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人是怎样学习的


      最近一段时间见了不少“牛”人,比如赵勇、刘定一、毛向辉、方兴东、柳栋、庄秀丽、邱发文、赵洪啸、李朝军等,见到他们,我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您平时是怎样学习的?”,大家的回答虽各不相同,但实质是差不多的。
      赵勇老师说:“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学习,工作的过程是在学习,给你们做报告的过程我也在学习,我从你们身上学了很多东西,但你们不知道。工作之余,我也一直在学习,以前读书很多,现在什么都看,包括走在路上别人发给我的宣传册也在看,只要你想学,从哪都能学到东西。”
      刘定一老师读过一万多本书,并且在读书时能不断思考,总结出了许多事理,可以说把许多学科之间的东西都融会贯通了,所以才能够开创事理学的研究。
      毛向辉老师在“E-LEARNING大讲堂”中说:“我觉得我应该遵循一个平衡的原则:我的输入和输出要比较均衡。在这个原则下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生活和学习的规律是什么样的。首先我是一个比较勤奋的学习者。每天起得很早,我会在比较早的时间去写作,因为这是我的一种输出方式。然后我会去查看别人给我的一些信件,每天有几十封电子邮件进入我信箱,有问问题的、有跟我协作的人。然后我去回答别人,这是一种互联的效应,去跟别人沟通。然后我会花一点时间把昨天看到的东西去温习一遍,有很多社会性的软件工具去用,比如blog,我在维护三到四个blog,大家知道的。这个时间过去后我会进入工作状态。我一天会花几个小时和别人沟通,面对面的或者通过电话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每天大概会花六到七个小时去读书,比如“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还有一些历史的书,读书很杂。我的包里有一本书、床边有一本书、卫生间里了放了一本书……这时我可能抓紧一切时间去读一些经典的东西,不要老是去追求那些最新、最时尚的东西。因为网上的东西再新也可能失去系统性,我们需要通过读书了解一些系统性的东西,所以互联网在更新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包括blog、google,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还去要读一些经典的东西,每周我都会读书,这也是输入的一种方式,在上床前的两个小时我会去思考,去思考哪些地方我还不了解?我用我的元认知去想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更新?最近需要去买什么样的书?
      比如最近我要写一个“pro-Am”的理论,我把它翻译成“专业余”。它的意思就是professional-Amateur,是指专业的业余人士。很多人在学校只能读一个专业,最多只有两个,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终身学习让自己在很多领域变成一个非常专业的业余人士,甚至可以超越专业人士。比如说过去我们认为只有专业的登山运动员才可以去登珠穆朗玛,但是现在有很多的业余人士也学会了登山。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在国外很多专业的运动员其实就是业余的,他们可能在大学里读书,他们坚持训练,到运动会的时候成为专业人士。那么很多的科学发明也是这样的,你不一定是个科学家,但是你却可以去研究某些感兴趣的领域,变成该领域的相当专业的人士。关于这个问题我最近也在研究。有一本书叫做“Pro-Am Age”,预测今后的几十年人类社会会变成非常多的“专业余”人士的组合,更多的研究成果会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比如美国有很多业余人士在研究航天飞机、火箭的理论。他们开发了一种火箭能把人类送到第一太空轨道,甚至创办了公司去运作这个项目,让很多人去实现自己的航天梦。为了研究这个领域我最近专门找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网站、理论……但是光我学会了还不够,我还要publish出来,去output。这样才变成一个互联的学习体。在这样一个原则下,我每一天都是比较繁忙的,但这是很有规律的。这样你会变成一个非常强大的终身学习者、很多领域的“Pro-Am”,所以不要担心你的专业问题,不要担心你的就业问题。你会发现自己的价值动力,甚至你会不断地转换你的角色,在不同的领域跨越,相互促进。这是我希望给大家带来的一些东西、也是个人的一些体验吧。”
      庄秀丽老师的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她的BLOG上,每天都有新的内容,特别是节假日,更是庄老师专心读书的好机会。我的MSN好友列表中有庄老师,几乎每天晚上我要关机睡觉时都看到庄老师仍然在线忙碌,并且经常是凌晨一两点,从她的BLOG上文章发表的时间也可以见证这一点。去北京时见到庄老师,向她请教学习的秘决,她说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多读一些经典的书,我们现在的阅读量很不够,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思考,不读书的时候也要思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自己的进步就会比较快。
      在上一期的“E-LEARNING大讲堂”中,庄老师是这样谈她的学习的:“说实话我真正的读书读了一年。我是去年的五月一号刚好放假,然后就开始正式的读书。除了学校的教学,我读书时间非常少,一开始不知道读什么书,跟我们很多很多的学习者是一样的。当时非常的茫然,我就从“西方教育简史”读起,然后“哲学发展史”,陆陆续续也读了心理学的发展史。把发展史这一轮读下来以后,包括知识、社会演变的发展史,把知识的结构、框架建立起来。但是很多的都了解得不深,包括现在。那时候写的东西多了就跟外面沟通,包括现在关注心理学或者系统论或者教育学。网上总有很优秀的学习者,就是说有很多很多在某一方面很杰出的人。那么你自己去读书了去做了,就给自己的成长创造了机会,所以我自己感觉你一定要去做、去行动。就是说你读了一点点书之后,它会产生效应学习,你积累了一点点,你后面的读书就会相对容易一点,就是刚才网页上打出来的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很多的东西不知道,以前读书的时候不知道也是为下一步的读书奠定基础,再进一步好好学习。
