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M32 学习:IAP 简单的IAP例子


    --- title: mcu-stm32-IAP-1-sample date: 2020-05-27 18:21:53 categories: tags: - iap - stm32 ---

    章节概述

    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示范IAP程序(没有文件通讯,没有跳转判断),需要借助IDE进行分区数据的划分以及下载。

    准备

    IDE:keil-MDK 5

    MCU: STM32F103ZET6为例(Flash地址为0x08000000—0x0807ffff,共512KB)。

    BSP:STM32-HAL

    启动方式:FLASH启动

    • 前32KB存放BootLoader程序(0x08000000 ~ 0x08007fff
    • 剩余的空间存放APP程序(0x08008000 ~ 0x0807ffff

    假定跳转的APP程序的实际物理地址为:0x08008000

    分别新建2个工程,名字可以为:bootLoaderapp

    从Bootloader跳转到APP

    Bootloader

    为了区分执行分区的不同,添加串口打印功能。(略)

    例如:printf("Hello Bootloader ");

    添加下面的代码以实现跳转功能:

    节选自CubeMX的例程:STM32CubeRepositoryxxxProjectsApplicationsIAP

    #define NVIC_VectTab_RAM             ((u32)0x20000000)
    #define NVIC_VectTab_FLASH           ((u32)0x08000000)
    
    #define PHYSICAL_ADDRESS_Flash	  (0x08000000) // 程序烧写的物理地址
    #define APPLICATION_POSADDR 	  (0x0000C000) // APP 偏移量
    #define APPLICATION_ADDRESS 	  ((PHYSICAL_ADDRESS_Flash) | (APPLICATION_POSADDR)) // 最终跳转的地址,实际上就是0x08008000
    typedef  void (*pFunction)(void);
    pFunction JumpToApplication;
    uint32_t JumpAddress;
    
    void NVIC_SetVectorTable(uint32_t base, uint32_t offset)
    {
        /* close interruption*/
        __set_FAULTMASK(1);
    
        /* set vector table*/
        //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FLASH, 0xffset);
        SCB->VTOR = base | offset;
    
        /* open interruption*/
        __set_FAULTMASK(0);
    }
    
    int main(void)
    {
        // 在BootLoader程序的中断向量表指向设置中应有这么一句:
        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FLASH, 0x0);      //设置中断向量表指向
        
        /* Test if user code is programmed starting from address "APPLICATION_ADDRESS" */
        if (((*(__IO uint32_t*)APPLICATION_ADDRESS) & 0x2FFE0000 ) == 0x20000000) //①
        {
            /* Jump to user application */
            JumpAddress = *(__IO uint32_t*) (APPLICATION_ADDRESS + 4);// ②
            JumpToApplication = (pFunction) JumpAddress;//③
            /* Initialize user application's Stack Pointer */
            __set_MSP(*(__IO uint32_t*) APPLICATION_ADDRESS); // ④
            JumpToApplication(); // ⑤
        }
    
        while (1)
        {}
    }
    

    解析:

    ①因为用户程序开始位置(0x08008000处)的前4个字节存放的是堆栈的地址,堆栈地址必定是指向RAM空间的,而STM32的RAM空间起始地址为0x20000000,所以要进行判断。

    APPLICATION_ADDRESS存放的是用户程序Flash的首地址

    (*(volatile u32*)APPLICATION_ADDRESS)的意思是取用户程序首地址里面的数据,这个数据就是用户代码的堆栈地址,堆栈地址指向RAM,而RAM的起始地址是0x20000000,因此上面的判断语句执行:判断用户代码的堆栈地址是否落在:0x20000000~0x2001ffff区间中,这个区间的大小为128K,笔者查阅STM32各型号的RAM大小,目前RAM最大的容量可以做到192K+4K,时钟频率为168MHZ。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芯片较多的落在<128K RAM的区间,因此上面的判断语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②程序跳转地址的确认,前面已经说过0x08008004处的4个字节存放的是复位函数的入口地址,该句的意思为获得ApplicationAddress + 4地址处的数据,即为获得新的复位函数入口地址。

    ③令Jump_To_Application这个函数指针指向复位函数入口地址。

    ④堆栈的初始化,调用__set_MSP重新设定栈顶代地址,把栈顶地址设置为用户代码指向的栈顶地址。

    ⑤跳转到新的复位函数。设置PC指针为复位地址。

    App

    为了区分执行分区的不同,添加串口打印功能。(略)

    例如:printf("Hello App ");

    添加下面的代码以配合跳转功能:

