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源选项中S1,S2,S3,S4,S5的含义


    转载自(这个可能不是原始地址):https://blog.csdn.net/wh_19910525/article/details/51168488

    电源选项中S1,S2,S3,S4,S5的含义

        以 ACPI 的规格来说吧!ACPI(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即高级配置与电源接口。这种新的能源管理可以通过诸如软件控制"开关"系统,亦可以用Modem信号唤醒和关闭系统。
      ACPI在运行中有以下几种模式:
      S0 正常。
      S1 CPU停止工作。唤醒时间:0秒。
      S2 CPU关闭。唤醒时间:0.1秒。
      S3 除了内存外的部件都停止工作。唤醒时间:0.5秒。
      S4 内存信息写入硬盘,所有部件停止工作。唤醒时间:30秒。(休眠状态)
      S5 关闭。

           S1 =>Standby。即指说系统处于低电源供应状态,在 windows or BIOS 中可设定萤幕讯号输出关闭、 硬碟停止运转进入待命状态、电源灯号处于闪烁状态。此时动一动滑鼠、按键盘任一键均可叫醒电脑。
           S2 =>Power Standby。和 S1 几乎是一样。
           S3 =>Suspend to RAM。即是把 windows 现在存在记忆体中的所有资料保存不动,然后进入「假关机」。此时除了记忆体需要电源来保持资料以外,其它的设备、装置全部停止供电。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把 CPU, PCI, AGP device 拿掉又插回去,电脑也可能正常完成开机及运作,只要不动到记忆体和电源的部份。这时只剩下电源灯号一闪一闪的,其它和关机没什么两样。(电源供应器的风扇也停止运转喔)重新开新后,电脑只是把记忆体的资料完整性确认后,即立刻会回到你进 S3 前的画面。记得有人试过,在烧录中启动 S3 ,CDRW 还会自动启动 Just-Link ,等你回復后它又自动继续烧。(听说而以,自己没试过)。
           S4 =>Suspend to Disk。即是把 windows 记忆体中的资料完整的存在硬碟中。等开机时就直接从存这些资料的地方直接完整的读到记忆体,不需要跑一堆应用程式。使用这种模式的话,硬碟一定要腾出一个完整的连续空间。Windows 98/SE 必需要用软体去製作一个大档案或是一个磁区来提供 win98/SE 执行 S4 这功能,WinME/2000/XP 本身就有製作一个大档案来给 S4 功能用(在电源管理中有一个启动休眠,就是这个啦) 。在启动后,在 C: 下会看到一个和你电脑现有记忆体大小一样的大档案。
           S5 =>Shutdown....这不用说了吧!

           判断系统是处于S1模式还是在S3模式,最简单的办法是仔细观察系统的情况:在ACPI的S1休眠模式下,只有CPU停止工作,其他设备仍处于加电状态。而在S3模式(BIOS->电源管理->Suspend to RAM设为Enable,除内存外其他设备均处于断电状态)。所以我们只需按一下光驱上的弹出钮即可,不能打开光驱门则处于S3状态,反之则处于S1状态。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在S3模式下,系统完全是安静的,所有风扇全部停止工作,此时系统不能从键盘唤醒,手工唤醒的方法只能是按前面板上的电源按钮。
           S1/S3 在 windows 中都叫「待命 or standby」,所以在 BIOS 里会有一个选项,设定说 Standby mode 为何,是要 S1 还是 S3,所以啦。S1 和 S3 是不能同时存在的。不是 S1,S4,S5 就是 S3,S4,S5 。

          待机、休眠、睡眠的区别和优缺点

         Vista下推荐使用睡眠。Windows操作系统中很早就加入了待机、休眠等模式,而Windows Vista中更是新加入了一种叫做睡眠的模式,可是很多人还是习惯在不使用电脑的时候将其彻底关闭。其实充分利用这些模式,我们不仅可以节约电力消耗,还可以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把系统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这三种模式的定义如下:

        待机(Standby),将系统切换到该模式后,除了内存,电脑其他设备的供电都将中断,只有内存依靠电力维持着其中的数据(因为内存是易失性的,只要断电,数据就没有了)。这样当希望恢复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恢复到待机前状态。这种模式并非完全不耗电,因此如果在待机状态下供电发生异常(例如停电),那么下一次就只能重新开机,所以待机前未保存的数据都会丢失。但这种模式的恢复速度是最快的,一般五秒之内就可以恢复。

        休眠(Hibernate),将系统切换到该模式后,系统会自动将内存中的数据全部转存到硬盘上一个休眠文件中,然后切断对所有设备的供电。这样当恢复的时候,系统会从硬盘上将休眠文件的内容直接读入内存,并恢复到休眠之前的状态。这种模式完全不耗电,因此不怕休眠后供电异常,但代价是需要一块和物理内存一样大小的硬盘空间(好在现在的硬盘已经跨越TB级别了,大容量硬盘越来越便宜)。而这种模式的恢复速度较慢,取决于内存大小和硬盘速度,一般都要1分钟左右,甚至更久。

