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来临了,睁开浑浑噩噩的眼睛,才看到自己好像还在原地踏步。
仔细思考一下,三年多来,自己好像一直在迷茫中后退,前进,最后还是停在原地,突然有种悲哀的情绪蔓延在心中。
说一下我毕业这三年多来的大体人生历程,希望可以让大家引以为戒,早作打算,不至于和我一样。
刚毕业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网络工程师==测试方向)
之所以说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因为自己实习的工作实在是混日子,不好意思拿出来说。就从第一份工作说起吧。
第一份工作,网络工程师,华三外包。
刚毕业的状态,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毕业前看过鸡汤,被鼓励的人精神饱满的,觉得自己进入职场肯定能过出人头地,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够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向人生巅峰……
所以,刚开始,跌跌撞撞往前冲,学习的是网络各方面的知识,然后是对于交换机的测试。结果自认为学习的不错,然而总是测的驴唇不对马嘴,有时候测的问题自己都说不出来一二三。
刚开始自然是越挫越勇,越是不会,就越是要研究,但是如此几次三番的打击,让自己突然间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干这个?
我不是个聪明的人,但刚毕业,总觉得自己是不凡的,心里面有自己很厉害的那种念头,感觉在当时,这种念头阻止了我的发展,也让我没意识到坚持的重要。
坚持了半年,状态并没有调整之后,渐渐地学会了自暴自弃。在华三工作,虽然环境不错,但是四周领导同事不错,渐渐让人消磨了斗志,到了后半年,我甚至有种养老的错觉。
这种养老的错觉持续了半年,我才幡然醒悟了过来,我这种状态不对,我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年华,浪费了大好的学习时光。
看着一个个同时进入到华三的同时坚持了一年之后的成长,自己也是感慨不已。但是这种状态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我也确实心思有些混乱,谈了女朋友之后,毕业家里就开始催着谈婚论嫁,觉得自己应该为家里面出一份力,想要多挣几个子,减轻家庭负担,于是当时念头一转,准备转行。
转行到计算机软件行业,软件开发。
其实仔细说起来,这叫什么转行,只是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里罢了。当时还写过这样的文——《终于决定了,转行》
里面还未自己找了一些借口,现在想来,应该是为了逃避环境,自己强行拉过来的借口吧。现在觉得身世惭愧。
不过在当时,去迎接一个新的人生,对自己来说,或许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于是工作一年之后,从原公司离职,跨入了一个新的软件公司。
工作一年后,前年工作经验废弃,转入软件行业(其实是个硬件公司的软件部门)
可能是自己急于要做软件,找的工作并没有要求高的工资,想要混一下经验的想法然后踏板一下也是有的。
而错就错在找了一个以硬件为驱动的软件公司。所谓硬件,其实还是销售硬件为驱动。
公司的软件部门一直在赔钱,只有硬件销售行业在挣钱,在软件部门也不舍得投资,以至于工资经常拖欠一个月左右才会发放。
公司的人也没有脾气,软件开发部门说话没有什么底气,做的软件也都是为了硬件销售做准备。都是屏幕上面的应用软件,信息发布系统之类的东西。
在这个软件公司,我工作了一年时间,或许差半月到一年,在里面工作,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下面具体分步骤说一下吧。
第一步,刚去公司的时候,我从网络转来,学习开发知识是必要的,当时的前三个月我天天看书,认真的写demo,真的是在学习,三个月的时间,我也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这对我后来的成长有了很大的帮助,让我正式的步入了软件开发行业。
第二步,在本软件工作,交了几个合得来的朋友,他们对我很好,鼓励我学习。开始工作后,一起开发产品的日子感觉真的很充实,只不过后来公司的软件战略在改变,让我们渐渐看不到未来。
第三步,大约工作了半年后,这样的学习和成长的日子对我来说又是戛然而止了,我突然间发现我学习一个东西好像并没有多大的长性,心里面又是产生了浑浑噩噩的想法,公司的产品就那么几种,摸清了大概的流程,本质了解了一部分,虽然还有许多可学可以深究的东西,但是我却没有了刚来的时候的那种学习的尽头。
