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is学习-进阶上(三)


      在有的业务系统中,redis用来做缓存,在有的系统中,redis用来做数据库,另一些系统可能作为队列使用(当然还有其他N中用法),以上这些功能都在基本的数据类型的基础上,由各种命令组合而成,接下来继续加深redis学习!

    一、事务

      只要做过系统开发的人,都会跟数据库打交道,常用的数据库有mysql,sqlserver,oracle和posgresql,这些都是关系型数据库,如今越来越多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已经崭露头角,redis就是其中之一,基于内存使得它有很高的性能。

    数据库的一大特性就是支持事务(有的数据库还不支持),当然redis也是支持的。redis中的事务是一组命令的集合,在同一个事务中的命令,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事务的应用最经典的场景就是银行转账,转账过程大概如下图

    1、ATM将A的钱从银行账户中转出

    2、ATM将A的钱转入B的银行账户

    操作是分两步进行的,如果执行了1,在执行2时失败了,假如没有事务的控制,那么A的银行账户扣款了,而B的银行账户却没有入账,钱消失了。因此步骤1和步骤2要么都执行成功,要么都执行失败。

    redis的事务是声明在同一个事务下,将一组命令发送给redis,然后再让redis执行这组命令,以上转账场景用redis实现如下:

    set accountA 1000     -- 初始化A账户余额
    set accountB 0        -- 初始化B账户余额
    multi                 -- 开启事务
    decrby accountA 1000  -- A账户转出1000
    incrby accountB 1000  -- B账户转入1000
    exec                  -- 执行

    执行过程:

    multi、exec命令

      从multi命令开始,redis返回OK,进入事务,后面的两个命令decrbyincrby并没有立即返回结果,而是返回queued,表示这两条命令已经进入等待执行的事务队列中。发送exec命令后,redis将等待执行的事务队列中的所有命令(状态为queued的命令)按照发送顺序依次执行,最终的返回值就是每条命令执行后返回值组成的列表。在发送exec命令之前,如果连接的客户端断开,redis会清空当前客户端的事务队列,待执行的命令都不执行,在发送exec命令之后,返回结果之前,连接的客户端断开,redis会继续执行已在事务队列的命令。

      事务的另一个功能可以保证命令的连续性,在没有事务的前提下,如果A客户端发送命令时,B客户端也在发送命令,无法保证A发出的命令连续执行,中间有可能被B发出的命令插入执行,开启事务可以杜绝这种情况发生。

    事务异常

      如果在事务执行时某个命令执行出错,redis将如何处理?首先要知道哪几种情况会导致命令执行出错

    (1)语法错误。如果输入的命令不存在或者命令的参数个数不对,比如:

    第一条命令是正确的,成功加入事务队列,第二条命令少了参数,第三个命令不存在,执行exec后直接返回错误,连语法正确的命令都没有执行。

    (2)运行时错误。运行时错误指在命令执行时出现错误,比如使用散列类型的命令操作集合类型的key,这种错误在事务开启时,redis无法发现,会作为正常的命令放入事务队列中,比如:

    执行exec后,第二条命令返回了错误,但是第一条和第三条命令依然执行了,redis没有关系数据库事务提供的回滚功能,因此必须由开发人员在执行出错之后处理。

    这两种会导致事务执行失败的错误,其中语法错误完全可以在开发时找出并解决,另外如果能够对key定制合理的命名规范,也可以有效的避免运行时错误。

    watch、unwatch命令

      多客户端连接的情况下,有可能对同一个key执行操作,因此可能出现竞争,有些情况下需要先获得一条命令的执行结果,然后再根据这个结果执行下一条命令,在竞争的情况下,A客户端执行后,B客户端又修改了A执行后的结果,随后A客户端执行命令得到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使用事务来处理?答案是不行,因为事务的执行结果要么全都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结果也是一起返回的,无法将前一条命令的结果作为下一条命令的参数。换个思路,在上一条命令执行结束后,要保证这个key的值不被其他客户端或其他命令修改,直到所有命令执行完后才允许其他客户端修改,事务的watch命令就派上用场

    在watch命令监视key后,事务执行前修改了key的值,最后事务中的incr命令并没有执行,exec返回空结果。执行exec命令后,不论事务是否被成功执行,都会取消对key的监视。如果在执行事务前取消对key的监视,可以使用unwatch命令。

    二、过期时间

      实际的开发中会遇到一些有时效的数据,比如缓存,过了一定时间就要删除这些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需要一个字段记录到期时间,然后定期轮询删除过期数据,redis的做法更简洁,设置key的时候可以同时设置过期时间,到时redis会自动将key删除。expire命令的用法为expire key seconds,其中seconds表示key的过期时间,单位是秒。在秒杀的场景中,限流的一种简单思路就是限制用户的访问,用户的id作为key,限制用户30秒内只能进行一次秒杀(真实的场景比这个更复杂)。

    过期后自动删除了key,返回nil,也可以用set key value ex second  set key value px millisecond 命令来设置key和过期时间,前者的时间单位是秒,后者是毫秒。这两个操作都是原子的。如果想知道key的有效时间还剩多久,可以使用 ttl 命令,返回key的剩余时间(秒)

    如果key没有设置过期时间,即key是永久有效的,ttl将返回-1,如果key不存在,ttl将返回-2。

    既然有设置过期时间的命令,那有没有取消过期时间的命令?肯定的,redis提供了persist命令清除过期时间,用过orm框架的应该很熟悉,persist就是持久的意思。

