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程序员的奋斗史》读后感
从之前很多比较专业的书籍中抽身回眸,转而来看这本《一个程序员的奋斗史》(后简称《奋斗史》),算是来品尝一份属于程序员的心灵鸡汤。吃多了用来果腹的五谷杂粮,偶尔轻松一刻也是不错的。
首先来说说我对程序员的看法吧。在很多人眼里,程序员是一个冷冰冰的职业,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有着缜密的逻辑思维、坚实的知识基础。然而说再多,程序员也不是一个符号,在他表面下隐藏的是千万张活生生的面孔,他们有各自的喜怒哀乐。这本是通过一个小小的程序员(其实是作者本人经历改编),不讲大道理,而是将他的经历细化,让你细细品味。
程序员这个职业在业务方面很少有似是而非的内容,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模棱两可是要不得的,打肿脸充胖子更是大忌。主人公在简历上写了“精通C/C++”,导致面试的时候进退维谷。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是很快的,所以一个人可能稍有不慎就落后于潮流。这不是很可怕的事情,我认为更可怕的是一个人不愿意去面对现实,反而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保证。反映到我们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就是对某个知识点含糊不清,却草草了事,最后考核的时候却漏了马脚。如果放到团队协作中,将会由于“短板效应”而大大拉大团队预期和进度之间的差值。
其次,程序员作为一个“人”,它必然要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物进行一定的交流。那么怎样的为人处世是较为合适的呢?这一点上每个人都见仁见智。作为一个新人,我认为首要的当然是熟悉环境,熟悉规则。然而在钻研个人技术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平衡方面,我们都需要做出慎重的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不应当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这方面(作为一个程序员而言吧,如果步入仕途恐怕是必须的),就像书中所写的三个“老X”一样,敝帚自珍,勾心斗角,最终只能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然而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必要的人情世故还是需要掌握的。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化解争端,社会同样是一本真实的好书,值得我们仔细琢磨。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能力问题。程序员作为一个技术性行业,就需要我们自身有着扎实的本钱。这一点我们相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应当是有着不小优势的,这是值得庆幸的一点。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更进一步,将自身所学结合实践(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不单单如此,坚持学习也是相当必要的。就我看来,一个程序员的“人老珠黄”莫过于自身知识体系的不断落后;如果能够时不时地为自己充电,就有可能使自己“风韵犹存”。拿我们的英语水平做个例子,很多同学的英语水平其实在进入大学后较之高三时不升反降,是因为英语同样是一门需要不断维持训练的学科。从这个角度看,老师提供的结对编程和团队作业事实上为我们的能力提升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熬过了个人作业和结对作业,也对软件工程略有感悟,同时也有些小小的“劫后余生”之感,空下来看看这本书,在唏嘘之余,更多的是对前路的感慨和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