    #define NVIC_VectTab_RAM             ((u32)0x20000000)
    #define NVIC_VectTab_FLASH           ((u32)0x08000000)
    
    #define APPLICATION_POSADDR 	  (0x0000C000) // APP 偏移量
    
    void NVIC_SetVectorTable(uint32_t base, uint32_t offset)
    {
        /* close interruption*/
        __set_FAULTMASK(1);
    
        /* set vector table*/
        //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FLASH, 0xffset);
        SCB->VTOR = base | offset;
    
        /* open interruption*/
        __set_FAULTMASK(0);
    }
    
    int main(void)
    {
        // 在用户程序的中断向量表指向设置用应有这么一句:
        NVIC_SetVectorTable(NVIC_VectTab_FLASH, APPLICATION_POSADDR);      //设置中断向量表指向
    
        ...;
    }
    

    工程设置

    程序写完了,但是编译还需要进行设置。

    BootLoader工程

    为了确保Address Range不超过0x08008000,超过会导致app分区被覆盖。

    点击:MDK-Options-Debug-Settings

    • Flash Download,勾选Reset and RunProgramReset and Run
    • 点击列表中的Flash(如果没有则需要点击Add进行添加)
      • 修改Size为:0x08004000(只要不超过0x8000即可)

    编译,烧写。

    APP 工程

    为了修改链接地址,以及烧录范围。

    MDK-Options-Target-Read/Only Memory Areas

    • 勾选IROM1:填入0x08008000

    MDK-Options-Target-Debug-Settings

    • 点击Flash Download,勾选Reset and RunProgramReset and Run
    • 点击列表中的Flash(如果没有则需要点击Add进行添加)
      • 修改Start为:0x08008000
      • 修改Size为:0x08004000(只要不超过0x80000即可)

    编译,烧写。

    现象

    观察到下面的打印信息。

    Hello Bootloader
    Hello app
    

    注意到2段程序都有NVIC_SetVectorTable函数,可以设置将其注释掉,然后做如下的实验:

    • 配置BootLoader中打开了定时器中断,写好对应的处理函数,例如在中断响应中打印"Boot"。

    • 配置User app中同样打开了定时器中断,写好了对应的处理函数,例如在中断响应中打印"User"。

    观察到,尽管两边都实现了中断以及响应,但是都在执行着BootLoader的中断响应。

    IAP实现总结

    STM32的IAP方案实现需要在进行用户程序之前加一段Bootloader程序。

    BootLoader程序的作用就是:

    • 要么:设置新的栈顶指针,直接跳转到用户程序。
    • 要么:删除原有的用户程序,读取*.bin文件数据并将数据重新写入新的用户程序。

    对于用户程序相比普通的编程只需要做三步改动即可:

    • 改变代码存放的地址空间
    • 改变中断向量表
    • 修改生成*.bin文件

    实际上的IAP工程

    本文介绍了简单的IAP调整,没有对文件的传输以及写入。

    传输有很多方法,可以是先把hex文件转换为bin。再通过通讯方式完成文件传输、写入;或者直接传输HEX文件,再在MCU进行解析(难)

    我们讨论对FLASH的读写。

    对FLASH的读写

    问:如何进行对STM32的Flash进行擦除和写入操作。

    答:STM32-HAL库的读写非常方便,但是要注意读写地址与页的关系

    使用STM32的固件库函数,只需调用几个库函数即可轻松解决,使用的固件库为stm32f10x_flash.c文件,对Flash的操作过程简要为:Flash解锁Flash擦除Flash写入Flash上锁。(对Flash编程的更详细操作参考STM32F10xxx闪存编程手册)

    //解锁Flash
    FLASH_Unlock();            
    FLASH_SetLatency(FLASH_Latency_2);            //因为系统时钟为72M所以要设置两个时钟周期的延时
    
    // 擦除
    for(i=0;i<240;i++)
    {
        if(FLASH_ErasePage(FLASH_ADDR+i*2048) != FLASH_COMPLETE)      //一定要判断是否擦除成功
            return ERROR;
        /*
        说明:FLASH_ErasePage(uint32_t Page_Address)即为Flash擦除操作,按页擦除,每页2KB,Page_Address为页的起始地址,如0x08000000是第一页起始地址,0x08000800为第二页起始地址,这里的操作擦除了0x08008000—0x0807ffff地址空间的Flash。
        */
    }
    
