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数据结构教科书中,“表”是数据结构的一个大家族。其中,有顺序表(数组)、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等等。我们今天聊的不是这些,而是“表”中的异类——哈希表(Hash Table)。
为啥需要哈希表
为什么会有哈希表这种数据结构呢?让我们用一个通俗的例子来理解:
大家一定都查过字典吧,我们知道,《新华字典》是按照读音排序的,可以理解为一个以读音为key,按升序排列的数据库。对于读音已知的字,可以通过“二分查找法”,很快地查找到要找的字,其时间复杂度为O(log2n)。但是,对于不知道读音的字怎么办呢?如果使用“顺序查找”,一页一页地翻字典,假设一本新华字典600页,每翻查一页的时间开销为0.5分钟,那么,每查到一个字耗费的时间t的数学期望值E(t) = 600 * 0.5min / 2 =150min,也就是查一个字需要两个半小时!当然,这是难以接受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华字典》的编辑们,很快就想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在字典的前面加入一个“检字表”,如“四角号码检字表”“部首检字表”等,其特点是以每个字的字形为依据,计算出一个索引值,并映射到对应的页数。比如“法”字,按四角号码检字法,其索引值为34131,再根据这个数值,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字了。在这种情况下,查找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接近于O(1)。换句话说,字典再厚,也不会明显地影响到查字典的效率了。
在Linux内核中的hash与bucket这个条目里,我们谈到了,哈希表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查找,这是其它数据结构很难替代的。计算机里大数据比比皆是,比如说你每本书都像字典那么厚,你还能用传统的查找方法一页页翻吗?这种效率很难让人接受的。
哈希表举例
好,让我们回到计算机的世界中来。
哈希表的最大特点,是数据存储位置(偏移量)和数据记录的内容相关,存在着一个函数换算关系:
1 |
Offset
= Hash (Key) |
其中,Offset为数据存储的偏移量,Hash为散列函数(Hash Function),Content为数据记录内容的关键字(Hash Key)。假设,我们要建立一张NowaMagic全球访问量统计表,每条记录包含下面的数据结构:
1 |
struct access_record_t
{ |
2 |
unsigned
index_i; /*
Index*/ |
3 |
charcountry_name[MAX_COUNTRY_NAME_LEN]; /*
国家/地区名 */ |
4 |
unsigned long long access_count; /*
访问量 */ |
5 |
}; |
我们可以用一个一维数组access_record存储这张表,其中access_record[index_i]为编号为index_i的国家的记录,也就是说,数据的存储位置由index_i值唯一确定。例如,中国大陆的index_i值为86,那么,access_record[86].access_count即为NowaMagic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访问量。
然而,我们知道,“China”比起数字86来,明显更接近自然语言,对于人脑的记忆来说更方便,所以,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做一个从国家/地区名到数字索引的映射呢?这就涉及到散列函数(Hash Function)了。
哈希函数
散列函数(Hash Function)又名哈希函数,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什么是散列函数呢?其实,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一般说来,散列函数满足以下的条件:
- 对输入值运算,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摘要(Hash value);
- 不同的输入值可能对应同样的输出值;
以下的函数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散列函数:
- f(x) = x mod 16; (1)
- f(x) = (x2 + 10) * x; (2)
- f(x) = (x | 0×0000FFFF) XOR (x >> 16); (3)
不过,仅仅满足上面这两条的函数,作为散列函数,还有不足的地方。我们还希望散列函数满足下面几点:
- 散列函数的输出值尽量接近均匀分布;
- x的微小变化可以使f(x)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即所谓“雪崩效应”(Avalanche effect);
上面两点用数学语言表示,就是:
- 输出值y的分布函数F(y)=y/m, m为散列函数的最大值。或记为y~U[0, m]
- |df(x)/dx| >> 1;
从上面两点,大家看看,前面举例的三个散列函数,哪个更好呢?对了,是第三个:f(x) = (x | 0×0000FFFF) XOR (x >> 16);
它很完美地满足“好的散列函数”的两个附加条件。
那么,为什么散列函数要带有这两个附加条件呢?原来,这是为了减少“哈希冲突”(Hashcollision),也就是两个不同输入产生了相同输出值的情况。根据抽屉原理,Hash算法不可能没有冲突(collision),但是,由于冲突会造成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应用Hash函数的某些算法的效率,所以,我们需要尽量避免之。这样,对Hash算法的选择,就是很重要的了。密码学中的著名摘要算法的MD5和SHA1,以及另一种用于字符串摘要计算的Jenkins Hash算法,都是很经典的Hash算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参考。
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感兴趣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密码学家王小云教授。王教授成名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大大加速找出MD5和SHA1等Hash算法冲突的方法。譬如,根据“生日攻击”理论,对于Hash value为160bit的SHA1算法,找出一个Hash冲突需要280次运算,而王小云找出了一个269次运算就能找出冲突的算法,也就是提高了211=2048倍的效率!所以说,王教授的成果大大动摇了现代密码学的基础。
这时再来一个问题:Hash表中,数据存储的位置,是通过Hash函数计算得到的。那么,如果两条数据记录的Hash值发生冲突,应该怎么办呢?
