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词语:博学


    ylbtech-汉语-词语:博学

    博学:“博”,大通。(《说文》)即宽广、广博。现代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1.返回顶部
    1、
    中文名:博学
    外文名:erudite;learned
    拼    音:bó xué
    注    音:ㄅㄛˊ ㄒㄩㄝˊ
    词    义: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知识丰富
    反义词:末学
    出    处:《说文》
    2、
    2.返回顶部
    1、

    基本解释

    [erudite;learned] 知识渊博。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引证解释

    1、广泛学习
           ①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②《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③《汉书·燕刺王刘旦传》:“ 旦 壮大就国,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之事。”
      ④明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世谓诗有别才,是固然矣。然亦须博学,亦须精思。”
      《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学识渊博
      ①《论语·子罕》:“大哉 孔子 !博学而无所成名。”
      ②《北史·韦阆传》:“﹝荣亮﹞博学有文才,德行仁孝,为时所重。”
      ③宋何薳《春渚纪闻·刘景文梦代晋文公》:“东坡先生称刘景文博学能诗,凛凛有英气。”
      ④《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自是孔子博学之名,传播天下,人皆呼为‘圣人’矣。”
      ⑤清张庚《国朝画征录·袁枢传》:“枢(袁可立子)博学好古,精鉴赏,家富收藏。”
      ⑥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阎王》:“我主人闻君博学,请往课其子耳。”
      ⑦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其它相关

    原文摘录
    博学乃乾隆年间的大学士范博学。但其本性与博学相反,实为才疏学浅第一人。故被称为“范二哥”(见《世说新语》)。其具体事迹曾被出版为《二哥》,并广为流传,好评如潮。
    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博学
    其实在生活中希望做到博学的人并不是少数,但是只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但是并不是不能够达到,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就是一种博学,所谓的博学无非就是人在生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经验与智慧,而一个人自己在无意中所积攒的东西其实对别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博学,当别人遇到困难,你能够在第一时间去帮助他,为他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且你的意见对需要帮助的人有所作用,那么,就可以说明你是博学的。一个人,不一定去刻意的追求博学,其实我们的每一天都在为自己的博学增加分量,所以并不用去刻意追逐,之所以说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只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注意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人活一天,就要让他有意义,反之则犹如行尸走肉一般,所以,要后的博学,就要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要是自己的每一天后的充实,相信早晚有一天,你会发现,哇!原来我是那么的博学啊!
    博学,我觉得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
    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态度,热爱这个世界以及关于他的知识,这样的人会很开朗,不自闭,能更多地,更敏锐的把握事物好的一面。
    其次,是一种执着的态度,热情的,坚持不懈的,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内心中困惑,以至于全人类的困惑。这样的人处事积极,坚毅
    而且,博学也是一种谦虚的态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学,进步。傲慢和博学是有点矛盾。
    也许博学是一种美德,其好处在于使人明事理。意义说大了,博学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创造力的基础。说小了,帮助你自己日后建功立业的手段。重要性么自己想。
    例子。比如老子,周朝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什么的馆长,博学。然后能做道德经,研究世界的本原问题,那成就感,就比较终极,呵呵。再比如说庄子博学,能逍遥快活,不惟尘世所困挠。
    其实博学是好学的比较高的阶段,不博学是没关系的,完全可以只精通一门学问,但是不学无术就离倒霉不远了,如今找份工作您也得说会点嘛儿,不是么?
    2、
    3.返回顶部
     
    4.返回顶部
     
    5.返回顶部
    1、
    2、
     
    6.返回顶部
     
    warn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相关阅读:
    Ado.Net 调用存储过程用法
    C程序设计语言练习题1-22
    C程序设计语言练习题1-21
    C程序设计语言练习题1-20
    C程序设计语言练习题1-19
    C程序设计语言练习题1-18
    C程序设计语言练习题1-17
    C程序设计语言练习题1-16
    C程序设计语言练习题1-15
    C程序设计语言练习题1-14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orebook/p/1258881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