这三步,造就了我技术能力只有半瓶水,让我感觉很是痛苦,本来刚毕业的那种劲头消失大半,。刚毕业的时候还可以用鸡汤文激励一下,到了这时候,就会觉得,鸡汤文只是鸡汤文而已,对鸡汤文形成了逆反心理,当时有感觉就是这是什么狗屁的鸡汤,是专门让老板笼络员工的吧。
这种状态让我现在想起来很是难受,因为我又开始迷茫了,我频频陷入到了自己的人生误区,当时陪伴我渡过接下来半年的时间的是博客园,是焦虑,还有对于即将结婚的恐惧。
但是同事之中,始终有人在坚持不懈,我身边总有那种始终如一的人,他的技术最好,最有大局观,虽然偶尔牢骚,但是最后总能很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继续再学习和充实之中。
我很惶恐,一年后,自己的开发能力虽然有,但是只是普通水准,在整个软件行业都是中下游。虽然才一年,但是终止了学习的想法,让我一度觉得自己陷入到了人生的低谷。
每一次陷入到人生的低谷的时候,我都想通过一些事情来解决。但是想不到好的办法,于是就有了比较万能的想法——换工作。
换工作这个想法一出来,让我又是变得不安定起来,本来打算在工作再坚持半年,但是这个想法一出来,自己的脑袋里面几乎天天都是换工作的念头,当时就觉得,自己如果换了一份工作,就一切都好了,一切都会越来越好,之前的一切烦心的东西应该都会消失不见的吧。
这个念头一度让我在各大招聘网站看一些招聘信息,并且试着投了几份简历。
也就是这几份简历,注定了我在这个软件工作工作还未满一年的时候,就离职换了工作。
现在仔细想来,在这个软件公司工作的过程中,虽然有痛苦,但是如果能够在这个痛苦中孤独的学习成长一段时间,自己或许早就不是现在的样子,但是可惜,我总是事后诸葛亮,坚持力不够,让我失去了许多时光和成长。
现在的工作,软件工程师(纷乱繁杂各种技术接触)
不得不说,我换工作的眼力劲还是一般,我现在的工作又是一个以非软件行业为驱动的集团公司。
软件部门在公司的地位非常尴尬,赔钱,人员流动大,几乎每个月都会有离职,每个月都会有入职。公司员工的平均工作年限估计到不了一年。
公司在一个比较不错的行业,国内做的也比较大,但是却定位太过于低端,软件公司更多的不是赚钱,好像是陪衬。
你能想象,软件公司最大的项目才几百万,大多数项目几万十几万,做的项目复杂度相对来说还比较高。
并且技术架构在我进入到公司的一年半期间已经切换了两三次,春节之后,架构师从米国学习回来,应该会再次改变技术架构,重新构建公司底层程序。
而我,刚开始,作为外围工程师,以C#开发的桌面客户端技术为主,进入到公司一个新成立的部门,开始独立一人的开发工作。(没错,公司就我一个C#)
客户端的研究、鼓捣都是一点点的拼凑的感觉,自己主导一个桌面端项目的历程确实让我巩固了之前的知识,学习到了许多,刚入公司的三个月,虽然一直在开发桌面客户端,但是以学习为主的感觉,让我觉得得到了很快的成长。
技术内幕了解的也更多一些,让我渐渐觉得自己应该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只不过,再过两个月时间,桌面客户端项目突然被公司搁置,于是也昭示着我这个独立的C#开发工程师的职位面临着消失的局面。(现在已经消失)
接下来,领导给我分配的工作是要研究Hybrid方向的APP。缘由毫无疑问,乃是觉得原生APP花钱,又不想让我这个人闲在公司。
而其实现在这个时代,桌面客户端的时代似乎是真的已经结束,我当时虽然有过犹豫,但是仔细想来,未来肯定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一年多前,移动互联网正火,不像现在经历寒冬。于是我挣扎了几天,觉得这或许对我来说是个机会。
也因此,在工作做了半年,学习了半年之后,我又接着进入到了对未知领域Hybrid APP产品的学习。
在接下来的半年期间,我几乎是研究了国内外所有相关的hybrid技术方向,除了react。
最开始接触的是Dcloud,后来发现Dcloud做出来的项目无法实现自动跨域,在服务端似乎要利用jsonp等技术解决跨域问题(一段时间没看,现在应该还未解决)。
Dcloud有许多好处,自己几乎对Js底层实现了一层针对手机端的封装,不过html5+和MUI有些庞大,用起来繁琐,文档也有些不太详尽,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社区也并不算太过于活跃,一个月后虽然做出来了一个实用性项目(之前的pc客户端的手机版),但是因为跨域问题,和老板的偏爱,让我放弃了Dcloud,开始研究APICloud。
接触Dcloud之后,肯定会对APICLoud有所了解,因为这两家公司因为产品闹过官司,用了dcloud一段时间,看过新闻的我有些抵触apicloud,因为如果用apicloud可能涉及到侵权问题,让我犹豫不决,不过上层决定,那么继续研究。
Dcloud的基础在,APIcloud很快入门,社区很活跃,里面学习教程也相对较多。当时也放下心里面乱七八糟的想法,准备用apicloud技术完善一下之前的App,顺便为公司接下来即将开发手机端的几个产品做一下手机技术规划。