       睡眠(Sleep),是Windows Vista中的新模式,这种模式结合了待机和休眠的所有优点。将系统切换到睡眠状态后,系统会将内存中的数据全部转存到硬盘上的休眠文件中(这一点类似休眠),然后关闭除了内存外所有设备的供电,让内存中的数据依然维持着(这一点类似待机)。这样,当我们想要恢复的时候,如果在睡眠过程中供电没有发生过异常,就可以直接从内存中的数据恢复(类似待机),速度很快;但如果睡眠过程中供电异常,内存中的数据已经丢失了,还可以从硬盘上恢复(类似休眠),只是速度会慢一点。不过无论如何,这种模式都不会导致数据丢失。

       正因为睡眠功能有这么多优点,因此Windows Vista开始菜单上的电源按钮默认就会将系统切换到睡眠模式。所以我们大可充分利用这一新功能,毕竟从睡眠状态下恢复,速度要比从头启动快很多。而且睡眠模式也不是一直进行下去的,如果系统进入睡眠模式一段时间后(具体时间可以设定)没有被唤醒,那么还会自动被转入休眠状态,并关闭对内存的供电,进一步节约能耗。

        “混合睡眠”和睡眠有什么区别?
        “混合睡眠”在达到指定非活动时间后,数据就会自动保存到硬盘里的休眠文件中,然后关闭电脑。而睡眠则要等到电池电量严重不足时才会将数据保存到硬盘里的休眠文件中,然后关闭电脑。前者主要针对台式机推出,而后者主要服务于笔记本。

    详解VISTA/Windows 7 的睡眠和休眠的区别

    转载自老耿的博客---http://www.laogeng.org

        大部分人都知道Windows XP有一个待机模式,但好像常用这个功能的人也很少,基本都是用完就关机,用的时候再开机。等这几年换到VISTA和Windows 7以后发现点关机的时候多了几个选项:睡眠(Sleep)、休眠(Hibermate)、重启(Restart)和关机(Shut down)。

        以前我也不太明白这几个选项的区别,觉得没什么用,还是延续着XP时代的作法,用完电脑就关机,后来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领悟其中的道理,在这里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首先给出结论,我认为:在大部分情况下使用睡眠和休眠就可以了,重启和关机是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的,比如安装了新软件要求重启,或者系统出现了严重故障。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这个问题,这里默认了一个前提,就是你的主板支持s3待机。究竟哪些主板支持?我家有台老爷机,2001年买的,它都支持,我想不必再多说些什么了吧,有的主板需要在bios里开启后才支持。还有一种判定方法,就是在设备管理器的系统设备里,看看有没有个叫"ACPI-Compliant System"的东西,如果有的话就说明高级电源管理接口已经启动,即支持s3待机。

