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 HTTP 304 的理解(转)


    最近和同事一起看Web的Cache问题,又进一步理解了 HTTP 中的 304 又有了一些了解。

    304 的标准解释是:Not Modified 客户端有缓冲的文档并发出了一个条件性的请求(一般是提供If-Modified-Since头表示客户只想比指定日期更新的文档)。服务器告诉客户,原来缓冲的文档还可以继续使用。

    如 果客户端在请求一个文件的时候,发现自己缓存的文件有 Last Modified ,那么在请求中会包含 If Modified Since ,这个时间就是缓存文件的 Last Modified 。因此,如果请求中包含 If Modified Since,就说明已经有缓存在客户端。只要判断这个时间和当前请求的文件的修改时间就可以确定是返回 304 还是 200 。对于静态文件,例如:CSS、图片,服务器会自动完成 Last Modified 和 If Modified Since 的比较,完成缓存或者更新。但是对于动态页面,就是动态产生的页面,往往没有包含 Last Modified 信息,这样浏览器、网关等都不会做缓存,也就是在每次请求的时候都完成一个 200 的请求。
    因此,对于动态页面做缓存加速,首先要在 Response 的 HTTP Header 中增加 Last Modified 定义,其次根据 Request 中的 If Modified Since 和被请求内容的更新时间来返回 200 或者 304 。虽然在返回 304 的时候已经做了一次数据库查询,但是可以避免接下来更多的数据库查询,并且没有返回页面内容而只是一个 HTTP Header,从而大大的降低带宽的消耗,对于用户的感觉也是提高。
    当这些缓存有效的时候,通过 HttpWatch 查看一个请求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第一次访问 200
    鼠标点击二次访问 (Cache)
    按F5刷新 304
    按Ctrl+F5强制刷新 200
    如果是这样的就说明缓存真正有效了。以上就是我对 HTTP 304 的一个理解。

  • 相关阅读:
    list去重
    安装go与nebula-importer遇见的问题
    2.安装docker后运行其他镜像
    2.绝对路径Linux和Windows上的写法
    1.SpringBoot 读取配置文件的值 赋给静态变量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练习题(第一章)
    Revit文件加载到arcgis pro中调整位置并生成slpk包
    新部署arcgis javascript api 服务器添加的两个mime
    转发博客园中的文章
    【转】使用ArcGIS Pro编辑在线三维服务图层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impman/p/407828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