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QL2000的三种“故障还原模型”
在数据库属性的“选项”页,“故障还原模型”栏,共有三项选择:简单、完全、大容量日志记录。它们的根本差别在于SQL2000对数据库日志的维护方式不同。下面逐个讲述:
1、
“完全”模型
我们都想象得出,如果需要实现“时点还原”,则SQL2000必须将所有的事务记录无一遗漏地保存下来,成为一条不中断的链。在日志文件中,每一条事务记录都被编了号(称“LSN”),号码是连续的。
在“完全”模型下,SQL2000对事务日志进行最严格、最彻底的管理。中心原理就是:如果你不备份事务日志,则日志文件将永远不会自行删除掉任何历史事务记录(结果将是文件无限增长)。
当你备份日志文件(即“BACKUP LOG”)时,SQL2000会记下哪些LSN已经备份好了,下次再备份日志时,这些LSN不会重复出现在下一个事务日志备份集。而且,每次进行日志备份时,除非你指明“不要删除事务日志中不活动的条目
”,则SQL2000一旦觉得时机合适,都会随时删除掉没有用了的历史记录(称为“截断事务日志”)。
可见,及时地进行日志文件备份是很有必要的,不但是数据安全的需要,也是防止日志文件无限增长(导致浪费磁盘空间、降低系统性能)的需要。
如果先对数据库进行一次“完全备份”(即“打底备份”),然后,再连续对日志文件进行备份,所得的一连串有序的“日志文件备份集”将构成一条完整的“日志链”。只要取来“打底备份集”,结合这条“日志链”,我们就可以将数据库复原至日志链中任一时间点的状态。做到这点,作为DBA可以松一大口气了。
再强调一下:
① 在“完全”模型下,只有“事务日志备份”才会导致日志文件被截断,“数据库完全备份”或“数据库差异备份”并不会截断日志。
② 一条日志链中,如果你不小心丢失了中间一个日志备份集,则整条链就废了(或者至少,从丢失处起后面的备份集废了),你必须重新“打底”起过头。所以,通常应连续追加入同一媒体集,不要每次备份生成一个文件,零散文件是不好管理的(严格来说,这是个人喜好问题)。
2、
“简单”模型
如果你为数据库选择了“简单”恢复模型,则SQL2000在记录事务日志时,对于日志中的“非活动部分”将随时截断(使之变为“可用空间”)。截断日志时,日志文件大小并不改变(除非你收缩数据库)。这里所说的“随时截断”是SQL2000自己抓主意的,并不需要通知你。
在“简单”模型下,日志的非活动部分随时被截断。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即使你不管理日志文件,它也不会增长得太大,不会占用太多硬盘”,缺点是“无法维护日志链”(原因是它里面的记录无连续保持性)。
值得注意的一点:即使你将恢复模型设为“完全”,但如果该数据库从未进行过“完全备份”,则SQL2000也像“简单”模型那样维护它的日志。原因:你都未作“打底”备份,留那么多日志记录给你也是白废。
3、
大容量日志记录(也称为“批日志”)
“批日志”模型是对“完全”模型的一个补充,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使用“批日志”模型,能够提高SQL2000的性能(即“速度”),但它并不是必须的,即使永远不用“批日志”模型,也能工作得很好。
SQL2000向表中插入数据时,通常每次只插入一行,而且总是先登记日志记录,然后插入。但是,SQL2000也提供了“批插入”语句,即是:一个语句就向表中插入成千上万行(如:INSERT…SELECT语句),这种操作称为“批操作”。批操作时,SQL2000怎样进行日志记录呢?在“完全”模型下,它对每一行插入都作记录,其结果是日志量会很大;在“批日志”模型下,它只简单地标记一下哪些数据区域被“批操作”影响了(这张记录表称为“位映射表”),而并不将这些数据抄写入日志文件中,这样,日志量就大大减少。
在“批日志”模型下备份日志时,SQL2000不但要将日志文件内容写入备份集,特殊之处在于,它还需要按“位映射表”将当前数据库中的内容复制入日志备份集中:凡是自上一次日志备份以来,被“批操作”影响了的“数据区域”,都要原样抄入。要不然,当需要还原时,靠什么来还原数据呢?(自己想通)。
明白了上述“批日志”的本质,我们就能理解以下现象:在“批日志”模型下,假设有一个批操作(向表中一次过插入10000行),在进行到中途(已经插入了4800行)时,硬盘损坏,数据文件没有了。这时,我们利用日志文件无法复原回到“已插入4800行”的状态。原因很简单:日志中没有插入的数据。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批操作呢?一是不要改为“批日志”模型,保留“完全”模型来运作,慢就慢些(因为要记录大量日志),咬紧牙关做。二是临时改为“批日志”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① 在开始“批操作”(例如,大量导入基础资料)前,让所有其他用户退出连接;
② 进行一次日志备份(为方便说明,所得日志备份集称为“日志备份集A”);
③ 将“故障还原模型”改为“批日志”模型;
④ 开始执行“批操作”。
⑤ 若一切顺利(中间磁盘没有坏),则完成批操作后,即时改回“完全”模型,再进行一次日志备份。
⑥ 如果第④步中,批操作进行了一半,磁盘坏了,则利用“日志备份集A”复原,使数据库完全回复到批操作开始前的状态,然后,再重新开始“批操作”。
无论如何,批操作结束后,千万别忘记撤换回“完全”模型。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你是否打算临时改用“批日志”模型,在“大规模导入数据”这种操作前,进行一次日志备份都是很有必要的,至少,有机会回头。
<来自转贴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