    1.运行过程说明
    首先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把睡眠和休眠的机制说清楚,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明白的吧。注:此节里关于电源的描述并不完全严格,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
    1.1台式机的普通睡眠(混合式睡眠关闭),这和xp下的待机是一个意思了,就是除内存以外所有设备都断电,内存只上直流电源(没有时钟输入,这个很重要),唤醒的时候恢复对其它设备的供电,并返回工作状态。
    1.2台式机的休眠,xp下也有这个功能,把内存里的所有数据存储到硬盘的一个连续空间里,并切断所有电源。在恢复时,将硬盘里临时存储的内存数据恢复到内存里,并返回工作状态。
    1.2.1在电源计划里,对于进入睡眠和进入休眠的时间有分别的设定,当然按照正常人的逻辑前者要小于后者。所以当进入睡眠后一直没有唤醒,直到休眠定时器到点,则系统会自动把内存数据存入硬盘,断开所有设备电源,进入休眠状态。
    1.2.2混合式睡眠,即当混合式睡眠开启后。开始睡眠的那一刻,内存的数据就同时被存入了硬盘中,而且内存仍然上电,进入正常的睡眠状态。若发生意外断电,则下次启动时从硬盘上的数据恢复到内存里,即休眠的原理。当然,如果睡眠到休眠定时器触发,也会自动转入休眠状态,这时候就不用再进行数据转存了,因为之前已经做过了。所以说混合式睡眠=睡眠+休眠,这样可以防止突然断电导致数据丢失。
    1.3笔记本的睡眠和休眠,笔记本的运行机制和台式机有所区别。在以电池供电的睡眠状态时,若电池即将耗尽,系统也会自动将内存数据保存入硬盘并关闭电源,进入休眠状态。这样一来,有两种事件可以触发笔记本由睡眠转入休眠:电源计划里进入休眠的时间到,或者电池供电时电池即将耗尽。
    1.3.1当笔记本接交流电源时进入睡眠状态,之后再断开交流电源。则何时由睡眠转入休眠,仍然由电源计划里的“接交流电源时”的计划时间决定。就是说休眠定时器在进入睡眠的时候就设定好了,不会因为后来拔掉交流电源,而将定时器设置成“用电池供电”的计划。
    1.3.2关于笔记本的混合式睡眠,大家可能会注意到。台机装好系统后,默认是混合式睡眠开启,为了防止进入睡眠后突然断电带来的数据丢失。而笔记本因为有电池供电,不存在突然断电的情况。即使电池缓慢的耗尽,这也是可预兆的,系统会在电池即将耗尽时将数据转存入硬盘进入休眠状态。
    2.关于时间问题
    这个应该是争论的焦点,也是我想说明的重点。毫无疑问,按照时间排序,睡眠是最快的,其次是休眠,最慢的是关机和开机冷启动。大部分持时间理由反对的人,基本都是说“我直接冷启动也很快,你们启动慢是因为你们不懂优化”。我在这里先明确一个概念:
    2.1工作状态,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就是指你能立即开始工作的系统状态。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些程序是必须在运行的,比如qq、msn、mail等通讯软件,比如一些office文档(word、excel、ppt),比如听音乐的软件,比如各种专业软件,比如打开了几个文件夹(资源管理器)。我只是比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状态,自己工作(这里是广义的意思,包括娱乐游戏)状态会有一群打开着的软件、系统的各项设置。所以,判断一个方案速度是否快,要看它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而非纯粹的启动时间。
    2.2启动状态和工作状态,某些人只算了一面帐,而忽略了另外一面。冷启动很慢,vista尤其慢,因为启动的时候要加载大量的dll,加载大量的自启动程序。关于减少启动的加载项来优化启动速度的方法网上到处都是,但是你们有没想过一个问题,羊毛出在羊身上。结果是越通过减少启动项来加快启动速度,启动状态和工作状态就相差的越远,你还是要花很长的时间从启动状态进入工作状态。比如你把qq从启动项里删了,假设你开电脑就必须要用qq,难道你自己手工打开qq不要花时间的?或是说你觉得你手动点击打开比它自启动还要快?
    2.3睡眠唤醒的时间优势,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设想你在写一篇文章,打开了2个word文档和1个ppt,开了3-5个网页来查资料,同时开了qq、msn、mail进行通讯,还有放音乐的软件,还打开了若干个文件夹,可能还有一些专业软件比如visual studio。现在你要睡觉了,明天起来接着写。那些说自己优化了开机的,试验一下把机器关机,然后冷启动,进入系统以后把这些软件全部打开进入工作状态,看看要多少时间。纵然你启动优化的再好,配置再nb,我不相信你可以在2分钟内进入工作状态,至少我的电脑需要5分钟。但是从睡眠唤醒,进入工作状态只要10秒不到,这个估计还保守了,都包括进了输入用户密码以及可能需要重新连接adsl的时间,10秒也足够了。10秒内就可以立即开始工作!
    2.3.1其实上例是具有普遍意义了,这是一种习惯的变迁。人们以前习惯了在关闭电脑前保存所有文档,结束所有程序,然后离开。而在睡眠机制下,倡导大家在任何想离开的时侯直接按下睡眠键,在恢复时就可以立即回到原先的状态。把开启和关闭的时间都省略了,这就是睡眠的精髓所在。例中还包含了其它的因素,比如冷启动后重新打开那些网页要花的时间,甚至是找到那些网页(快捷一点的办法是从历史记录里找,或者已经事先加入了收藏夹)所要花的时间,而睡眠唤醒后就可以直接阅读已经打开了的网页了。再有甚者,假设你要睡觉了、或者宿舍要断电了,你玩游戏还没打到存盘点怎么办?你舍得关机吗?休眠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引入睡眠和休眠的精髓,就是瞬间保留你的工作状态,让你回来时可以立即恢复进入工作,不仅是节省时间,还要节省人的操作。如果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启动的方式,那误解就大了。
