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之路(3)-机器学习(3)-机器学习算法-SVM[5]


    svm小结

    1、超平面

    两种颜色的点分别代表两个类别,红颜色的线表示一个可行的超平面。在进行分类的时候,我们将数据点  x 代入  f(x)  中,如果得到的结果小于 0 ,则赋予其类别 -1 ,如果大于 0 则赋予类别 1 。如果  f(x)=0 ,则很难办了,分到哪一类都不是。事实上,对于  f(x)  的绝对值很小的情况,我们都很难处理,因为细微的变动(比如超平面稍微转一个小角度)就有可能导致结果类别的改变。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  f(x)  的值都是很大的正数或者很小的负数,这样我们就能更加确信它是属于其中某一类别的。


    超平面的数学形式可以写作

    mathbf{w}cdotmathbf{x} - b=0

    其中mathbf{x}是超平面上的点,mathbf{w}是垂直于超平面的向量。

    根据几何知识,我们知道mathbf{w}向量垂直于分类超平面。加入位移b的目的是增加间隔。如果没有b的话,那超平面将不得不通过原点,限制了这个方法的灵活性。

    2、点到超平面的距离

     

    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样本点到某个超平面的间隔:

    δi=yi(wxi+b)

    这个公式乍一看没什么神秘的,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只是个定义而已,但我们做做变换,就能看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首先注意到如果某个样本属于该类别的话,那么wxi+b>0(记得么?这是因为我们所选的g(x)=wx+b就通过大于0还是小于0来判断分类),而yi也大于0;若不属于该类别的话,那么wxi+b<0,而yi也小于0,这意味着yi(wxi+b)总是大于0的,而且它的值就等于|wxi+b|!

    我们定义 functional margin 为 

    γˆ=y(wTx+b)=yf(x) ,注意前面乘上类别  y

     之后可以保证这个 margin 的非负性。


    对于一个点  x  ,令其垂直投影到超平面上的对应的为  x0  ,由于  w  是垂直于超平面的一个向量(请自行验证),我们有

     

    x=x0+γww

      n  维的数据空间中找到一个超平面,其方程可以表示为

     

    wTx+b=0

    一个超平面,在二维空间中的例子就是一条直线,由于 

    x0  是超平面上的点,满足  f(x0)=0  ,代入超平面的方程即可算出

     

    γ=wTx+bw=f(x)w

    ||w||表示向量的模长,向量的模,即向量的长度

    关于向量的相关计算:




    这里的  γ  是带符号的,我们需要的只是它的绝对值,因此类似地,也乘上对应的类别  y 即可,因此实际上我们定义 geometrical margin 为:

     

    γ˜=yγ=γˆw

    显然,functional margin 和 geometrical margin 相差一个  w  的缩放因子。

    通过这个超平面可以把两类数据分隔开来,比如,在超平面一边的数据点所对应的  y  全是 -1 ,而在另一边全是 1 。具体来说,我们令  f(x)=wTx+b  ,显然,如果  f(x)=0  ,那么  x  是位于超平面上的点。

    3、间隔(margin)的理解

    点到超平面的距离定义为几何间隔 (geometricalmargin)

    几何间隔,几何间隔所表示的正是点到超平面的欧氏距离,我们下面就简称几何间隔为“距离”。以上是单个点到某个超平面的距离(就是间隔,后面不再区别这两个词)定义,同样可以定义一个点的集合(就是一组样本)到某个超平面的距离为此集合中离超平面最近的点的距离。下面这张图更加直观的展示出了几何间隔的现实含义:

    image

    H 1 与H,H 2 与H之间的距离就是几何间隔。几何间隔越大的解,它的误差上界越小。因此最大化几何间隔成了我们训练阶段的目标





    对于一个包含  n  个点的数据集,我们可以很自然地定义它的 margin 为所有这  n  个点的 margin 值中最小的那个。于是,为了使得分类的效果高,我们希望所选择的超平面 能够最大化这个 margin 值。

    样本点中margin 值中最小的那些就是落在2边直线上的点,2边直线中间就是空白

    4、margin的目标

    直接来解||w||最小值问题,很容易看出当||w||=0的时候就得到了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但是你也会发现,无论你给什么样的数据,都是这个解!反映在图中,就是H1与H2两条直线间的距离无限大,这个时候,所有的样本点(无论正样本还是负样本)都跑到了H1和H2中间,而我们原本的意图是,H1右侧的被分为正类,H2 左侧的被分为负类,位于两类中间的样本则拒绝分类(拒绝分类的另一种理解是分给哪一类都有道理,因而分给哪一类也都没有道理)

    clip_image002[8]

    点到超平面的距离定义为 geometrical margin ,geometrical margin 因为除上了 

    w  这个分母,所以缩放  w  和  b  的时候  γ˜  的值是不会改变的,它只随着超平面 的变动而变动,因此,这是更加合适的一个 margin 。这样一来,我们的 maximum margin classifier 的目标函数即定义为

     

    maxγ˜

    ,还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根据 margin 的定义,我们有

     

    yi(wTxi+b)=γˆiγˆ,i=1,,n

    其中  γˆ=γ˜w

     

