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 Style Transfer:多风格 TensorFlow 实现


    ·其实这是一个选修课的present,整理一下作为一篇博客,希望对你有用。讲解风格迁移的博客蛮多的,我就不过多的赘述了。讲一点几个关键的地方吧,当然最后的代码和ppt也希望对你有用。

    1.引入:

    风格迁移四个字直观理解很简单,就是将一张图像在保存原图大致的纹理结构的同时,具有别的图像的风格。说白了,就是对图像加了一个风格滤镜。就像下面这几幅图。

      

     下面是对一个动态图,进行毕加索风格处理后的结果。

    2.过程介绍:

             现在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实现过程。这是论文[3]给出的实现框架。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个框架,懂了这个框架你就懂了风格迁移的实现过程了。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框架和三个输入图片。论文中使用的框架是VGG19,也有用VGG16的,我们在实验中使用的是VGG16。a是风格图,p是内容图,x是随机生成的噪声图。该过程的总体思想就是通过对噪声图像进行约束,使其不断的同时趋近于内容图也趋近于风格图。这个约束怎么实现的呢?本论文中使用的是两种(风格和内容)损失来进行约束。首先看内容损失Lcontent,是由内容图和随机噪声图经过卷积滤波后,在第四层分别的feature map的距离的平方和。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第四层?后面有讲,先不纠结。再看风格损失Lstyle求取过程。先对风格图和噪声图的每一层滤波feature map分别求gram矩阵,再求其距离的平方和,再将5层的结果加权求和。此时我们获得了风格损失。最后将两种损失加权求和求得总的损失Ltotal。在这里又存在两个问题:1.什么是gram矩阵,为啥要用gram矩阵?2.为啥风格损失要将前几层的损失求和,而内容损失确只是第四层?先不纠结,后面有讲。现在对x噪声图的约束产生了,也就是总的损失。利用反向传播算法,迭代更新权重和偏置参数,从而更新输入图像。由于现存的框架比如TensorFlow内含优化函数,所以迭代过程我们就不关心了。好了,整个过程大致就是这样。

    现在让我们来回答上面三个问题:
    1.什么是gram矩阵,为啥要用gram矩阵?

        Gram矩阵就是每一层滤波后的feature map, 后将其转置并相乘得到的矩阵,如下图所示。其实就是不同滤波器滤波结果feature map两两之间的相关性。譬如说,(如下图)某一层中有一个滤波器专门检测尖尖的塔顶这样的东西,另一个滤波器专门检测黑色。又有一个滤波器负责检测圆圆的东西,又有一个滤波器用来检测金黄色。对梵高的原图做Gram矩阵,谁的相关性会比较大呢?如上图所示,“尖尖的”和“黑色”总是一起出现的,它们的相关性比较高。而“圆圆的”和“金黄色”都是一起出现的,他们的相关性比较高。因此在风格转移的时候,其实也在风景图里去寻找这种“匹配”,将尖尖的渲染为黑色,将圆圆的渲染为金黄色。如果我们承认“图像的艺术风格就是其基本形状与色彩的组合方式” ,这样一个假设,那么Gram矩阵能够表征艺术风格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这段对gram矩阵的理解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23479658)。

                                                

                                                  

    2.为什么风格损失要用多层的损失加权求和,而内容损失只用第四层的损失?

        我们都知道,随着卷积网络层数增加,获得的特征映射更加抽象。论文[3]中做了这样的实验,可以看出,层数增高的时候,内容重构图可变化性增加,具有更大的风格变化能力。而风格随着使用的层数越多,风格迁移的稳定性越强。我们也做了实验来证明。

    下面的两行图是我们自己,对不同层的风格和内容的重构图。上面一行是不同层内容作为损失的内容重构。下面一行是多层组合风格损失的重构图。具体的层数,在每一幅图的下面有注明。结果表明确实层数增高的时候,内容重构图可变化性增加,具有更大的风格变化能力。而风格随着使用的层数越多,风格迁移的稳定性越强。所以,前面论文[3]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同样,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权重参数的设置,都是实验验证出来的。所以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这样实验出来的效果好罢了。到这里,整个过程也就讲完了。

               Conv1_2                                 Conv2_2                                    Conv3_3                                    Conv4_3

                       Conv1_2,Conv2_2                       Conv1_2,Conv2_2,Conv3_3       Conv1_2,Conv2_2,Conv3_3,Conv4_3

    3. 结果展示

    下面是对台北101图像不同风格的迁移结果。

      当然我们也做了一些改进,比如,两种风格迁移到一副图像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参考文献:

    1. Gatys L, Ecker A S, Bethge M. Texture synthesis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15: 262-270.
    2. Gatys L A, Ecker A S, Bethge M. A neural algorithm of artistic style[J]. arXiv preprint arXiv:1508.06576, 2015.
    3. Gatys L A, Ecker A S, Bethge M. Image style transfer u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2016: 2414-2423.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23479658

  • 相关阅读:
    单词统计
    团队项目介绍--“益青春APP”
    团队项目 NABCD介绍
    兰猪耳
    薄雪万年草
    佛甲草
    针叶天蓝绣球
    白芨
    萱草
    吉祥草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bic/p/811047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