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类和对象的基础(笔记)


    在Java类的设计中,有时希望一个类在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个实例。这时可以将该类设计为单例模式(singleton)。要将一个类设计为单例模式,需要把类的构造方法的访问修饰符声明为private,然后在类中定义一个static方法,在该方法中创建类的对象。

    其实这里我不懂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int a = 0;
        private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public void methodA(){
            a++;
            System.out.println("a = "+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ingleton sg1 = Singleton.getInstance();
            Singleton sg2 = Singleton.getInstance();
            sg1.methodA();
            sg2.methodA();
            System.out.println(sg1 == sg2);
        }
    }

     递归小程序

    Long.MAX_VALUE是long型数据的最大值,直接调用就可以输出

    package demo;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n = sc.nextInt();
            Demo d = new Demo();
            System.out.println(n+" != "+d.factor(n));
            System.out.println("max = " + Long.MAX_VALUE); //输出long型的最大数值
        }
        public static long factor(int n){
            if(n == 0) return 1;
            else
                return factor(n-1)*n;
        }
    }

     递归,嵌套输出,斐波那契数列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long fib(int n){
            if(n == 1 || n == 2)
                return 1;
            else
                return  fib(n-1)+fib(n-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or(int i = 1; i <= 20; i++){
                System.out.println("fib("+i+") = "+fib(i)); //嵌套输出 
            }
        }
    }

    使用类的静态变量的时候用类名调用,使用实例变量名调用也可以运行,但最好不要这样,不然很可能造成混乱,使用实例调用静态变量的话eclipse之类的IDE会警告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Memb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ember m1 = new Member();
            Member m2 = new Member();
            m1.setInstanceVar(100);             
            m2.setInstanceVar(200);
            Member.setClassVar(300);
            System.out.println("m1.instanceVar = "+m1.getInstanceVar());
            System.out.println("m1.classVar = "+Member.getClassVar());
            System.out.println("m2.instanceVar = "+m2.getInstanceVar());
            System.out.println("m2.classVar = "+Member.getClassVar());
        }
    }
    
    
    class Member {
        int instanceVar;
        static int classVar;
        void setInstanceVar(int i){
            instanceVar = i;
            classVar = i; //实例方法可以访问静态变量
        }
        int getInstanceVar(){
            return instanceVar;
        }
        static void setClassVar(int i){
            classVar = i;
            //instanceVar = i;该方法错误,静态方法不能访问实例变量
        }
        static int getClassVar(){
            return classVar;
        }
    }

    Java语言规定,this只能用在非static方法(实例方法和构造方法)中,不能用在static方法中。实际上,在对象调用一个非static方法时,向方法传递了一个引用,这个引用就是对象本身,在方法体中用this表示

    this关键字表示对象本身。在一个方法的方法体或参数中,也可能声明与成员变量同名的局部变量,此时的局部变量会隐藏成员变量。要使用成员变量就需要在前面加上this关键字。

    this关键字的另一个用途是在构造方法中调用该类的另一个构造方法

    关于this的两种使用和方法的重载的代码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Demo {
        int a, b;
        Demo(int x, int y){
            a = x;
            b = y;
        }
        Demo(int x){
            a = x;
            b = 0;
        }
        Demo(){
            this(1, 0); //this关键字的另一个用途是在构造方法中调用该类的另一个构造方法
        }
        public void init(int x){
            a = x;
            int b = 5;
            System.out.println("a = "+a+", this.b = "+this.b+", b = "+b);
        }
        public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a = "+a+", b = "+b);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emo demo = new Demo();
            demo.display();
            demo.init(100);                              
            Demo demo2 = new Demo(6, 8);
            demo2.display();
        }
    }

     

    java中参数的传递:

    当参数是引用类型的时,实际传递的是引用值,因此在方法内部可能改变原来的对象

    下面程序说明了两种方法的传递

    个人批注:java中可以在某个类中定义主方法,在这个主方法中可以定义这个类的对象,也可以定义其他类的对象,通过这个类的对象调用在这个类的方法的时候,传递的参数可以是其他类的对象,啊……就是这样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PassByValue {
        public void change(int y){
            y = y*2;
            System.out.println("y = "+y);
        }
        public void change(Circle cc){
            cc.setRadius(10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assByValue pv = new PassByValue();
            int x = 100;
            pv.change(x);
            System.out.println("x = "+x);
            Circle cc;
            cc = new Circle(10);
            System.out.println("c的半径"+cc.getRadius());
            pv.change(cc);
            System.out.println("c的半径"+cc.getRadius());
        }
    }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Circle{
        double radius;
        Circle(int x){
            radius = x;
        }
        public void setRadius(double r){
            radius = r;
        }
        public double getRadius(){
            return radius;
        }
        public double perimeter(){
            return 2*Math.PI*radius;
        }
        public double area(){
            return Math.PI*radius*radius;
        }
    }

