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at is BSP, Boot, Boot Loader


    摘编:

    BSP 是 Board support package, 板极支持包,是介于主板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应该说是属于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操作系统,使之能够更好的

    运行于硬件主板。BSP是相对于操作系统而言的,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应于不同定义形式的BSP,例如VxWorks的BSP和Linux的BSP相对于某一CPU来说尽管实现的功能一样,可是写法和接口定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写BSP一定要按照该系统BSP的定义形式来写(BSP的编程过程大多数是在某一个成型的BSP模板上进行修改)。

    这样才能与上层OS保持正确的接口,良好的支持上层OS。

    Boot loader  是BSP的一部分,BSP软件包编译的话会生成Bootloader、OS Kernel 和File system. 概念对于VXWorks与Linux是一样的,只不过BSP包不一样。

     

    Boot 中包含了CPU的初始化代码、Memory与外围接口的初始化代码,随后回引导系统(OS),最后将控制权交给OS,编译完成后将二进制文件烧入Flash,随后板卡上电复位后,CPU异常矢量或复位矢量指的地址就是Flash的地址,Flash中的Boot代码初始化CPU、Memory、简单的外设,随后把Flash中的OS移到内存里,随后OS就会引导起来,这个和X86的PC的引导过程差不多,PC的OS在硬盘里,需要从硬盘里把OS拷到内存里运行,嵌入式系统OS小,一般在Flash中.

     

    什么是BSP


    BSP(Board Support Package)概念解析
         BSP是板级支持包,是介于主板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应该说是属于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支持操作系统,使之能够更好的运行于硬件主板。BSP是相对于操作系统而言的,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应于不同定义形式的BSP,例如VxWorks的BSP和Linux的BSP相对于某一CPU来说尽管实现的功能一样,可是写法和接口定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写BSP一定要按照该系统BSP的定义形式来写(BSP的编程过程大多数是在某一个成型的BSP模板上进行修改)。这样才能与上层OS保持正确的接口,良好的支持上层OS。
            例如: 在VxWorks中的网卡驱动,首先在config.h中包含该网卡,然后将网卡含网卡的信息的参数放入数组 END_TBL_ENTRY endDevTbl [] 中,系统通过函数muxDevLoad( )调用这个数组来安装网卡驱动。
           而在Linux中的网卡驱动,是在space.c中声明该网络设备,再把网卡驱动的一些函数加到dev结构中,由函数ether_setup()来完成网卡驱动的安装。
           纯粹的BSP所包含的内容一般说来是和系统有关的驱动和程序,如网络驱动和系统中网络协议有关,串口驱动和系统下载调试有关等等。离开这些驱动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
           Tornado中BSP的编译和上层应用程序不同,用命令行或直接在Tornado环境下Build,在Tornado下不能跟踪调试。
           用户也可以添加自己的程序到BSP中,但严格来说不应该算BSP.一般来说这种做法不建议。因为一旦操作系统能良好运行于最终的主板硬件后,BSP也就固定了,不需要做任何改动。而用户自己在BSP中的程序还会不断的升级更新,这样势必对BSP有不好的影响,对系统造成影响,同时由于BSP调试编译环境较差,也不利于程序的编译调试。
     
    上层程序
    Tools - Applications
    I/O System
    VxWorks Libraries
    TCP/IP
    Wind Kernel
    BSP

    BSP在嵌入式系统和Windows系统中的不同
          其实运行与PC机上的windows或linux系统也是有BSP的。只是PC机均采用统一的X86体系架构,这样一定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的BSP相对x86架构是单一确定的,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就可以很容易支持OS在x86上正常运行,所以在PC机上谈论BSP这个概念也没什么意义了。
          而对嵌入式系统来说情况则完全不同,目前市场上多种结构的嵌入式CPU(RISC)并存(PPC,ARM,MIPS....),为了性能的需要,外围设备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定义。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针对不同的CPU,会有不同的BSP,即使同一种CPU,由于外设的一点差别(如外部扩展DRAM的大小,类型改变),BSP相应的部分也不一样。
          所以根据硬件设计编写和修改BSP,保证系统正常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BSP和PC机主板上的BIOS区别
            BSP和PC机主板上的BIOS区别很大,BIOS主要是负责在电脑开启时检测、初始化系统设备(设置栈指针,中断分配,内存初始化..)、装入操作系统并调度操作系统向硬件发出的指令,它的Firmware代码是在芯片生产过程中固化的,一般来说用户是无法修改。其实是为下载运行操作系统做准备,把操作系统由硬盘加载到内存,并传递一些硬件接口设置给系统。在OS正常运行后,BIOS的作用基本上也就完成了,这就是为什么更改BIOS一定要从新关机开机。
          PC机BIOS的作用更象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最底层的引导软件,初始化主板的基本设置,为接收外部程序做硬件上的准备)。与Bootloader不同的是BIOS在装载OS系统的同时,还传递一些参数设置(中断端口定义,...),而Bootloader只是简单的装载系统。
          BSP是和操作系统绑在一起运行在主板上的,尽管BSP的开始部分和BIOS所做的工作类似,可是大部分和BIOS不同,作用也完全不同。此外BSP还包含和系统有关的基本驱动(串口,网口...),此外程序员还可以编程修改BSP,在BSP中任意添加一些和系统无关的驱动或程序,甚至可以把上层开发的统统放到BSP中。
          而BIOS程序是用户不能更改,编译编程的,只能对参数进行修改设置。更不会包含一些基本的硬件驱动。
    BSP在嵌入式开发中的位置和作用
    BSP开发处于整个嵌入式开发的前期,是后面系统上应用程序能够正常运行的保证。
    大概步骤如下:
    1.硬件主板研制,测试。
    2.操作系统的选定,BSP编程。
    3.上层应用程序的开发。
    BSP部分在硬件和操作系统,上层应用程序之间。所以这就要求BSP程序员对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好BSP编程。
    熟悉工具方面:电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硬件仿真器,仿真调试环境。

    BSP和DD(Device Driver)都是作为OS跟H/W之间的层次而存在的。

  • 相关阅读:
    JS小功能系列9商品筛选
    JS小功能系列8省市联动
    if u
    js属性
    js初识
    弹性盒
    项目合作
    css重置
    关于响应式布局
    自我定位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imonhaninmelbourne/p/238566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