      本身书很重要,刚才毛老师也讲,他到处放了书,随时读,把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非正式学习方式。他跟别人的交往也是学习,确实是这样的。就是说学习的行动充满了你的生活,然后呢你一直有学习的心态,那么你的思维也就会围绕你的问题去思考。吃饭呀、走路呀包括跟别人交流肯定能都会围绕你的问题进行。这样就会让你对问题的洞察能力不断地提高。但是呢,我自己读书中一点心得,学习要以提升你的思维能力为导向。当然在心理学里研究思维是认知的一个主要环节和核心内容,所以我觉得思维和系统思考的能力对我们的学习者的成长相当重要。
      刚才毛老师提到的“专业余”,实际上就是一种跨学科的,从不同的学科中你了解到了系统思考一些问题的更好的方式。但是就思维本身来说我觉得是有技巧的、策略的。系统论当中的“把任何问题放到它的背景中,看问题和背景的关系”也是《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这本书里面的,整本书的思想也是这样的。就是整个的教育必须要有系统思考来进行,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是从读书的内容来说的。
      我自己的学习行为,我觉得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行动吧。不管做多少你先做,慢慢的就提升了能力,也给你自己地成长创造了机会。然后多交流、多分享,分享很重要。比如说利用Blog这个工具,你可以做一些记录,自己以后也可以复习,也可以告诉别人你在学这些东西,那就为你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创造了可能性和条件。还有就是说有一些工具要逐渐地用起来,工具很重要,工具的效率不一样。
      还有就是要善于发现你自己,任何事情只有靠自己才行,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要找你自己。要有一种心态就是说靠别人那种能力的建立都是短暂的,或者说你没有真正地发现问题。邹老师blog上讲了一个小故事:蝴蝶从蛹的缝隙里面生出来,如果让它自己出来会经历很痛苦的成长过程,它的翅膀才能够展开,才能够飞起来。如果别人帮助蝴蝶从洞里弄出来,蝴蝶是不会飞的。所以成长要靠自己,碰到困难一定要找自己,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刚才有同学问我:究竟用什么工具?比如说邮件订阅,现在很多的国外的网站上都有Newsletter,订阅十个人那么每天你就可以获取很多的信息。有的是一月一次、三个月一次,也有每天都有的,那么这样就不用每天到国外的网站上浏览信息了。这样就把对国外信息的跟踪建立起来。还有邮件的管理、浏览的网站的管理都需要的。RSS reader这个也重要,就是说网站上阅读的东西不要一个一个去点,最好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你的阅读效率、阅读范围。读多了,阅读速度也会提高。”
      柳栋老师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通过自己的奋斗,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圈了名人了。在谈到学习时,柳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不是一个好学生。因为我经常逃到外系听课,像哲学系的课,我想大家应该多去听一点,这个是第一个要去听的,千万不要只听自己系里的课。第二个观点是读书不在乎一下子是否读懂,关键在于持续不断地读。我想我从读大学到现在,不断地读书。但是现在可能少一点,因为现在工作忙。很多书在年轻的时候不一定马上读懂,也没关系,可能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就豁然开朗。”
      邱发文老师是一名平凡的物理老师,然而他却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创办了“求师德教育实验室”。谈起成功的经验,邱老师很谦虚,他说我所做的研究主要是“几何画板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就这么一个小工具,我已经研究了十年,也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比如“无理、雾理、误理、悟理、物理、无理”。我每天还花大量的时间在网站上,跟网友交流。
      方兴东老师读过五六千本书,并在BLOG上写道:我离开西安前往北京时,带的最重要的行李就是托运了几大箱共四千多本书……
      赵洪啸老师创办“洪啸音乐网站”的成功,可以说靠的全是自己的激情,单位上给的支持并不多。他自己花钱买服务器,自己维护网站,自己制作乐器,音乐已经完全融入了他的生活,虽然辛苦,但他却能从中自得其乐。
      李朝军先生现在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执行主编,K12副总裁,为了搞资源库项目,他不辞辛苦,跑到全国各地去搞调研,找一线教师谈使用的感受,从中总结中优秀的资源库应具备的要素。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他说:“一定不要怕苦,大胆地去做,脚踏实地地去做,而不能空想。我能这样去做,主要是因为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很感兴趣,有激情去做。”而在这之前,李老师干过许多工作,甚至做过建筑小工。
      总结他们成功的经验,我感觉最突出的有三点:激情+勤奋+思考!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他们的进取精神可以让我们安静下来。

  • 相关阅读:
    缓存与清除缓存
    PHP文件缓存与memcached缓存 相比 优缺点是什么呢
    memcached的基本命令(安装、卸载、启动、配置相关)
    54点提高PHP编程效率 引入缓存机制提升性能
    登陆类
    格式化金额数与自动四舍五入
    如何用Ajax传一个数组数据
    CodeIgniter的缓存机制与使用方法
    CI框架缓存的实现原理
    PHP导出数据库方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unfeng/p/15042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