     关于静态变量的解释以及代码:

    package demo;
    /*
     * 静态变量:不管有多少个对象都只有一个静态变量,所有对象公用这个一个静态变量,
     * 每个对象对静态变量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他的对象
     * 
     * 访问:可以通过实例的名字来访问静态变量,但这种方法可能产生混乱的代码,
     *         最好的方法是通过类名访问静态变量
     * 
     * 其中这个例子中没构造一个对象就调用依次构造函数,构造函数中的静态变量x就加一,
     *         所以通过最终得到的x可以知道创建了多少个对象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ounter c1 = new Counter();
            System.out.println(c1.x);
            Counter c2 = new Counter();
            System.out.println(c1.x);
            c1.x = 100;
            System.out.println(c2.x);   
            Counter.x = 10000;
            System.out.println(c2.x);
            System.out.println(Counter.x);
        }
    }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Counter {
        int y;
        static int x;
        public Counter(){
            x++;
        }
    }

    实例方法和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成员,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变量
    非静态成员变量只能通过实例访问。但实例可以访问静态变量。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Someclass {
        static int i = 48;
        int j = 5;
        public static void display(){
            i = i + 100;
            System.out.println("i = "+i);
            /*j = j + 5;
            System.out.println("j = "+j);
            这两句话会产生编译错误,因为静态的方法成员不能访问非静态的变量成员,
            非静态的变量成员只能通过实例来访问*/
        }
    }

    static与final一起使用来定义类常量
    例如,Java类库中的Math类中就定义了两个类常量:
    public static final double E = 2.718281828459045 ; //自然对数的底 

    public static final double PI = 3.141592653589793 ;//圆周率 
    实例方法和静态方法的区别是:
    实例方法可以对当前的实例变量进行操作,也可以对静态变量进行操作,但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变量。实例方法必须由对象来调用 
    ,而静态方法除了可以由对象调用外,还可以由类名直接调用。另外在静态方法中不能使用this和super关键字。 

    封装:

    首先封装可以保护对象,防止用户直接存取对象的内部细节;其次封装也保护了客户端,防止对象实现部分的改变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即实现部分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客户端的改变。 私有代码和数据仅能被对象本身的其他部分访问,不能被该对象外的任何程序部分所访问。当代码或数据是公有的时,虽然它们是定义在对象中的,但程序的其他部分也可以访问。


    继承性体现了类之间的是一种(IS-A)关系。 类之间的关系还有组合、关联等。

    类的修饰符 :

    类的访问修饰符可以是public或者缺省。若类用public修饰,则该类称为公共类,公共类可被任何包中的类使用。若不加public修饰符,类只能被同一包中的其他类使用。如果类使用abstract修饰符,则该类为抽象类,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即不能创建该类的对象。若用final修饰则该类为最终类,最终类不能被继承.

    extends SuperClass
    如果一个类要继承某个类需使用extends指明该类的超类,SuperClass为超类名,即定义该类继承了哪个类。如果定义类的时候没有指明所继承的超类 
    ,那么它自动继承Object类,Object类是Java的根类。因为Java只支持单继承,所以一个类至多只能有一个超类。

    implements InterfaceNameList 该选项定义该类实现哪个或哪些接口。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若实现多个接口,接口名中间用逗号分开。

    一个类的定义包括两个部分:类声明和类体的定义。

    1. 类声明 类声明的一般格式为: [public][abstract|final] class ClassName [extends SuperClass] [implements InterfaceNameList]{

    // 成员变量声明

    // 成员方法声明 }

    说明:

    (1)类的修饰符 类的访问修饰符可以是public或者缺省。若类用public修饰,则该类称为公共类,公共类可被任何包中的类使用。若不加public修饰符,类只能被同一包中的其他类使用。如果类使用abstract修饰符,则该类为抽象类,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即不能创建该类的对象。若用final修饰则该类为最终类,最终类不能被继承。

    (2)class ClassName 类的定义使用class 关键字,ClassName为类名,类名是由类的定义者确定的。一般类名以大写字母开头,如Circle、Employee、MyPoint、ComplexNumber等,这是Java类命名的约定(不是必须的)。

    (3)extends SuperClass 如果一个类要继承某个类需使用extends指明该类的超类,SuperClass为超类名,即定义该类继承了哪个类。如果定义类的时候没有指明所继承的超类,那么它自动继承Object类,Object类是Java的根类。因为Java只支持单继承,所以一个类至多只能有一个超类。有关继承的概念将在7.1节讲述。

    (4)implements InterfaceNameList 该选项定义该类实现哪个或哪些接口。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若实现多个接口,接口名中间用逗号分开。

    2. 成员变量的定义

    类声明结束后是一对大括号,大括号括起来的部分称为类体。类体中通常定义两部分内容:成员变量(member variable)和成员方法(member method)。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称为成员(members)。成员变量提供类及对象的状态,成员方法实现类及对象的行为。 成员变量的声明格式为: [public|protected|private][static][final][transient][volatile] type variableName[=value];

    说明:

