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理解迭代二维开发模型的6个核心过程工作流和3个核心支持工作流。


     RUP的二维开发模型

            在RUP中,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根据时间和RUP的核心工作流划分为二维空间:横轴表示项目的时间维,
    是过程展开的生命周期特征,体现开发过程的动态结构。

     

    RUP的核心工作流
          RUP中有9个核心工作流,分为6个核心过程工作流(Core Process Workflows)和3个核心支持工作流(Core Supporting Workflows)。

    RUP的四个阶段
          通过使用RUP,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被分成单独的开发周期。这些开发周期再被细分为多个阶段。RUP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发布发布阶段。
     

    RUP的迭代开发模型
          RUP中的每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迭代。一个迭代是一个完整的开发循环,产生一个可执行的产品版本,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它增量式地发展,从一个迭代过程到另一个迭代过程到成为最终的系统。

    需求捕获工作流
            需求捕获就是通过对应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确立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和系统行为、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定义系统功能及用户界面,该工作流的主要结果为软件需求说明书。

    分析工作流
            分析的主要工作开始于初始阶段的结尾,和需求一样是细化阶段的主要焦点。细化阶段的大部分活动是捕获需求,分析工作与需求捕获在很大程度上重叠。 

    设计工作流
            设计工作流的主要工作位于细化阶段的最后部分和构造阶段的开始部分。系统建模最初的焦点是需求和分析,在分析活动逐步完善后,建模的焦点开始转向设计。分析与设计工作流的结果是一个设计模型和一个可选的分析模型,设计模型是源代码的抽象,由设计类和一些描述组成。设计类被组织成具有良好接口的包(package)和子系统(subsystem),而描述则体现了类的对象如何协同工作实现用例的功能。
     

      

    实现工作流
            实现是把设计模型转换成可执行代码的过程。从系统分析师或系统设计师的角度看,实现工作流的重点就是完成软件系统的可执行代码。定义代码的组织结构,实现代码,单元测试,系统集成。
     

    测试工作流
            在完成需求捕获、分析、设计、实现等阶段的开发后,得到了源代码,这时就必须开始寻找软件产品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与缺陷。检验所有需求是否被正确实现,确保在发布前发现所有错误和缺陷。
     

  • 相关阅读:
    NandFlash ECC 校验
    Nand Flash基础知识与坏块管理机制的研究
    TQ2440--nandflash(K9F2G08U0A)驱动编写
    【转】深度分析NandFlash—物理结构及地址传送(以TQ2440开发板上的K9F2G08U0A为例)
    【转】CPU与内存的那些事
    【转】S3C2440与SDRAM NorFlash NandFlash连线分析
    【转】S3C2440存储系统-SDRAM驱动
    mybatis 批量更新
    注解形式读取properties文件中的属性
    java 获取config 配置文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kyofbitbit/p/269393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