不过,这个时间并未持续太久,两个星期之后,领导的想法突然转变,公司里面另一位研究appcan的小伙,做出来一个手机端demo。不用关注跨域问题,利用文件协议,直接ajax可以请求成功,相对于dcloud的需要服务端写jsonp,这个相对于庞大一些的项目,无疑要省事许多。
于是在老板的要求下,从apicloud做过一些技术准备的我,不得不再次进行hybrid技术的跃迁。开始研究appcan(因那名做完公司项目的同事离职,技术研究再度回归我的身上)。
不过在接触了几个hybrid技术之后,就会明白,hybrid,国内的技术大体都是一样,html、css/js为基石,重要的就是理解里面各种封装好的js的用法和样式封装之后的用法。
到了现在,我估计已经称得上是一个手机前端工程师了。
appcan技术确实非常方便,研究起来也是快速进展,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公司决定做新的手机端项目。
于是我部门开始利用appcan技术做新的手机端项目,刚开始的项目涉及到的页面较多,我主要负责交互js端,大体的前端页面有人帮忙绘制。相当于是一个ui和一个开发,开始了新产品的开发之路。
hybrid技术,说白了就那么多东西,如果不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插件,不用原生技术就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而appcan也封装了许多的插件,例如极光推送,微博qq登陆或者微信qq分享等,可以节省你大部分的体力。
项目做的很快,也很粗糙,毕竟人数不多,催的也很急。
产品出来后,上层开始开会,本来我对这次的技术方向有很大的信心,但是开会之后才会明白,这样做出来的手机端项目,只是为了作为公司服务端和web端产品的附庸而存在。
也就是说,卖给他们产品,手机端项目相当于是附赠给他们的,我们研究来研究去,只是给web端项目做了亮点。
不过还好,我并未有太多玻璃心,对我来说,这么长时间的学习,让我也体味到了知晓各种技术的必要。
后续又做了几个appcan的项目,有复杂一些的,需要研究一些东西,但是也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一一攻克。
一时间,感觉自己似乎是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感觉到十分的惬意。公司软件部门虽然地位不高,但是觉得在公司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于是准备一心专做移动互联网技术。
不过,手机端项目也在16年3、4月份开始慢慢走向低谷,资本的狂欢似乎是产生了寒冬。于是公司对待移动互联网的态度也变得异常暧昧。
部门开始转换重心,真正的重心依旧放在了web项目之上,一时间手机端项目被束之高阁,一时间让我难以接受。
本以为这是人生发展的方向,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公司技术再次发生变化。开始了新一轮架构下web端和服务端项目的重构。
由于我有这么一个过程,于是过度到了web组开始做一些页面相关的工作。当时有些接受不了,不过后来觉得,这也许是个机会,接触jsp技术也算是扩展了自己的见识。
于是开始为期两个多月的漫长是web组的生活。
底层的服务代码没碰过,不过web架构也渐渐清晰起来,也了解了web的布局和结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习了许多web相关的知识,感觉到这些知识和手机端项目可以相互印证,觉得自己依旧在进步,也算是不虚在这些项目上浪费时间。
尤其是,两个月后,web项目在之前基础上更改几乎完毕,趋于稳定之后,公司再度想起手机端项目,一时间让部门人心中兴奋。
新的架构,或许以后会融入到手机端,到了后来公司的产品或许会朝着web、服务端、手机端三端共同发展的局势。这是个新的机会,部门的人全都是兴奋不已,毕竟有人在部门工作很长时间,没换过技术,开始做手机端让他们感觉到新奇。
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学习appcan技术的文档,以备大家开发观看。
只不过,这些准备在老总的技术策略下再次不起太大作用,虽然还有appcan技术,但是手机技术再次发生改变,开始走向angularjs涉及到的cordova。
说道cordova想必大家都会想到之前的phonegap,cordova就是在phonegap基础上进一步的优化,甚至就是改了个名字。融合了angularjs作为技术驱动,融入了双向绑定等比较新颖的技术(好吧,微软wpf里面就提出来过了,不过对web端来讲还是新的)。
利用这种综合的技术,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两大hybrid平台之一的IONIC。
公司招聘了一个米国留学实习生,IONIC被她带到了公司,她对于IONIC的理解很明显高出普通人一个层次,有着深刻的见解。加上之前她本人博客就研究过angularjs技术,于是切换到手机平台开发,也是很顺畅。