    (1)变量的访问修饰符 public|protected|private为变量的访问修饰符。用public修饰的变量为公共变量,公共变量可以被任何方法访问;用protected修饰的变量称为保护变量,保护变量可以被同一个包中的类或子类访问;没有使用访问修饰符,该变量只能被同一个包中的类访问;用private修饰的变量称为私有变量,私有变量只能被同一个类的方法访问。

    (2)实例变量和类变量 如果变量用static修饰,则该变量称为类变量,类变量又称为静态变量。没有用static修饰的变量称为实例变量。

    (3)变量类型和变量名 type variableName用来指定成员变量的类型和变量名。成员变量的类型可以是任何Java数据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

    (4)使用final修饰的变量叫作最终变量,也称为标识符常量。常量可以在声明时赋初值,也可以在后面赋初值,一旦为其赋值,就不能再改变了。

    (5)用transient 修饰的变量称为临时变量。临时变量在对象序列化时不被作为持久状态的一部分存储。

    (6)用volatile修饰的变量称为共享变量。在多线程的程序中,共享变量可以被异步修改。

    3. 成员方法的定义

    类体中另一个重要的成份是成员方法。方法用来实现对象的动态特征,也是在类的对象上可完成的操作。 成员方法的定义包括方法的声明和方法体的定义,一般格式如下: [public|protected|private][static] [final|abstract][native][synchronized] returnType methodName ([paramList]) [throws ExceptionList]{ //方法体 }

    说明:

    (1)方法返回值与方法名 mehtodName为方法名,每个方法都要有一个方法名。returnType为方法的返回值类型,返回值类型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若一个方法没有返回值,则returnType 应为void。例如: public void setRadius(double r)

    (2)方法参数 在方法名的后面是一对括号,括号内是方法的参数列表,声明格式为: type paramName1 [,type paramName2…] type为参数的类型,paramName为参数名,这里的参数称为形式参数。方法可以没有参数,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参数。如果有多个参数,参数的声明中间用逗号分开。例如: public void methodA(String s, int n) 该方法声明了两个参数,在调用方法时必须提供相应的实际参数。

    3)访问修饰符 public、protected和private为方法的访问修饰符。private方法只能在同一个类中被调用,protected方法可以在同一个类、同一个包中的类以及子类中被调用,而用public修饰的方法可以在任何类中调用。一个方法如果缺省访问修饰符,则称包可访问的,即可以被同一个类的方法访问和同一个包中的类访问。

    (4)实例方法和类方法 没有用static修饰的方法称为实例方法,用static修饰的方法称为类方法。关于static修饰符的使用,请参阅4.4节。

    (5)final和abstract方法 用final修饰的方法称为最终方法,最终方法不能被覆盖。方法的覆盖与继承有关。用abstract修饰的方法称为抽象方法。

    (6)synchronized和native修饰符 用synchronized修饰的方法称为同步方法。同步方法主要用于开发多线程的程序。有关多线程请参考第13章的内容。用native修饰的方法称为本地方法,本地方法用来调用其他语言(如C语言)编写的函数。

    7)声明方法抛出异常 如果方法本身对其抛出的异常不处理,可以声明方法抛出异常。异常的声明使用throws关键字,后面给出异常名称的列表。有关异常处理请参阅第8章。

    提示:在类体中,经常需要定义类的构造方法,构造方法用于创建新的对象。有些专家认为构造方法不是方法,它们也不是类的成员。

    终于可以写第一个java的关于类的程序了,啦啦啦&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ircle cc;
            cc = new Circle();
            cc.setRadius(10);
            System.out.println("半径 = "+cc.radius);
            System.out.println("周长= "+cc.perimeter());
            System.out.println("面积 = "+cc.area());
        }
    }
    class Circle {
        double radius;
        public void setRadius(double r){
            radius = r;
        }
        public double getRadius(){
            return radius;
        }
        public double perimeter(){
            return Math.PI * 2 * radius;
        }    
        public double area(){
            return Math.PI * radius * radius;
        }
    }

     

    方法的重载的例子:

    其中我看到了在本类中可以有主方法,可以在本类中的主方法中创建本类的对象。

    package demo;
    
    public class OverloadDemo {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No parameters.");
        }
        public void show(int a, int b){
            System.out.println("a = "+a+" b = "+b);
        }
        public void show(double d){
            System.out.println("d = "+d);
        }
        public void show(int a){
            System.out.println("a = "+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verloadDemo od = new OverloadDemo();
            od.show();
            od.show(1, 2);
            od.show(1212);
            od.show(1.2345);
        }
    }
  • 相关阅读:
    Redis扩展功能
    Redis持久化
    redis-通讯协议及事件处理机制
    Redis-数据类型与底层数据结构
    分布式集群架构场景化解决方案
    MySQL-运维和第三方工具
    缓存原理&设计
    MySQL性能优化
    MySQL高级-日志常用的工具等等
    Mysql高级——优化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ain-1/p/486540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