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发编程知识储备


    一、操作系统的发展简史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20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工作还在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此时还没有操作系统的概念。

            

      程序员将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已穿孔的纸带(或卡片)装入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机内存,接着通过

      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针对数据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结果并卸下纸带(或卡片)后,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

                       

      特点:

        (1)用户独占全机。不会出现因资源已被其他用户占用而等待的现象,但资源的利用率低。

        (2)CPU 等待手工操作。CPU的利用不充分。

       这样一来CPU的利用效率极低,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成批处理

      联机批处理:

                  

      首先出现的是联机批处理系统,即作业的输入/输出由CPU来处理。   

      主机与输入机之间增加一个存储设备——磁带,在运行于主机上的监督程序的自动控制下,计算机可自动完成:成批地把输入机上的用户

      作业读入磁带,依次把磁带上的用户作业读入主机内存并执行并把计算结果向输出机输出。完成了上一批作业后,监督程序又从输入机上输

      入另一批作业,保存在磁带上,并按上述步骤重复处理。

      监督程序不停地处理各个作业,从而实现了作业到作业的自动转接,减少了作业建立时间和手工操作时间,有效克服了人机矛盾,提高了

      计算机的利用率。但是,在作业输入和结果输出时,主机的高速CPU仍处于空闲状态,等待慢速的输入/输出设备完成工作: 主机处于“忙

      等”状 态。

      脱机批处理系统:

                      

        为克服与缓解:高速主机与慢速外设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又引入了脱机批处理系统,即输入/输出脱离主机控制。

        卫星机:一台不与主机直接相连而专门用于与输入/输出设备打交道的。

        其功能是:

        (1)从输入机上读取用户作业并放到输入磁带上。

        (2)从输出磁带上读取执行结果并传给输出机。

        这样,主机不是直接与慢速的输入/输出设备打交道,而是与速度相对较快的磁带机发生关系,有效缓解了主机与设备的矛盾。

        主机与卫星机可并行工作,二者分工明确,可以充分发挥主机的高速计算能力。

            脱机批处理系统:20世纪60年代应用十分广泛,它极大缓解了人机矛盾及主机与外设的矛盾。

        不足:每次主机内存中仅存放一道作业,每当它运行期间发出输入/输出(I/O)请求后,高速的CPU便处于等待低速的I/O完成状态

        致使CPU空闲。为改善CPU的利用率,又引入了多道程序系统。

      多道程序系统:

        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是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即同时把多个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在CPU中运行,

        它们共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件资源。当一道程序因I/O请求而暂停运行时,CPU便立即转去运行另一道程序。

                    

         在A程序计算时,I/O空闲, A程序I/O操作时,CPU空闲(B程序也是同样);必须A工作完成后,B才能进入内存中开始工作,两者是

        串行的,全部完成共需时间=T1+T2。

                     

        将A、B两道程序同时存放在内存中,它们在系统的控制下,可相互穿插、交替地在CPU上运行:当A程序因请求I/O操作而放弃CPU时

        B程序就可占用CPU运行,这样 CPU不再空闲,而正进行A I/O操作的I/O设备也不空闲,显然,CPU和I/O设备都处于“忙”状态,大大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也提高了系统的效率,A、B全部完成所需时间<<T1+T2。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不仅使CPU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改善I/O设备和内存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单位时间

        内处理作业(程序)的个数),最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效率。

        单处理机系统中多道程序运行时的特点:

        (1)多道: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2)宏观上并行:同时进入系统的几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中,即它们先后开始了各自的运行,但都未运行完毕;

        (3)微观上串行:实际上,各道程序轮流地用CPU,并交替运行。

        多道技术的实现是为了解决多个程序竞争或者说共享同一个资源(比如cpu)的有序调度问题,解决方式即多路复用,多路复用分

        为时间上的复用空间上的复用。   

    时间上的复用:当一个程序在等待I/O时,另一个程序可以使用cpu,如果内存中可以同时存放足够多的作业,则cpu的利用率可以接近100%,类似于我们小学数学所学
    的统筹方法。(操作系统采用了多道技术后,可以控制进程的切换,或者说进程之间去争抢cpu的执行权限。这种切换不仅会在一个进程遇到io时进行,一个进程占用cpu
    时间过长也会切换,或者说被操作系统夺走cpu的执行权限) 空间上的复用:将内存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放入一个程序,这样,同一时间内存中就有了多道程序。

      分时系统: 

        由于CPU速度不断提高和采用分时技术,一台计算机可同时连接多个用户终端,而每个用户可在自己的

        终端上联机使用计算机,好象自己独占机器一样。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流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

            若某个作业在分配给它的时间片内不能完成其计算,则该作业暂时中断,把处理机让给另一作业使用,等

        待下一轮时再继续其运行。由于计算机速度很快,作业运行轮转得很快,给每个用户的印象是,好象他独

        占了一台计算机。而每个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终端向系统发出各种操作控制命令,在充分的人机交互情况下

        完成作业的运行。

        具有上述特征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系统,它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联机使用计算机。

    特点:
      (1)多路性。若干个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微观上看是各用户轮流使用计算机;宏观上看是各用户并行工作。
      (2)交互性。用户可根据系统对请求的响应结果,进一步向系统提出新的请求。这种能使用户与系统进行人机对话的工作方式,明显地有别于批处理系统,因而
        分时系统又被称为交互式系统。   (
    3)独立性。用户之间可以相互独立操作,互不干扰。系统保证各用户程序运行的完整性,不会发生相互混淆或破坏现象。   (4)及时性。系统可对用户的输入及时作出响应。分时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响应时间,它是指:从终端发出命令到系统予以应答所需的时间。

    注意:分时系统的分时间片工作,在没有遇到IO操作的时候就用完了自己的时间片被切走了,这样的切换工作其实并没有提高cpu的效率,反而使得
        计算机的效率降低了。但是我们牺牲了一点效率,却实现了多个程序共同执行的效果,这样你就可以在计算机上一边听音乐一边聊qq了。
     

     总结 :

      必备的理论基础:

    一 操作系统的作用:
        1:隐藏丑陋复杂的硬件接口,提供良好的抽象接口
        2:管理、调度进程,并且将多个进程对硬件的竞争变得有序
    
    二 多道技术:
        1.产生背景:针对单核,实现并发
        ps现在的主机一般是多核,那么每个核都会利用多道技术
        4cpu,运行于cpu1的某个程序遇到io阻塞,会等到io结束再重新调度,会被调度到4cpu中的任意一个,具体由操作系统调度算法决定。
    
        2.空间上的复用:如内存中同时有多道程序
        3.时间上的复用:复用一个cpu的时间片
           强调:遇到io切,占用cpu时间过长也切,核心在于切之前将进程的状态保存下来,这样
                才能保证下次切换回来时,能基于上次切走的位置继续运行
  • 相关阅读:
    A1039 Course List for Student (25 分)
    A1101 Quick Sort (25 分)
    日常笔记6C++标准模板库(STL)用法介绍实例
    A1093 Count PAT's (25 分)
    A1029 Median (25 分)
    A1089 Insert or Merge (25 分)
    A1044 Shopping in Mars (25 分)
    js 验证
    根据string获取对应类型的对应属性
    HTML 只能输入数字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jk95/p/1275263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