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EXT2文件系统
11.1 EXT2文件系统
多年来,Linux一直将EXT2作为默认文件系统。EXT3是EXT2的扩展。EXT3中增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日志文件,他将文件系统的变更记录在日志中。日志可在文件系统崩溃时更快地从错误中恢复。没有错误的EXT3文件系统与EXT2文件系统相同。EXT3的最新扩展时EXT4。EXT4的主要变化是磁盘块的分配。在EXT4中,块编号为48位。EXT4是分配连续的磁盘块,称为区段。
我们的重点是论述文件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原则,强调简单性以及与Linux的兼容性。我们选择EXT2文件系统。
11.2 EXT2文件系统数据结构
11.2.1 通过mkfs创建虚拟磁盘
在Linux下,命令
mke2fs [-b blksize -N ninodes] device nblocks
在设备上创建一个带有nblocks个块(每个块大小为blksize字节)和ninodes个索引节点的EXT2文件系统。设备可以是真实设备,也可以是虚拟磁盘文件。如果未指定blksize,则默认块大小为1KB。
举例:
dd if=/dev/zero of=vdisk bs=1024 count=1440
mke2fs vdisk 1440
可在一个名为vdisk的虚拟磁盘文件上创建一个EXT2文件系统,有1440个大小为1KB的块。
11.2.2 虚拟磁盘布局
Block#0:引导块 B0是引导块,文件系统不会使用它。它用来容纳一个引导程序,从磁盘引导操作系统。
11.2.3 超级块
Block#1:超级块(在硬盘分区中字节偏移量为1024)B1是超级块,用于容纳整个文件系统的信息。
11.2.4 块组描述符
Block#2:块组描述符块(硬盘上的s_first_data_block+1)EXT2将磁盘块分成几个组。每个组有8192个块(硬盘上的大小为32K)。每组用一个块组描述符结构体来描述。
11.2.5 块和索引节点位图
Block#8:块位图(Bmap)(bg_block_bitmap)位图用来表示某种项的位序列,例如:磁盘块或索引节点。位图用于分配和回收项。
Block#9:索引节点位图(bg_inode_bitmap)一个索引节点就是用来表示一个文件的数据结构。EXT2文件系统是使用有限数量的索引节点创建的。各索引节点的状态用B9的Imap中的一个位表示。
11.2.6 索引节点
Block#10:索引(开始)节点(bg_inode_table)每个文件都用一个128字节(EXT4中是256字节)的唯一索引节点结构体表示。
i_block[15]数组包含指向文件磁盘块的指针,这些磁盘块有:
- 直接块:i_block[0]至i_block[11]指向直接磁块盘
- 间接块:i_block[12]指向一个包含256个块编号的磁盘块,每个块编号指向一个磁盘块
- 双重间接块:i_block[13]指向一个指向256个块的块,每个块指向256个磁盘块
- 三重间接块:i_block[14]对于小型EXT2文件可忽略
11.2.7 数据块
紧跟在索引节点块后面的是文件存储数据块。
11.2.8 目录条目
目录包含dir_entry结构,即
struct ext2_dir_entry_2{
u32 inode;
u16 rec_len;
u8 name_len;
u8 file_type;
char name[EXT2_NAME_LEN];
};
dir_entry是一种可扩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