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ynchronized方法锁、对象锁、类锁区别


    synchronized,这个东西我们一般称之为”同步锁“,他在修饰代码块的时候需要传入一个引用对象作为“锁”的对象。

    • 在修饰方法的时候,默认是当前对象作为锁的对象
    • 在修饰类时,默认是当前类的Class对象作为所的对象
    • 故存在着方法锁、对象锁、类锁 这样的概念

    那么我们来大致看一下这三种锁

    方法锁(synchronized修饰方法时)

    通过在方法声明中加入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声明synchronized方法。
    synchronized 方法锁控制对类成员变量的访问:
    每个类实例对应一把锁
    每个synchronized方法都必须获得调用该方法的类实例的”锁“方能执行,否则所属线程阻塞。

    方法一旦执行,就会独占该锁,一直到从该方法返回时才将锁释放,此后被阻塞的线程方能获得该锁,从而重新进入可执行状态。

    这种机制确保了同一时刻对于每一个类的实例,其所有声明为synchronized的成员函数中之多只有一个处于可执行状态,从而有效避免了类成员变量的访问冲突。

    ok,下方介绍一个火车站卖票的例子,一共1000张票,有4个窗口卖票,卖票的方法被我定义为同步的,即每个卖票过程会卖出4张票,卖完之后才允许其他窗口卖票

    大家看看代码,体会一下

    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多运行几次会发现虽然线程的先后顺序会变化,但是每一个线程必定先卖出4张票之后才会去接着卖剩余的票。

    下边我们来看下对象锁,其实方法锁 这个就属于对象锁
    对象锁(synchronized修饰方法或代码块)

    当一个对象中有synchronized method 或synchronized block 的时候,调用此对象的同步方法或进入其同步区域时,就必须先获得对象锁。

    如果此对象的对象锁已被其他调用者占用,则需要等待此锁被释放。(方法锁也是对象锁)

    java的所有对象都含有一个互斥锁,这个锁由jvm自动获取和释放。

    线程进入synchronized 方法的时候获取该对象的锁,当然如果已经有线程获取了这个对象的锁,那么当前线程会等待;

    synchronized方法正常返回或者抛异常而终止,jvm会自动释放对象锁。这里也体现了用synchronized来加锁的一个好处,即 :

    方法抛异常的时候,锁仍然可以由jvm来自动释放
    对象锁的两种方式
    1、方法锁

    2、代码块形式

    ok,自己体会一下哦

    类锁(synchronized修饰静态的方法或者代码块)

    由于一个class不论被实例化多少次,其中的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在内存中都只有一份。所以,一旦一个静态的方法被声明为synchronized。此类所有的实例对象在调用此方法,共用同一把锁,我们称之为类锁。

    前方高能:重点:要考的哦
    对象锁是用来控制实例方法之间的同步,而类锁是用来控制静态方法(或者静态变量互斥体)之间的同步的。
    类锁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他只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锁定实例方法和静态方法的区别的。
    java类可能会有很多对象,但是只有一个Class(字节码)对象,也就是说类的不同实例之间共享该类的Class对象。Class对象其实也仅仅是1个java对象,只不过有点特殊而已。
    由于每个java对象都有1个互斥锁,而类的静态方法是需要Class对象。所以所谓的类锁,只不过是Class对象的锁而已。
    获取类的Class对象的方法有好几种,最简单的是[类名.class]的方式。(百度:获取字节码的三种方式)

    来看下类锁的两种方式
    方式1:

    方式2:

     

    原文:https://blog.csdn.net/jerrywu145/article/details/79821094

  • 相关阅读:
    将现有MySQL数据库改为大小写不敏感
    在Windows中玩转Docker Toolbox
    使用ABP EntityFramework连接MySQL数据库
    数据库设计范式2——BC范式和第四范式
    让OData和NHibernate结合进行动态查询
    文档在线预览的实现
    有哪些老鸟程序员知道而新手不知道的小技巧?自我感受
    EEPROM的概念接口类型及软件实例
    flash的几种模式Normal Mode、DUAL Mode、Quad Mode的概念和区别
    ESP8266 打造一款物联网产品---搭建环境编译及烧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oshana-kong/p/1055195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