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TL和RS232之间的详细对比


    【背景】
    之前就听过TTL,一直没搞懂其和RS232的区别。
    最近,打算去买个USB转RS232的芯片,结果找到此产品:
    正面:

     背面:

     其中的:

     以及引脚说明:

    都提到了,不仅仅支持RS232,还支持TTL。
    所以,再次遇到TTL,需要去搞清楚,TTL和RS232的区别。
     
    【折腾过程】
    1.参考:
    整理如下:
    常见的微控制器中,都有了内置的UART(Universally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UART可以用来已串行方式收发数据。
    UART是,以固定的某个速率(1200bps,9600bps,115200bps等),一次只能只传输一个bit比特位(所以叫做串行传输)
    这种串行通信的方法,有时候也被叫做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Serial。
    这种串行通信,在TTL级别上来说,对应的物理电平,始终是在0V和Vcc之间,其中常见的Vcc是5V或3.3V。
    其中:
    逻辑高电平==’1’==Vcc
    逻辑低电平==’0’==0V
     
    与此相对应的是:
    你的(台式机,笔记本等)电脑中的串口,是和RS232(通信标准)所兼容的(所一致的) => 不是和TTL的标准所一致的
    RS232和TTL在软件协议层面是一样的
    RS232的标准中,和你的微控制器中的串行信号所一样的,有:
    • 也是:一次只传输一个bit比特位 -> 表示是serial
    • 也是:也是以某个固定的速率去传输的->baudrate
    • 也是:带或不带,parity极性->即校验位
    • 也是:带或不带,停止位stop bit(s)
     
    RS232和TTL唯一不同在于硬件:电平表示的逻辑含义不同(相反)
    RS232和TTL,唯一的,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硬件(机制)不同:
    (1)TTL
    逻辑高电平==’1‘==Vcc==3.3V或5V
    逻辑低电平==’0‘==0V==0V
     
    (3)RS232:
    逻辑高电平==’0‘==负电压== -3V~-25V==常为:-13V
    逻辑低电平==’1‘==正电压== 3V~25V==常为:13V
     
    为何RS232中要(很奇怪的)用负电压表示逻辑高电平呢?
    按理来说:
    TTL用正电压(3.3V或5V)表示逻辑1,用0电压表示逻辑0,是相对来说,比较符合人类的逻辑的
    但是,为何RS232却,很奇怪的,用负电压表示逻辑高电平==1呢?
    那是因为:
    此设计(用负电压表示逻辑1,正电压表示逻辑0)相对来说,更加:
    • 抗(外界的电磁)干扰
    • 抗外界的(电磁信号)噪音干扰
    • 抗(信号的)衰减
    • 使得和同样的TTL信号相比,RS232信号可以传输的更远
    由此使得:
    信号传输,相对更加稳定和可靠。
     
    RS232和TTL时序图对比
    对于同样传输0b01010101来说,RS232和TTL的时序对比:
    RS232和TTL之间的转换
    RS232和TTL之间的转换,不仅仅是简单的电平转换,还要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比如调节和矫正一些电平(提高或降低对应的电平),确保可能的有害的RS232电压不会破坏微控制器的串口针脚。
    关于如何在RS232和TTL之间转换,目前已经有很多种解决方案了。
    比如:
     
    总结
    很多知识,都是慢慢积累,才慢慢逐渐更加清楚的,
    包括这个TTL。
  • 相关阅读:
    spring scheduled单线程和多线程使用过程中的大坑!!不看到时候绝对后悔!!
    在idea中配置 gitignore忽略文件(一)
    Cron表达式范例:每隔5秒执行一次:*/5 * * * * ?
    软件——protel 的pcb电路图制作
    【纪中受难记】——Day21:调整心态
    2019第十届蓝桥杯C/C++ B组省赛 —— 第二题:年号字串
    2019第十届蓝桥杯C/C++ B组省赛 —— 第三题:数列求值
    2019第十届蓝桥杯C/C++ B组省赛 —— 第三题:数列求值
    2019第十届蓝桥杯C/C++ B组省赛 —— 第一题:组队
    2019第十届蓝桥杯C/C++ B组省赛 —— 第一题:组队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ggggr/p/1364467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