    
    #if 0
    unsigned char buf[1024];            //假设待写入的代码数据
    unsigned short temp;            //临时数据
    
    for(i=0;i<512;i++)
    {
        temp = (buf[2*i+1]<<8) | buf[2*i];            //2个字节整合为1个半字
    
        if(FLASH_ProgramHalfWord(ADDR,temp) != FLASH_COMPLETE)      //判断是否写入成功
        {
            Return ERROR;
        }
        ADDR +=2;      //地址要加2,因为每次写入的是2个字节(1个半字)
    }
    /*
    说明:因为STM32的Flash写入为双字节(1个半字)写入,FLASH_ProgramHalfWord(uint32_t Address, uint16_t Data)函数即为对地址为Address写入1个半字的Data,每次写入完成后地址要加2。
    */
    
    #endif
    
    
    FLASH_Lock();      //Flash 上锁,一个固件库函数即可实现。
    

    问:怎么进行PC指针的强制跳转,跳转时需要做些什么。

    答:关闭中断是可选的,设置栈顶指针是必须的。

    • arm内核通用:disable_irq(); //关闭所有中断 enable_irq();//打开所有中断
    • 设置栈顶指针:__set_MSP();

    附录:存储容量与起止地址的关系式

    以字节(Byte)为计算单位:存储容量 = 储存单元数 × 储存字长(字节) 。

    以Kb为计算单位:储存单元数 × 储存字长(字节)÷ 1024 。

    首尾地址的差再加一即是储存单元的个数,每一个储存单元存放一个字节,可以得到总储存单元一共有多少字节;

    再根据1M = 1024 K = 1024 × 1024Byte,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三者的关系了。

    例如:容量6K,首地址0x0000,末地址为?

    解答:6K = 6 × 1024 Byte ,未地址 = 6 × 1024 + 000H = 1800H

    附录:确认代码的链接地址

    为什么在IDE中设置有关的地址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知道:链接地址、运行地址、加载地址、存储地址关系。

    • 运行地址 与 链接地址:是类似的。

    • 加载地址 与 存储地址:是等价的。

    链接地址

    在程序编译的时候,每个目标文件都是由源代码编译得到,最终多个目标文件链接生成一个最终的可执行文件,而链接地址就是指示链接器,各个目标文件的在可执行程序中的位置。

    比如,一个可执行程序a.out由a.o、b.o、c.o组成,那么最终的a.out中谁在前、谁在中间、谁在结尾,都可以通过制定链接地址来决定。

    链接地址是静态的,在进行程序编译的时候指定的。

    注意,CPU不关心链接地址是物理地址还是虚拟地址。

    总结:

    1、链接地址是给编译器用的,用来计算代码中相关地址偏移的

    2、只要和PC值相关的就是位置无关代码(相对偏移),和PC无关的就是位置相关代码(绝对值)

    运行地址

    程序实际在内存中运行时候的地址,比如CPU要执行一条指令,那么必然要通过给PC赋值,从对应的地址空间中去取出来,那么这个地址就是实际的运行地址。

    运行地址是动态的,如果你将程序加载到内存中时,改变存放在内存的地址,那么运行地址也就随之改变了。

    注意,CPU同样不关心运行地址是虚拟地址还是物理地址。

    链接地址和运行地址区别

    首先要区分开两个概念:位置相关代码和位置有关代码。位置无关代码:mov、b或bl等指令,在跳转时,地址是PC+相对偏移量,这样的指令没有绝对地址,都是相对PC的偏移,这样,及时运行地址和链接地址不一样,也不影响实际代码的执行。

    位置相关代码:ldr r0, =label,这里的label(标签)实际就是链接地址,这条指令实质就是将标号的地址放到PC里实现跳转,但是如果实际运行的地址和链接的地址不一样,这样就会由于跳转的地址不是实际运行地址而出错,这就叫做位置相关代码。

    条件相关代码和条件无关代码之间的本质区别就是:指令中相关地址是运行地址还是链接地址,如果是运行地址那么就是位置无关代码,因为运行地址是变化的相对量;如果是加载地址,那么就是绝对量(链接时候指定好的),这就是位置相关代码了。

    总结,当链接指定的地址和实际运行的地址一样的时候,链接地址==运行地址;当链接指定的地址和实际运行的地址不一样的时候,如果整个代码中的地址都是相对偏移量,那么整个程序仍然运行畅通无阻,否则,整个程序运行结果就会出错(因为指定运行地址和实际运行地址不符)。

    加载地址

    每一个程序一开始都是存放在flash中的,而运行是在内存中,这个时候就需要从flash中将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地址),flash的地址就是加载地址(存储地址)。

