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www.cnblogs.com/limlee/archive/2012/06/13/2547367.html
代理模式 顾名思义就是委托别人去做事情。
IOS中经常会遇到的两种情况:在cocoa框架中的Delegate模式与自定义的委托模式。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一下:
一、cocoa框架中的delegate模式
在cocoa框架中的Delegate模式中,委托人往往是框架中的对象(视图中的控件、表视图神马的),代理人往往是视图控制器对象。
二、自定义的delegate模式
@interface A:UIView id transparendValueDelegate; @property(nomatic, retain) id transparendValueDelegate; @end @implementation A @synthesize transparendValueDelegate -(void)Call { NSString* value = @"你好"; [transparendValueDelegate transparendValue: value]; } @end
@interface B:UIView NSString* value; @end @implementation B -(void)transparendValue:(NSString*)fromValue { value = fromValue; NSLog(@"%@ ,我是B",value); } @end
A* a = [[A alloc] init]; B* b = [[B alloc] init]; a. transparendValueDelegate = b;//设置A代理委托对象为B [a Call];
这样就会输出:
你好,我是B
委托模式关键就在于一个“被”字。这个B是很被动的,随时就会被你A Call一下。
三、为什么会有delegate模式
换句话说,它可以用来解决神马问题?
当一个类的某些功能需要被别人来实现,但是既不明确是些什么功能,又不明确谁来实现这些功能的时候,委托模式就可以派上用场。
例如你可以再写个C类,实现-(void)transparendValue:(NSString*)fromValue {NSLog(@"%@ ,我是C",value); }也是完全可以的。换谁来,只要它实现了这个方法,我就可以委托它来做这个事。
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使类之间的耦合性更松散。好的代码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代理模式使用步骤:
1.定义一份协议;
2.B要遵守协议,实现相应的方法;
3.A中要定义一个代理属性 id<协议> delegate;(比如:@property(nanomatic,strong) id<BabyBaomuProtocol> baomu)
4.创建B对象,设置A的delegate属性为B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