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发用户数”、“系统用户数”和“同时在线用户数”的计算公式


    与并发用户数相关的概念还包括“并发用户数”、“系统用户数”和“同时在线用户数”,下面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别。
    假设一个OA系统,该系统有2000个使用用户——这就是说,可能使用该OA系统的用户总数是2000名,这个概念就是“系统用户数”,该系统有一个“在线统计”功能(系统用一个全局变量记数所有已登录的用户),从在线统计功能中可以得到,最高峰时有500人在线(这个500就是一般所说的“同时在线人数”),那么,系统的并发用户数是多少呢?
    根据我们对业务并发用户数的定义,这500就是整个系统使用时最大的业务并发用户数。当然,500这个数值只是表明在最高峰时刻有500个用户登录了系统,并不表示实际服务器承受的压力。因为服务器承受的压力还与具体的用户访问模式相关。例如,在这500个“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中,考察某一个时间点,在这个时间上,假设其中40%的用户在较有兴致地看系统公告(注意:“看”这个动作是不会对服务端产生任何负担的),20%的用户在填写复杂的表格(对用户填写的表格来说,只有在“提交”的时刻才会向服务端发送请求,填写过程是不对服务端构成压力的),20%部分用户在发呆(也就是什么也没有做),剩下的20%用户在不停地从一个页面跳转到另一个页面——在这种场景下,可以说,只有20%的用户真正对服务器构成了压力。因此,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服务器实际承受的压力不只取决于业务并发用户数,还取决于用户的业务场景。
    在实际的性能测试工作中,测试人员一般比较关心的是业务并发用户数,也就是从业务角度关注究竟应该设置多少个并发数比较合理,因此,在后面的讨论中,也是主要针对业务并发用户数进行讨论,而且,为了方便,直接将业务并发用户数称为并发用户数。
    (1)计算平均的并发用户数:C=nL/T
    (2)并发用户数峰值:C’≈C+3根号C
    公式(1)中,C是平均的并发用户数;n是loginsession的数量;L是login session的平均长度;T指考察的时间段长度。
    公式(2)则给出了并发用户数峰值的计算方式中,其中,C’指并发用户数的峰值,C就是公式(1)中得到的平均的并发用户数。该公式的得出是假设用户的loginsession产生符合泊松分布而估算得到的。
    实例:
    假设一个OA系统,该系统有3000个用户,平均每天大约有400个用户要访问该系统,对一个典型用户来说,一天之内用户从登录到退出该系统的平均时间为4小时,在一天的时间内,用户只在8小时内使用该系统。
    则根据公式(1)和公式(2),可以得到:
    C=400*4/8=200
    C’≈200+3*根号200=242
    F=VU*R/T
    其中F为吞吐量,VU表示虚拟用户个数,R表示每个虚拟用户发出的请求数,T表示性能测试所用的时间
    R=T/TS
    TS为用户思考时间
    计算思考时间的一般步骤:
    A、首先计算出系统的并发用户数
    C=nL/T  F=R×C
    B、统计出系统平均的吞吐量
    F=VU*R/TR×C=VU*R/T
    C、统计出平均每个用户发出的请求数量
    R=u*C*T/VU
    D、根据公式计算出思考时间
    TS=T/R

  • 相关阅读:
    Fedora 12/Debian 以root登录图形界面
    贡献一个简单的日志类
    "没有 pthread_create 的手册页条目"解决办法
    OpenBSD 下架设vsftpd
    NetSnmp初步(一):让我们的程序提供snmp服务
    linux socket接收、发送小工具(支持tcp、udp包(组播)的发送接收)
    NetSnmp初步(二):发送Notification
    netbeans添加现有源文件时自动更新Makefile依赖关系
    Fedora Core12的防火墙会过滤掉部分IP数据包,在开发调试时建议关闭防火墙
    NetSnmp初步(三):接收控制命令:实现SNMP的SET命令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cios/p/541366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