哈希冲突的处理
在Hash表的建立时,会发生Hash值冲突的情况。实际上,如果记录Hash值的范围多于Hash表的条数,根据抽屉原理,一定会发生冲突。对于冲突的处理,我们一般有这几种方法:
- 对Hash表中每个Hash值建立一个冲突表,即将冲突的几个记录以表的形式存储在其中;
- 改变规则重新计算一次Hash值;
- 建立一个公用的区域存放冲突的表项;
在工程上,考虑到实现算法的复杂度,方法1用得是最多的。对于方法1,又有两种不同的实现,一种方法是对每个Hash值,建立一个Hash桶(Bucket),桶的容量是固定的,也就是只能处理固定次数的冲突,如1048576个Hash桶,每个桶中有4个表项(Entry),总计4M个表项。另一种方法是,不限制Hash桶的容量,以链表形式将冲突的记录挂接在一个Hash桶中。
这两种实现各有什么利弊呢?首先,让我们看看第一种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Hash桶容量的限制,所以,有可能发生Hash表填不满的情况,也就是,虽然Hash表里面还有空位,但是新建的表项由于冲突过多,而不能装入Hash表中。不过,这样的实现也有其好处,就是查表的最大开销是可以确定的,因为最多处理的冲突数是确定的,所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1)+O(m),其中m为Hash桶容量。
而另一种实现,由于Hash桶的容量是无限的,因此,只要没有超出Hash表的最大容量,就能够容纳新建的表项。但是,一旦发生了Hash冲突严重的情况,就会造成Hash桶的链表过长,大大降低查找效率。在最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退化为O(n),其中n为Hash表的总容量。当然,这种情况的概率小之又小,几乎是可以忽略的。
Hash表的一个应用例子,是在网关(Gateway)中。以网络防火墙为例,它是根据源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号构成的五元组来标识一条网络数据流的,并且根据五元组来建立会话表项(session entry)。为了查找便捷,一般都使用Hash表来实现这个会话表,以提高转发的效率。事实上,对于大量表项的查找,逐项查找是不允许的,一般都使用Hash表来实现。不夸张的说,我们可以说,在你生活的每一天,都免不了同Hash表打交道,比如,查字典。
最后,我想说,数据结构的万紫千红中,我独爱Hash表这一种。用C语言实现一个哈希表
哈希表(Hash table,也叫散列表),是根据关键码值(Key value)而直接进行访问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通过把关键码值映射到表中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以加快查找的速度。哈希表在像Java、C#等语言中是与生俱来的。可是在C的世界中,似乎只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哈希表实现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哈希函数
也叫散列函数,即:根据key,计算出key对应记录的储存位置:position = f(key)
散列函数满足以下的条件:
- 对输入值运算,得到一个固定长度的摘要(Hash value);
- 不同的输入值可能对应同样的输出值;
以下的函数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散列函数:
- f(x) = x mod 16;
- f(x) = (x2 + 10) * x;
- f(x) = (x | 0×0000FFFF) XOR (x >> 16);
不过,仅仅满足上面这两条的函数,作为散列函数,还有不足的地方。我们还希望散列函数满足下面几点:
- 散列函数的输出值尽量接近均匀分布;
- x的微小变化可以使f(x)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即所谓“雪崩效应”(Avalanche effect);
上面两点用数学语言表示,就是:
- 输出值y的分布函数F(y)=y/m, m为散列函数的最大值。或记为y~U[0, m]
- |df(x)/dx| >> 1;
2、哈希冲突(Hash collision)
也就是两个不同输入产生了相同输出值的情况。首先,哈希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哈希算法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哈希冲突发送的概率;同时必须要对哈希冲突进行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链地址法。即对Hash表中每个Hash值建立一个冲突表,即将冲突的几个记录以表的形式存储在其中。具体可以参照 散列冲突处理:链地址法 。
- 开放地址法。具体可以参照 散列冲突处理:开放定址法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struct _node { char *name; char *desc; struct _node *next; } node; #define HASHSIZE 101 static node* hashtab[HASHSIZE]; void inithashtab() { int i; for(i=0; i < HASHSIZE; i++) hashtab[i]=NULL; } unsigned int hash(char *s) { unsigned int h=0; for(; *s; s++) h=*s+h*31; return h%HASHSIZE; } node* lookup(char *n) { unsigned int hi=hash(n); node* np=hashtab[hi]; for(; np!=NULL; np=np->next) { if(!strcmp(np->name,n)) return np; } return NULL; } char* m_strdup(char *o) { int l=strlen(o)+1; char *ns=(char*)malloc(l*sizeof(char)); strcpy(ns,o); if(ns==NULL) return NULL; else return ns; } char* get(char* name) { node* n=lookup(name); if(n==NULL) return NULL; else return n->desc; } int install(char* name,char* desc) { unsigned int hi; node* np; if((np=lookup(name))==NULL) { hi=hash(name); np=(node*)malloc(sizeof(node)); if(np==NULL) return 0; np->name=m_strdup(name); if(np->name==NULL) return 0; np->next=hashtab[hi]; hashtab[hi]=np; } else free(np->desc); np->desc=m_strdup(desc); if(np->desc==NULL) return 0; return 1; } /* A pretty useless but good debugging function, which simply displays the hashtable in (key.value) pairs */ void displaytable() { int i; node *t; for(i=0; i < HASHSIZE; i++) { if(hashtab[i]==NULL) printf("()"); else { t=hashtab[i]; printf("("); for(; t!=NULL; t=t->next) printf("(%s.%s) ",t->name,t->desc); printf(".)"); } } } void cleanup() { int i; node *np,*t; for(i=0; i < HASHSIZE; i++) { if(hashtab[i]!=NULL) { np=hashtab[i]; while(np!=NULL) { t=np->next; free(np->name); free(np->desc); free(np); np=t; } } } } main() { int i; char* names[]= {"name","address","phone","k101","k110"}; char* descs[]= {"Sourav","Sinagor","26300788","Value1","Value2"}; inithashtab(); for(i=0; i < 5; i++) install(names[i],descs[i]); printf("Done"); printf("If we didnt do anything wrong..""we should see %s ",get("k110")); install("phone","9433120451"); printf("Again if we go right, we have %s and %s",get("k101"),get("phone")); /*displaytable();*/ cleanup();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