    指令在flash中存放的存储地址,就是存储地址。

    所以,加载地址指的是将代码从一个地址A搬移到地址B,这时候地址A就是加载地址。

    附录:STM32F0xx 实现中断向量表重定义

    在STM32F103等cortex-m3/m4内核的单片机上可以通过设置SCB->VTOR = FLASH_BASE | VECT_TAB_OFFSET;该寄存器的值来实现中断向量表的重定义。

    在Coretext-M3与M4核中,在System Control Block中存在一个向量表偏移量寄存器 VTOR(0xE000ED08),系统产生中断后,内核通过这个寄存器的值来找到中断向量表的地址,进而执行中断例程代码。

    当然,此寄存器的值是可以修改的,它的默认值为0。实际上在大部分的M3和M4的工程中,一般都是在SystemInit函数中对此寄存器的值进行设置。

    由于STM32F0XX采用的是M0核,它是没有这个VTOR寄存器的,那么它又是怎么找到中断向量表的地址的呢?

    如何将中断向量表的寻找位置从0x0800 0000修改到0x0800 3000(假设为APP的地址)? 我们重新回顾之前的分析,可以得出有2种方法:

    • 修改寄存器VTOR的值(M3/M4 使用)
    • 内存重映射(M0使用)

    通过将SRAM重映射到地址0x0000 0000,那么,M0系统产生中断后,CPU还是从地址0x0000 0000寻找中断入口,但是,实际上不再是寻址0x0800 0000,而是寻址0x2000 0000,这么一来,接下来我们就只需要将中断向量表整个拷贝到SRAM上,也就是0x2000 0000上,就这样,CPU就可以正常寻址中断向量表了。

    基于内存重映射实现的基本思想:

    1、将中断向量表放入到RAM的起始地址(只需要在应用程序中保留RAM其实地址的0x100大小不使用即可)。

    2、在bootload中将应用程序的中断向量表从Flash中拷贝到RAM中。

    3、设置STM32F0xx中断向量表位于RAM中,主要用到的寄存器如下: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
     * Function: void clock_init(void)
     * Parameter: none
     * Return: none
    */
    int main(void)
    {
        memcpy((void*)0x20000000, (void*)APP_FLASHADDR, VECTOR_SIZE);
        SYSCFG->CFGR1 |= 0x03; // SYSCFG_MemoryRemapConfig(SYSCFG_MemoryRemap_SRAM);
    
        JumpToApp();
        while (1);
    }
    

    memcpy((void*)0x20000000, (void*)APP_FLASHADDR, VECTOR_SIZE);

    • APP_FLASHADDR是应用程序的起址地址,从这里开始的VECTOR_SIZE字节,存放是的应用程序的中断向量表。
    • VECTOR_SIZE是指中断向量表的大小,具体多大可以在startup.s文件里计算得到。

    VECTOR_SIZE 的计算:

    根据startup.s中的语句可以推导出来。

    每一个DCD都代表一个中断向量,例如:

      DCD     USART1_IRQHandler              ; USART1
    ;这里的“USART1_IRQHandler"其实就是UART1中断服务程序USART1_IRQHandler这个函数,同时,它也代表这个函数的入口地址。  
    

    这张表包括45个元素,每个元素是一个长度为4字节的地址。除了第一个地址是SP(堆栈指针)外,其它的地址都是某个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针对本例,就应该是45*4=180(0xB4)个字节。

    在执行完以上两行代码后,若发生中断,CPU就会去SRAM(即0x2000 0000处)取中断向量了,所以,以0x20000000作为起始地址之后的VECTOR_SIZE个字节就不能被改动了。为了达到这VECTOR_SIZE个字节不被修改的目的,如下两种方法可以实现。

    在工程文件内修改SRAM的起始地址及长度:

    MDK-Options-Target-Read/Write Memory Areas

    • 勾选IRAM1:填入0x020000B4(大于或等于0x020000B4即可)

    如果使用了分散加载文件,则在分散加载文件中修改SRAM的起始地址及长度也能达到目的。

  • 相关阅读:
    Windows Live Writer 语法高亮
    二十一、Java基础--------IO流之综合案例分析
    二十、Java基础--------IO流之其他对象
    十九、Java基础--------IO流之字节流
    十八、Java基础--------IO流体系以及字符流
    十七、Java基础---------集合框架之Map
    十六、Java基础---------集合框架之Set
    十五、Java基础---------集合框架体系以及List
    十四、Java基础---------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基本应用
    十三、Java基础---------多线程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chips/p/1308159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