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大道至简的第四章——流于形式的沟通。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知道了沟通在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而如何进行合适有效的沟通,这一章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第一节:客户不会用C,难道就会用UML吗?这一节主要是说我们作为程序的开发人员,总是要首先接触客户的,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要做什么。当然我们肯定希望客户学习过C语言,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他们的想法。然而这显然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客户没有笨到愿意去学习C语言去描述他们的需求。而在实际的项目经理与研发人员和我们这些编程的人员交流的时候,我们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是模型语言。然而着其实就像要求客户学习C语言一样,要求他们用模型语言来和我们交流也一样是行不通的。
第二节:项目文档真的可以用甲骨文来写。其实一些项目中的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在项目中决定使用UML的是什么都不会的老板和什么都会的博士。而在真实场景中去做事的客户与项目成员,往往用不好UML。其实语言可以有很多种,就像甲骨文一样,如果你运用得法也可以用来描述用例。而在与用户的交流过程中,既然他们不懂得UML,我们又何必非要用UML与其交流呢?这就像是我们需要在正常人与盲人之间建立的一种沟通方式,既然盲人不能睁开眼睛,那么你就闭上眼睛。所以说我们在于客户沟通时,要确认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否有效,而不是刻意的去追求这种方式是不是UML。
第三节:最简沟通。这一章强调的是有效沟通,作者通过他做一个项目的实际过程告诉我们要如何进行有效沟通。首先,在沟通前要先了解该公司的具体情况:比如公司的经营理念,组织结构形式等。在充分了解客户信息后,我们开始设计提问,然后进行沟通,通过沟通确定项目的实际需求,然后进行整理,接着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一个初步系统模型。然后这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听取客户的意见,然后根据客户的意见进行下一步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沟通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尽量做到有效沟通,而这就需要在沟通之前,想好问题和提问方式。
第四节:为不存在的角色留下沟通渠道。这节内容主要讲的是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要做好历史记录,这样才能避免一些项目因为负责人的离开而终止,还能为以后维护项目的人——那些不存在的角色留下沟通的渠道。而要做好历史记录,就需要我们将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的历史详细的记录下来,当然在记录的时候不能忘了记录下当时的时间和自己的名字。
第五节:流于形式的沟通。很多时候,我们所听到的沟通,都是一种形式。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交流感情的形式。沟通问题不仅存在与客户的交流中,还存在项目的各个角色之间。UML虽然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之一,但是我们不要指望每个项目都能用它。其实使用与不使用 UML,其根本的问题在于沟通方式的选择。只要是行之有效的、能在各个项目角色间通用的,就是好的沟通方式。在每一次回顾项目时都应该注意:流于形式的沟通,可能是使得你的项目被不断推翻和不断延迟的最直接原因。
总之,这一章让我学到了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去沟通,如何才能进行最有效的沟通,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沟通。只有我们学会有效的与客户和团队中人员沟通,才能开发出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