    在超平面固定的情况下, γˆ  的值也可以随着  w  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确定超平面,因此可以把这个无关的变量固定下来,固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固定  w  ,当我们找到最优的  γ˜  时  γˆ  也就可以随之而固定;二是反过来固定  γˆ  ,此时  w  也可以根据最优的  γ˜  得到。处于方便推导和优化的目的,我们选择第二种,令  γˆ=1  ,则我们的目标函数化为:

     

    max1w,s.t.,yi(wTxi+b)1,i=1,,n



    中间的红色线条是 超平面,另外两条线到红线的距离都是等于  γ˜

     


    5、最佳超平面

    clip_image002[6]不难看出当||w||2达到最小时,||w||也达到最小,所以最小化||mathbf{w}||^2over2就是最小化||w||

    当||w||=0的时候就得到了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但所有样本点都进入了无法分类的灰色地带,因为描述问题的时候只考虑了目标,而没有加入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就是在求解过程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样本点必须在H1或H2的某一侧(或者至少在H1和H2上),而不能跑到两者中间。提到过把间隔固定为1,这是指把所有样本点中间隔最小的那一点的间隔定为1,也就意味着集合中的其他点间隔都不会小于1


    为了使得样本数据点都在超平面的间隔区以外,我们需要保证对于所有的i满足其中的一个条件

    mathbf{w}cdotmathbf{x_i} - b ge 1qquadmathrm{or}
    mathbf{w}cdotmathbf{x_i} - b le -1qquadmathrm{}


    按照间隔的定义,满足这些条件就相当于让下面的式子总是成立:

        yi[(w·xi)+b]≥1 (i=1,2,…,l) (l是总的样本数)

    但我们常常习惯让式子的值和0比较,因而经常用变换过的形式:

        yi[(w·xi)+b]-1≥0 (i=1,2,…,l) (l是总的样本数)

    因此我们的两类分类问题也被我们转化成了它的数学形式,一个带约束的最小值的问题:

    clip_image002[10]


    最佳超平面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在以上约束条件下最小化|w|.这是一个二次规划QP(quadratic programming)最优化中的问题。

    最小化||mathbf{w}||^2over2,满足c_i(mathbf{w}cdotmathbf{x_i} - b) ge 1其中i = 1, dots, n

    1/2这个因子是为了数学上表达的方便加上的。 

    6、凸二次规划

    凸集,凸集是指有这么一个点的集合,其中任取两个点连一条直线,这条线上的点仍然在这个集合内部

     

    二次规划问题可以以下形式来描述:

    f(x)=(1/2)x^TQx + c^Tx

    受到一个或更多如下型式的限制条件:

    Ax le b
     E x = d

    x^T 是 x 的转置。

    可总结为下面的约束优化问题:


    7、求解

     

    我们想求得这样一个线性函数(在n维空间中的线性函数):

    g(x)=wx+b

    使得所有属于正类的点x+代入以后有g(x+)≥1,而所有属于负类的点x-代入后有g(x-)≤-1(之所以总跟1比较,无论正一还是负一,都是因为我们固定了间隔为1,注意间隔和几何间隔的区别)。代入g(x)后的值如果在1和-1之间,我们就拒绝判断。

    求这样的g(x)的过程就是求w(一个n维向量)和b(一个实数)两个参数的过程(但实际上只需要求w,求得以后找某些样本点代入就可以求得b)


    w不仅跟样本点的位置有关,还跟样本的类别有关(也就是和样本的“标签”有关)。因此用下面这个式子表示才算完整:

    w=α1y1x12y2x2+…+αnynxn 

    αi是拉格朗日乘数,其中的yi就是第i个样本的标签,它等于1或者-1。其实以上式子的那一堆拉格朗日乘子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不等于0(不等于0才对w起决定作用),这部分不等于0的拉格朗日乘子后面所乘的样本点,其实都落在H1和H2上,也正是这部分样本(而不需要全部样本)唯一的确定了分类函数

     

    用求和符号简写一下:

     

    clip_image002

    因此原来的g(x)表达式可以写为:

    clip_image002[4]

    注意式子中x才是变量,也就是你要分类哪篇文档,就把该文档的向量表示代入到 x的位置,而所有的xi统统都是已知的样本。还注意到式子中只有xi和x是向量,因此一部分可以从内积符号中拿出来,得到g(x)的式子为:

    clip_image002[6]

    发现了什么?w不见啦!从求w变成了求α。

    求一个线性分类器,它的形式应该是:

    clip_image002[9]

    现在这个就是高维空间里的线性函数(为了区别低维和高维空间里的函数和向量,我改了函数的名字,并且给w和x都加上了 ’),我们就可以用一个低维空间里的函数(再一次的,这个低维空间里的函数就不再是线性的啦)来代替,

    clip_image002[11]

    K(w,x)被称作核函数,解决了应用SVM进行非线性分类的问题


    我们原先对样本点的要求是:

     

    clip_image002

    意思是说离分类面最近的样本点函数间隔也要比1大。如果要引入容错性,就给1这个硬性的阈值加一个松弛变量,即允许

    clip_image002[5]

