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必知必会】initrd.img、vmlinux和 vmlinuz************


    initrd.img是一个小的映象,包含一个最小的linux系统。通常的步骤是先启动内核,然后内核挂载initrd.img,并执行里面的脚本来进一步挂载各种各样的模块,然后发现真正的root分区,挂载并执行/sbin/init...

    initrd.img当然是可选的了,如果没有initrd.img,内核就试图直接挂载root分区。

    说 initrd.img文件还会提到另外一个名角---vmlinuz。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内核。“vm”代表 “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虚拟内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统比如DOS有640KB内存的限制。Linux能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另外:vmlinux是未压缩的内核,vmlinuz是vmlinux的压缩文件。

    为什么要initrd.img

    系统内核vmlinuz被加载到内存后开始提供底层支持,在内核的支持下各种模块,服务等被加载运行。这样当然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曾经的linux就是这样的运行的。假设你的硬盘是scsi 接口而你的内核又不支持这种接口时,你的内核就没有办法访问硬盘,当然也没法加载硬盘上的文件系统,怎么办?把内核加入scsi驱动源码然后重新编译出一个新的内核文件替换原来vmlinuz。

    需要改变标准内核默认提供支持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每次都需要编译内核就太麻烦了。所以后来的 linux就提供了一个灵活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initrd.img。initrd.img文件就是个ram disk的映像文件。ramdisk是用一部分内存模拟成磁盘,让操作系统访问。ram disk是标准内核文件认识的设备(/dev/ram0)文件系统也是标准内核认识的文件系统。内核加载这个ram disk作为根文件系统并开始执行其中的"某个文件"(2.6内核是 init文件)来加载各种模块,服务等。经过一些配置和运行后,就可以去物理磁盘加载真正的root分区了,然后又是一些配置等,最后启动成功。也就是你只需要定制适合自己的 initrd.img 文件就可以了。这要比重编内核简单多了,省时省事低风险。

    posted @ 2013-01-08 16:47 天高地厚-GNU 阅读(1) 评论(0) 编辑

    内核引导文件vmlinuz简介

    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内核。“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虚拟内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统比如DOS有640KB内存的限制。Linux能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vmlinuz是可执行 的Linux内核,它位于/boot/vmlinuz,它一般是一个软链接,比如图中是vmlinuz-2.4.7-10的软链接。
    vmlinuz的建立有两种方式。一是编译内核时通过“make zImage”创建,然后通过:
    “cp /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zImage /boot/vmlinuz”产生。zImage适用于小内核的情况,它的存在是为了向后的兼容性。二是内核编译时通过命令make bzImage创建,然后通过:“cp /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bzImage /boot/vmlinuz”产生。bzImage是压缩的内核映像,需要注意,bzImage不是用bzip2压缩的,bzImage中的bz容易引起 误解,bz表示“big zImage”。 bzImage中的b是“big”意思。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压缩的。它们不仅是一个压缩文件,而且在这两个文件的开头部分内嵌有gzip解压缩代码。所以你不能用gunzip 或 gzip –dc解包vmlinuz。
    内 核文件中包含一个微型的gzip用于解压缩内核并引导它。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老的zImage解压缩内核到低端内存(第一个640K), bzImage解压缩内核到高端内存(1M以上)。如果内核比较小,那么可以采用zImage 或bzImage之一,两种方式引导的系统运行时是相同的。大的内核采用bzImage,不能采用zImage。
    vmlinux是未压缩的内核,vmlinuz是vmlinux的压缩文件。

      
       1. 在grub引导时需要用kernel命令指出内核文件,即这里的vmlinuz"vm"表示virtual memory,表示虚拟内存,z表示zip(压缩)注意它是一个软链接,到vmlinuz-2.4.20-8vmlinuz的建立有两种方式。一是编译内 核时通过“make zImage”创建,然后通过:“cp
    /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zImage /boot/vmlinuz”产生。zImage适用于
    小内核的情况,它的存在是为了向后的兼容性。  二是内核编译时通过命令make
    bzImage创建,然后通过:“cp/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bzImage
    /boot/vmlinuz”产生。bzImage是压缩的内核映像,需要注意,bzImage不是用bzip2压缩的,bzImage中的bz容易引起
    误解,bz表示“big zImage”。 bzImage中的b是“big”意思。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压缩的。它们不仅是一个压缩文件,而且在这两个文件的开头部分内嵌有
    gzip解压缩代码。所以你不能用gunzip 或 gzip –dc解包vmlinuz。  内核文件中包含一个微型的gzip用于解压
    缩内核并引导它。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老的zImage解压缩内核到低端内存(第一个640K),bzImage解压缩内核到高端内存(1M以上)。如果
    内核比较小,那么可以采用zImage或bzImage之一,两种方式引导的系统运行时是相同的。大的内核采用bzImage,不能采用zImage。
    vmlinux 是未压缩的内核,vmlinuz是vmlinux的压缩文件。

    2.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简写。initrd一般被用来临时的引导硬件到实际内核vmlinuz能够接管并继续引导的状态。图中的initrd-2.4.7- 10.img主要是用于加载ext3等文件系统及scsi设备的驱动。 
    比如,使用的是scsi硬盘,而内核vmlinuz中并没有这个scsi硬件的驱动,那么在装入scsi模块之前,内核不能加载根文件系统,但scsi
    模块存储在根文件系统的/lib/modules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导一个能够读实际内核的initrd内核并用initrd修正scsi引导
    问题。initrd-2.4.7-10.img是用gzip压缩的文件,initrd实现加载一些模块和安装文件系统等功能。  
    initrd映象文件是使用mkinitrd创建的。mkinitrd实用程序能够创建initrd映象文件。这个命令是RedHat专有的。其它
    Linux发行版或许有相应的命令。这是个很方便的实用程序。具体情况请看帮助:man mkinitrd下面的命令创建initrd映象文件。

  • 相关阅读:
    js跳出循环
    JavaScript prototype属性
    【DP专题】——洛谷P2279:消防局的设立
    转:android中dialog工具类的实现(多种dialog的创建)
    转:setContentView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
    转:Handler一定要在主线程实例化吗?new Handler()和new Handler(Looper.getMainLooper())的区别
    转:Android Studio中的Gradle是干什么的
    转:Build.VERSION.SDK_INT >= Build.VERSION_CODES.HONEYCOMB
    Android 学习
    com.baidu.navisdk.adapter找不到 在百度定位SDK的基础之上导入导航的SDK(针对新版本的坑!)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pinsoft/p/285222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