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请求中的Keep-Alive模式详解


    Keep-Alive模式

    我们都知道HTTP是基于TCP的,每一个HTTP请求都需要进行三步握手。如果一个页面对某一个域名有多个请求,就会进行频繁的建立连接和断开连接。所以HTTP 1.0中出现了Connection: keep-alive,用于建立长连接,即我们所说的Keep-Alive模式。下图是普通模式和长连接模式的请求对比: 

    HTTP/1.0中默认使用Connection: close。在HTTP/1.1中已经默认使用Connection: keep-alive。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Keep-Alive模式更加高效,因为避免了连接建立和释放的开销。但是,如果一个连接是不会断开的,那么多个请求之间如何进行区分呢?也就是说浏览器是如何知道当前请求已经完成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HTTP对header中又添加了一个Content-Length字段。

    Content-Length

    Content-Length表示实体内容的长度。浏览器通过这个字段来判断当前请求的数据是否已经全部接收。 
    所以,当浏览器请求的是一个静态资源时,即服务器能明确知道返回内容的长度时,可以设置Content-Length来控制请求的结束。但当服务器并不知道请求结果的长度时,如一个动态的页面或者数据,Content-Length就无法解决上面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Transfer-Encoding字段。

    Transfer-Encoding

    Transfer-Encoding是指传输编码,还有一个类似的字段叫做:Content-Encoding。两者的区别是Content-Encoding用于对实体内容的压缩编码,比如Content-Encoding: gzipTransfer-Encoding则改变了报文的格式,比如上面的问题中,当服务端无法知道实体内容的长度时,就可以通过指定Transfer-Encoding: chunked来告知浏览器当前的编码是将数据分成一块一块传递的。当然, 还可以指定Transfer-Encoding: gzip, chunked表明实体内容不仅是gzip压缩的,还是分块传递的。最后,当浏览器接收到一个长度为0的chunked时, 知道当前请求内容已全部接收。

  • 相关阅读:
    面对缓存,有哪些问题需要思考?
    .NET 文件格式相关开源项目
    (转)谈谈用ASP.NET开发的大型网站有哪些架构方式(成本)
    (转)基于微软平台IIS/ASP.NET开发的大型网站有哪些?
    sql查询优化策略
    初入linux系统
    Npoi操作Excel
    List GroupBy真实用法,Reflection(反射)用法,Enum用法,正则,搜索下拉布局
    3.2.2.4 文本匹配锚点
    3.2.2.3 单个表达式匹配多字符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inack/p/910694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