    因为松弛变量是非负的,因此最终的结果是要求间隔可以比1小,但是当某些点出现这种间隔比1小的情况时,意味着我们放弃了对这些点的精确分类,而这对我们的分类器来说是种损失。但是放弃这些点也带来了好处,那就是使分类面不必向这些点的方向移动,因而可以得到更大的几何间隔,如何来衡量损失,有两种常用的方式,有人喜欢用

    clip_image002[9]

    而有人喜欢用

    clip_image002[11]

    其中l都是样本的数目。两种方法没有大的区别。如果选择了第一种,得到的方法的就叫做二阶软间隔分类器,第二种就叫做一阶软间隔分类器。把损失加入到目标函数里的时候,就需要一个惩罚因子(cost,也就是libSVM的诸多参数中的C),原来的优化问题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clip_image002[13]

    这个式子有这么几点要注意:

    一是并非所有的样本点都有一个松弛变量与其对应。实际上只有“离群点”才有,或者也可以这么看,所有没离群的点松弛变量都等于0(对负类来说,离群点就是在前面图中,跑到H2右侧的那些负样本点,对正类来说,就是跑到H1左侧的那些正样本点)。

    二是松弛变量的值实际上标示出了对应的点到底离群有多远,值越大,点就越远。

    三是惩罚因子C决定了你有多重视离群点带来的损失,显然当所有离群点的松弛变量的和一定时,你定的C越大,对目标函数的损失也越大,此时就暗示着你非常不愿意放弃这些离群点,最极端的情况是你把C定为无限大,这样只要稍有一个点离群,目标函数的值马上变成无限大,马上让问题变成无解,这就退化成了硬间隔问题。

    四是惩罚因子C是一个变量,整个优化问题在解的时候,C是一个你必须事先指定的值,指定这个值以后,解一下,得到一个分类器,然后用测试数据看看结果怎么样,如果不够好,换一个C的值,再解一次优化问题,得到另一个分类器,再看看效果,如此就是一个参数寻优的过程,但这和优化问题本身决不是一回事,优化问题在解的过程中,C一直是定值,要记住。

    五是尽管加了松弛变量这么一说,但这个优化问题仍然是一个优化问题。

    样本的偏斜问题,也叫数据集偏斜(unbalanced),它指的是参与分类的两个类别(也可以指多个类别)样本数量差异很大。比如说正类有10,000个样本,而负类只给了100个


    对付数据集偏斜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惩罚因子上作文章,想必大家也猜到了,那就是给样本数量少的负类更大的惩罚因子,表示我们重视这部分样本,因此我们的目标函数中因松弛变量而损失的部分就变成了:

     

    clip_image002[5]

    其中i=1…p都是正样本,j=p+1…p+q都是负样本。libSVM这个算法包在解决偏斜问题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那C+和C-怎么确定呢?它们的大小是试出来的(参数调优),但是他们的比例可以有些方法来确定。咱们先假定说C+是5这么大,那确定C-的一个很直观的方法就是使用两类样本数的比来算,对应到刚才举的例子,C-就可以定为500这么大(因为10,000:100=100:1嘛)。

    将SVM用于多类分类

    一对一方法那样来训练,只是在进行分类之前,我们先按照下面图的样子来组织分类器(如你所见,这是一个有向无环图,因此这种方法也叫做DAG SVM)

    clip_image002

    这样在分类时,我们就可以先问分类器“1对5”(意思是它能够回答“是第1类还是第5类”),如果它回答5,我们就往左走,再问“2对5”这个分类器,如果它还说是“5”,我们就继续往左走,这样一直问下去,就可以得到分类结果。

    模型出来后,然后通过函数:

     

    输入是x,是一个数组,组中每一个值表示一个特征。输出是A类还是B类。(正类还是负类)


    7、 拉格朗日乘数法 (以数学家约瑟夫·拉格朗日命名)

    是一种寻找变量受一个或多个条件所限制的多元函数的极值的方法。这种方法将一个有n个变量与k 个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转换为一个有n + k个变量的方程组的极值问题,其变量不受任何约束。这种方法引入了一种新的标量未知数,即拉格朗日乘数:约束方程的梯度(gradient)的线性组合里每个向量的系数。

    简单举例:

    最大化  f(x, y) \,
    受限于  g(x, y) = c.\,

    引入新变量拉格朗日乘数lambda,即可求解下列拉格朗日方程

     Lambda(x,y,lambda) = f(x,y) + lambda cdot Big(g(x,y)-cBig),

    微积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求一个函数的极大极小值(极值)。但是很多时候找到极值函数的显式表达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当函数有先决条件或约束时。拉格朗日乘数则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而避开显式地引入约束和求解外部变量。

  • 相关阅读:
    实现可折叠的列表
    ajax知识点补充
    Ajax 完整教程
    从页面左边飞入页面动画效果
    文字闪烁
    点击按钮之后等待60秒
    [SCOI2016]萌萌哒
    [HNOI2011]卡农
    [NOI2015]寿司晚宴
    【bzoj 3489】A simple rmq problem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nake-hand/p/318685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