    除persist命令外,使用set 或 getset命令设置key也会清除过期时间,其他只对value的操作,不会影响key的过期时间。

    expire的命令的seconds参数必须是整数,所以最小时间是1秒,如果要更精确到毫秒,要使用pexpire命令,除了单位是毫秒以外,其他功能与expire一致。另外还有两个命令也是可以设置过期时间:expireatpexpireat,区别在于这两个命令的时间参数分别使用unix时间戳的秒和毫秒作为单位。

    至此,设置过期时间的五个命令如下

      时间单位
    expire key seconds
    pexpire key milliseconds 毫秒
    set key value ex seconds
    set key value px milliseconds 毫秒
    expireat key timestamp unix时间戳,秒
    pexpireat key milliseconds-timestamp unix时间戳,毫秒

    Tips:如果使用watch监视具有过期时间的key,当key过期被删除后,watch命令不会认为该key被修改过。

    过期时间的应用场景很多,最常用的是缓存,为了提高网站的负载能力,要将一些访问频率高且访问耗时的数据结果缓存起来,让一段时间内的访问请求从缓存获取结果,同时希望这些缓存在一定时间之后过期删除。如果大量的使用缓存且过期时间设置过长就会导致redis占用大量的内存,另一方面如果为了防止内存占用过大而将过期时间设置的太短,可能导致缓存命中率过低而消耗CPU或IO资源。因此要不断的尝试,设置一个合理的过期时间,内存的利用率提高的同时,也节约CPU和IO的资源。在redis的配置文件中可以修改maxmemory参数,限制最大可用内存,当超过了最大内存时,redis会根据maxmemory-policy参数指定的淘汰机制删除key保证占用内存小于maxmemory,maxmemory-policy支持的机制如下

    规则 说明
    volatile-lru 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使用lru算法,删除一个key(默认规则)
    allkeys-lru 对所有key使用lru算法,删除一个key
    volatile-random 随机删除一个即将过期的key
    allkeys-random 随机删除一个key
    volatile-ttl 删除过期时间最近的一个key
    noeviction 用不过期,返回错误

    三、排序

      需要排序的情况,可以使用有序集合实现,常见的场景是大数据排序,例如销量排行榜,一般只要求获取Top10或Top100之内的少量数据,不会将所有数据进行排序。除了有序集合外,如果要对列表、集合进行排序,可以使用sort命令来实现,对列表排序:

    对集合的排序:

    Tips:如果用smembers命令查看集合元素,不排序的情况下也是有序的,这是因为对于整数,redis做了优化,后续再分析。

    对有序集合的排序,忽略元素的score,按照value排序:

    以上都是对数字的情况下进行排序,sort命令也可以排序非数字元素,不带参数直接排序会报错,增加 alpha参数后,sort命令尝试将非数字元素转换为double来比较,默认按照字典顺序升序排列:

    可以通过增加参数 desc使结果按照降序排列,如果要分页显示,还可以通过limit offset count参数返回指定范围的结果(是不是有点像sql?)

    在列表或集合中,key一般用来存储id,而单纯的对id的排序意义不大,更多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某个属性来排序,比如用户按照年龄排序,这时需要多个数据类型整合排序

    排序的结果是按照年龄的大小升序排列,by后面的参数为参考键,参考键支持字符串key或散列中的某个field(key->field表示),如果提供了by参数,sort会根据by后的参数替换通配符“*”,获取值后根据该值进行排序。如果by后的参考键不包含通配符“*”,redis不执行排序操作。

    上面的场景最终排序后获取的是用户id,实际上还不够,更直观的是能直接把用户的姓名或者其他信息展示出来,这时候就要借助get参数,它的规则和by参数一样,也支持字符串key或散列中的某个field,并使用“*”作为通配符。现在,要实现排序后返回用户姓名,可以这样写

    与by参数不同的是,sort命令中只允许一个by参数,而get参数却允许多个,所以还可以这么用

    可见有几个get参数,每个元素返回的结果就有几个,如果还要返回用户id,使用 get #即可,该命令会返回元素本身的值

    默认情况下,排序后的结果会直接返回,但是在实际的场景中,短时间内连续查询,每次都进行排序,而结果没有变化,过于消耗性能,这时候可以把结果缓存起来,store参数可以起到缓存结果的作用。将上述排序的结果缓存到result中

    保存的结果为列表类型,如果缓存的key已经存在,将会覆盖,加上store参数后,命令的返回值为结果个数

     sort命令的时间复杂度为O(n+mlog(m)),其中n表示要排序的列表(集合或有序集合)中的元素个数,m表示要返回的元素个数(如果有limit offset count参数,根据count个数返回),n越大,性能越低,在排序的过程中会创建一个临时的容器来存储待排序的元素,因此使用sort命令要注意以下几点:

    (1)待排序的元素尽可能的少

    (2)使用limit参数控制返回的元素个数

    (3)如果访问频率高,排序耗时,尽可能使用store缓存排序的结果

    ==================================
    I'm not just a coder
    keep running,keep fighting...
    ==================================
  • 相关阅读:
    tomcat配置数据源
    Spring 配置详解
    典型的软件开发模型
    600字让你读懂Git
    JVM的自愈能力
    Maven的pom.xml文件详解
    如何使用Log4j
    掌握jQuery插件开发,这篇文章就够了
    CSS Gradient详解
    CSS Transition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pergigi/p/954315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