    2.4休眠与冷启动,同样是从硬盘加载,休眠恢复的速度仍然要比冷启动快上很多,尤其是你的工作状态复杂的时候。原因很简单,硬盘的连续读写速度非常快,而随机读写能力差劲。从冷启动到工作状态硬盘要到处读取dll、到处加载软件、到处加载文档……而从休眠恢复,是从硬盘上连续的空间里读取数据恢复到内存里,所以速度很快。仍然以2.3节为例,2g内存的电脑,若是从休眠恢复,包含上开机自检和输入密码等时间,花销也不会超过60秒。
    3.关于元件损耗和能源问题
    这算是是第二个主要争论的焦点了,实际上其中也存在了很多的误解,其实只要稍微学过一些电子学,其中的道理就很容易明白了。休眠和关机都是不需要任何电源的,而上节已经说明休眠都要比关机好上许多,本节比较的就是睡眠和休眠的关系。
    3.1静态功耗与额定功率,一般来说一块芯片要工作,需要一个直流电源,还需要一个时钟脉冲输入。cpu需要外部输入一定频率的时钟,这个频率就叫外频,而cpu内部会自动调节核心频率等于这个外频的若干倍,就是倍频了。内存也有其工作频率,什么ddr667、ddr800指的就是该内存的工作频率为333MHz和400MHz,因为ddr是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分别进行了一次数据读写,所以它的时钟频率是其数据频率的一半。有一个概念很重要,在系统电源配置里,说为节能关闭了某设备,其实是指关闭了这个设备的时钟控制,直流电源并没有切断。芯片在直流电源接入而没有时钟的情况下的耗电量叫做该芯片的静态功耗,它是非常小的,与其额定功率(动态功耗)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3.2睡眠状态下的功耗,睡眠状态下,一般来说除内存外其他设备的直流电源都被切断了,如果打开了usb唤醒功能,那么usb上是有电的。这样的情况下,实际功耗就只有内存的静态功耗,其实这是非常小的。一般的笔记本电池续航,如果只是上网处理文档之类的,大概用3个小时左右。但是用来睡眠的话,上次我睡眠了2天半,恢复起来看还有78%的电量。3小时用光电池,50小时只用了20%,区别就是这样。
    3.3元件损耗问题,这个其实和上述差不多,芯片元件的损耗也主要发生在时钟工作时,在静态的损耗同样可以忽略不计。至于休眠和冷启动硬盘损耗的比较,都不用我说,自己去听听硬盘的声音和持续时间上的区别吧。
    4.我的观点和建议
    文章开头我就表明了我的看法,现在就是考虑如何选择休眠与睡眠的关系。简单的道理,就是离开时间过长就用休眠,不是太长就用睡眠。分界线在哪里,我的经验是24小时,如果24小时内还要来用电脑,就睡眠吧,否则就休眠,这个尺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把握。像那种暂时离开(吃饭、睡觉)是最适合用睡眠的。
    4.1关于混合式睡眠,台式机还是建议开启吧,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开启混合式睡眠只会影响到进入睡眠的时间,恢复时间不受影响。笔记本没有开启的必要。
    4.2电源计划,这个非常重要,强烈建议大家都要根据各人的情况详细设置各个项目,例如关闭监视器的时间、进入睡眠的时间以及进入休眠的时间等。还有各个按钮的作用也要设置好,我的习惯(仅供参考)是:对于笔记本,盖上盖子是睡眠,开始菜单那的按钮也是睡眠,机子上的电源按钮是休眠;对于台式机,开始菜单那是睡眠,主机上电源按钮是休眠;至于关机和重新启动,用的几率极小,要用时从开始旁边的关机菜单里点。
    4.3结束语,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把我想说的都说了,但好像还没完。其实引发争论的最根本原因是,大家太过粗犷的计算机使用方式。说白了,我觉得国内人士在计算机操作习惯上,大部分都是极端的保守派。只要新的环境和原先习惯稍微有一点不同,就要开始责怪,怎么不去想想如何改变自己的习惯来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vista普及的阻力,主要就来自于这里。还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太多人在太多方面的行为还停留在原始的粗犷的方式。此文旨在引导大家使用睡眠和休眠,更希望能抛砖引玉,思考一下自己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仔细想想为什么软件的开发者要如此设计,而不是一味的叛逆默认设置、叛逆windows自带、叛逆常规使用方式。

        最后,再提一句关于VISTA/WIN7的离开模式(AwayMode),XP的离开模式需要安装一个特殊的补丁来实现,它不同于睡眠和休眠模式,“离开模式”启用了后,显卡、声卡会关闭,cpu进入低功耗状态,这样的情况特别适合用于挂机下载,特别是在国内宽带很小,而高清电影又大行其道的今天。不过根据网友的测试,计算机在离开模式下进行下载,功耗降低的很少,另外微软在发布VSITA/WIN7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将离开模式加入到界面上来,而需要我们手动修改注册表的方式来开启,可能只是提供一个挂机下载的环境吧。

  • 相关阅读:
    v-cloak无效解决方法
    堆栈,托管堆,堆,栈的区别
    2018-3-25至2018-8-9的日语笔记
    windows下远程连接redis
    windows cmd打开共享文件夹
    C#数据分组
    安装pyspider遇到的坑
    argument 1 must be 2-item sequence, not int
    python,pip环境变量设置
    python编程学习--Pygam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alenth/p/1235670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