,确实感受到了Python
的强大与便利。但同时我并没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相反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太早接触到Python
,而是基本按着C
→C++
→Java
→Python
这条路学习下来的,因为过早使用太便利的方法有可能使你对底层细节一无所知。
现在我对HTTP协议的了解完全要归功于当初用Java
写爬虫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我很早就开始使用Python
的urllib2
或者requests
,那么我现在对HTTP协议的认识可能依然非常肤浅。
好了,如果你对HTTP协议不太熟悉的话,强烈建议你先去看看相关知识,也可以看看《图解HTTP》,会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0x01 Referer简介
简单来说,Referer是HTTP协议中的一个请求报头,用于告知服务器用户的来源页面。比如说你从Google搜索结果中点击进入了某个页面, 那么该次HTTP请求中的Referer就是Google搜索结果页面的地址。如果你的某篇博客中引用了其他地方的一张图片,那么对该图片的HTTP请求 中的Referer就是你那篇博客的地址。
一般Referer主要用于统计,像CNZZ、百度统计等可以通过Referer统计访问流量的来源和搜索的关键词(包含在URL中)等等,方便站长们有针性对的进行推广和SEO什么的~
当然Referer另一个用处就是防盗链了,主要是图片和网盘服务器使用的较多。盗链的危害不言而喻,侵犯了版权不说,增加了服务器的负荷,却没有给真正的服务提供者带来实际利益(广告点击什么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Referer是由浏览器自动为我们加上的,以下情况是不带Referer的
- 直接输入网址或通过浏览器书签访问
- 使用
JavaScript
的Location.href
或者是Location.replace()
- HTTPS等加密协议
当然你可以通过在Chrome或者Firefox浏览器中安装一些插件去除Referer甚至进行Referer欺骗。如果是自己写爬虫的话,Referer是完全受我们掌控的,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0x02 Referer的安全问题
严格来说Referer并非一些安全问题的根源,只不过充当了一个帮凶。咱们以新浪微博曾经的一个漏洞(新浪微博gsid劫持)为例说明吧~
什么是gsid呢?
gsid是一些网站移动版的认证方式,移动互联网之前较老的手机浏览器不支持cookie,为了能够识别用户身份(实现类似cookie的作 用),就在用户的请求中加入了一个类似“sessionid”的字符串,通过GET方式传递,带有这个id的请求,就代表你的帐号发起的操作。后来又因用 户多次认证体验不好,gsid的失效期是很长甚至永久有效的(即使改了密码也无用哦,这个问题在很多成熟的web产品上仍在发生)。也就是说,一旦攻击者 获取到了这个gsid,就等同于长期拥有了你的身份权限,对你的帐号做任意操作。
相信看到这里你已经能猜到这个漏洞的基本原理了,gsid这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竟然就在URL里,只要攻击者在微博上给你发一个链接(指向攻击者的服 务器),你通过手机点击进入之后,手机当前页面的URL就通过Referer主动送到了攻击者的服务器上,攻击者自然就可以轻松拿到你的gsid进而控制 你的账号。
当然防范这种攻击的方法很多,了解更多请戳新浪微博gsid劫持
0x03 反反盗链
反盗链的方法这里就不多说了,网上一搜一箩筐,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实现方法。
加入反盗链机制后,从其他非服务提供者指定的来源的HTTP请求就得不到正常结果了,比如百度的反盗链机制~
注意,上面的不是截图,就是盗链,你可以用审查元素进行查看。
当然,访问用户可以通过给浏览器安装一些插件去除Referer来正常显示,但是并非每一个用户都那么爱折腾。有没有一个简单粗暴跨平台跨浏览器的服务器端解决方案呢?也就是说访问用户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正常显示。
当然有,看下面这张图片,你同样可以用审查元素进行查看(这里为了防止缓存我使用的是不一样的图片)
同样是百度域名下面的图片,为什么一张可以正常显示,另一张就显示盗链呢?我们来抓包看看
显示盗链的图片
正常显示的图片
看到了吗?正常显示的那张图片的HTTP请求中没有Referer,所以我们得到了正常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Referer是怎么去除的呢?
这里我用到了referrer-killer,里面还有一个Demo,具体用法可以查看本篇博客的网页源码,或者那个Demo的网页源码。其实就几行代码~
<script src="/assets/js/ReferrerKiller.js"></script>
<span id="noreferer"></span>
<script>
document.getElementById('noreferer').innerHTML = ReferrerKiller.imageHtml('http://a.hiphotos.baidu.com/ting/pic/item/3bf33a87e950352aa210e8635043fbf2b2118b6c.jpg');
</script>
粗看referrer-killer的原理并不复杂,动态生成了一个iframe,并在这个iframe里面加入img标签来进行显示。
等等,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Referer依然会存在,要么是iframe父页面的地址,要么是iframe属性中src的地址,详情请戳What is the HTTP Referer if the link is clicked in an <iframe>?,里面有详细解释。
再仔细看代码,发现iframe中src的值为javascript:"<!doctype html>......"
,原来是把iframe中的HTML代码全部放到了src中,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去掉Referer。其实乌云早有大神给出了方法,只不过没有工具化罢了,详情请戳json hijack如何丢掉referer,注意看@Sogili和@gainover同学的回复。
0x04 总结
本篇博客中的Referer和上一篇博客中涉及到的User-Agent都与HTTP协议有关。当遇到一些与底层协议相关的问题时,如果对其不了解,往往只能束手无策或者要浪费很多时间。
因此,即便Python
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功能,花时间去了解HTTP协议依然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