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mongo 的索引非常强大,和关系型数据库索引没什么区别。这里主要介绍本人在mongo索引上的犯的错。
索引种类
1.单字段索引
2.复合索引
复合索引各个字段的顺序应该是精确匹配字段(=xxx),排序字段(避免在内存中排序,使用index排序),范围查询字段
如db.book.find({company: ‘xxx’, age:{$lt:30}).sort({name:1})
db.book.find().explain("executionStats")
可以很好的列出查询执行计划。
总共有四个重要参数:
executionTimeMills:查询执行的时间
nReturned: 返回的文档数
totalKeysExamined: 索引扫描数
totalDocsExamined: 文档扫描数
当然希望nReturned数目=totalKeysExamined
不扫描文档。(后面不挂着数据,index及数据)
或者nReturned = totalKeysExamined = totalDocsExamined
如果有排序,为了不让排序在内存中进入,在nReturned = totalDocsExamined的基础上,totalKeysExamined可以大于nReturned。对于大数据量的内存排序会非常消耗性能
如果我们创建一个复合索引是db.book.ensureIndex({company:1,age:1,name:1})
这时候nReturned = totalKeysExamined = totalDocsExamined
。因为查询会用到index,不需要额外的文档扫描。但是会有SORT stage。即在内存中排序。
尝试加一个index,在排序字段放在扫描字段前面
db.book.ensureIndex({company:1,name:1,age:1})
这时候发现mongo选择了新的index
"indexBounds" : {
"company" : [
"["a", "a"]"
],
"name" : [
"[MinKey, MaxKey]"
],
"age" : [
"[-1.#INF, 30.0)"
]
},
且执行计划中有reject SORT排序
"rejectedPlans" : [
{
"stage" : "SORT",
"sortPattern" : {
"name" : 1
},
这时候nReturned = totalDocsExamined < totalKeysExamined 多扫描了index。但是是值得的。
如{name:1,address:1},包含的是两个查询
db.book.find({name:"xxx"})
db.book.find({name:"xxx",address:"xxx"})
但是如果你的查询不是范围查询。而是精确匹配字段。那还是使用原来的index。因为这时候排序字段用到了index查询,不需要SORT阶段了
db.book.find({company:'a',age:30}).sort({name:1}).explain("executionStats")
"indexBounds" : {
"company" : [
"["a", "a"]"
],
"age" : [
"[30.0, 30.0]"
],
"name" : [
"[MinKey, MaxKey]"
]
},
3.多键索引
如array索引
4.唯一索引
db.book.createIndex({“name”:1},{“unique”:true})
mongo 默认创建的不是唯一索引,需要显示指定。唯一索引会对数据进行校验,不允许重复数据。
- sharding cluster 索引
索引是在各个shard上面单独建立的,不是全局的。
sharding cluster 环境,只允许_id,和shard key建立unique index.因为unique index 需要shard 之间通信,违背了shard 设计理念。所以需要避免
注意
1. 当一个collection上面有多个index
某个查询可能命中多个index,这时候mongo是如何选择索引的呢。
首先mongo会对某类类似查询语句在可能命中的index都执行一遍,并行执行的,最早返回100个结果找出最优的index,然后记住这类查询所用到的索引。以后查询操作就使用这个索引。当有index更改时,再去更改这个值。
- 当有一个复合索引
{name:1,address:1,email:1}
这时候有一个新的查询{name:xxx,address:xxx,phone:xxx}
可以用到已经创建的复合索引。这时候你会不会单独在创建一个索引呢。
优势是这个查询也很快,缺点是多了一个index,减弱了插入性能。
这个可能需要衡量前两个字段过滤掉了多少数据,phone这个字段占剩下数据量的多少来决定需要创建什么样的index.
array index
mongo 可以对array建立index,注意是将index中的每个元素都作为index key,进行索引。所以对array建立index一定要十分小心,很容易导致index size 很大。另外mongo支持指定array某一列进行查询。
test.book
{
_id:1,
name:english,
address:[addr1,addr2]
}
db.book.find({“address.0”:”addr1”})
当对address创建index,这样的查询是用不到index的。只有基于array的查询,index才能有效。
mongo并没有那么神奇的在创建index的同时还保留列数。
shard key index
- 表中有数据
表中有数据再创建shard key,需要首先创建对应的index,才能去创建shard key - 表中无数据
表中无数据,创建shard key的同时,mongo会自动创建一个对应字段的index
sh.shardCollection("test.book",{name:1,address:1})
会自动创建index
{name:1,address:1}
mongo index VS cassandra secondary index
1.query 过程
cassandra query,首先根据partitioner key去找对应partition,partition中的数据是按照clustering key排序的。注意是按照clustering key排序的,clustering key这个字段 不是index。
mongo(sharding cluster) query,首先根据给定的shard key去找在哪个节点上,然后将请求发送到此节点。进行查找。
如果你的query case是
db.book.find({name:"xxx",address:"xxx"})
而shard key是name。此外再单独为address建立一个index。这时候你的query其实是命中的address 的单字段index。而不是预想的已经将name数据过滤了。这点和cassandra有很大的不同
2.范围
cassandra secondary index 是local的,在每个节点上。
mongo 的index是全局的。
mongo sharding cluster 环境,index也是在各个shard上独立创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