有了领路人,我们不再是简单的html,css和js技术拼凑的appcan等技术小白,开始往ionic项目过度。
于是涉及到了许多新颖的知识。
其实ionic的研究早在16年年初,实习生来的时候就已经在研究了,大体在3、4月开始应用,后来部门全员开始进入到ionic手机端的开发。
一时间,感觉新颖的技术让人心潮澎湃,众人积极性很高,做项目也很快。很快,公司之前并不算太复杂的手机端项目全都转换成为了ionic项目。
在当时ionic利用的还是angular1,现在angular2刚出现,也没有用到。
中间遇到了太多的ionic的坑,不过也都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之下一一解决。
大体来讲,ionic除了领进门的留学生师傅外,还有三个人在做,我,我们领导,还有之前和我合作的UI。这是部门的前端组。
后来我组再招聘了一个web,他主要负责公司的web端项目,后来渐渐接触appcan手机项目(还有个复杂点的appcan项目没有转换成ionic)。
后来实习期满,ionic领路人回米国答辩离开了公司,公司的ionic项目剩下三个人在做,后来领导重心转移到了web端,只剩下我和合作过的UI同事一块儿在做。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合,现在这名同事已经不是单纯的UI了,她几乎是ionic能人,对于技术掌握也非常扎实。
一时间,我感觉手机端项目再次新兴,新的技术学习让人感觉到充实,开发一个产品让人感觉到满足,开始真正的喜欢这种开发的快感,觉得移动互联网应该是我的归途。
不过好景不长,16下半年,公司战略转变,作为移动端的项目只是web端的附庸,这就注定了它们再次被束之高阁的命运,加上移动互联网开始走向不愠不火。于是我们再度被赶到了web组,开始了页面bug的修改,和新的架构的再次转变工作。
这次是新的web端项目,架构的修改,让bug频出,于是我们陷入到了忙碌的web端页面修改,做了许多重复的工作。
公司高层将技术进一步的抽象,于是能改的也就是只有页面和js,一时间,没有了学习的时间,没有了移动项目,没有了成长的空间,看到了成长的天花板。
或许的因为种种原因,和我合作的那名移动端项目同事离职离开公司,现在我再次陷入到孤军奋战的局面。在一次外出旅游的时候,公司的总裁在听过我自我介绍之后发出来一声恍然大悟的感慨。
“原来是你啊,我就知道,公司的手机端项目一直是你一个人在扣是吧?”
听到这句话,我不知道应该是悲哀还是高兴。
一个人扣项目虽然孤独,但是有东西学还是不错,不过后来我需要做的工作也只是打一下ios版本,修改一些小bug,已经没有了更新的项目和功能可做,手机端被搁置在一边,也没有了再度捡起来的趋势。
突然间公司的手机端好像被人遗忘,不仅是资本遇到了寒冬,我觉得我的发展似乎是也遇到了寒冬。
同事的离职让我也产生了这个想法。时间也到了16年的下半年,我才恍然,来公司一直马不停蹄的各种技术转换,我已经走过了一年的光景。
这次的学习时间比之前都长,坚持的时间比之前都长,我也更有兴趣,准备更多的发展,买了不少书放在家里面研究。
但是接下来没有了真实得项目,让人开始发虚,再加上即将进入到年底,想法开始泛滥,增多。
曾经不止一次想要不要离职,但仔细想自己这几年,技术频繁在换,自己好像一直在跟着公司的节奏跑,这样学习的也杂乱,也不太精通,如果现在找工作,我也只是新人而已。
但是在公司做的项目已经非我喜欢,我产生了良久的思考。
这一思考不要紧,一思考之下,让我本人都吓了一跳。
以我的能力,作为一名北漂,自己以后在北京很难定下根,再加上北京的环境本来就差,早就有了逃离北京的想法。
这一想,让我想到了要不要回家。
在这家公司,我完成了和老婆的结婚,后来也有了孩子,我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挣钱养家。
公司软件公司不重视,承诺的一年一涨年薪没有兑现,并且看起来似乎也是遥遥无期。
公司领导层虽然说是领导,但是也没有为员工去争取福利,曾经有员工争取福利却只是象征性涨点工资,工作两年,他心寒离开,也导致了我心寒不已。
抛开在公司学习到的技术和付出,回报确实看起来不大,一年半时间过去,公司出尔反尔的事情做了多次。
并且福利待遇年休假制度也进行了更加缩短的调整,让人心里更是寒冷许多。
17年来临,我再度陷入到短暂的迷茫。
这一年半的公司经历,让我回味往昔,知道自己失去了太多宝贵的时间,也知道了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和喜欢的道路是如何的艰难。我不由思前想后,开始决策自己即将走出的道路。
最后,路在何方
工作三年半,许多同事离开了北京,也有一些之前三线城市的同事来到了北京。这么长时间,感慨颇多。
同时,也有过太多的后悔和悔恨,浪费了半数的人生,让自己很是惭愧。
现在我不太相信鸡汤,但是却明白,如果连自己都不去提高自己,不去学习,那么肯定是会被社会慢慢淘汰。
社会越来越浮躁,四周弥漫的都是金钱的气息,拜金的越来越多,大到公司,小到个人,清醒过来观看,总让自己觉得对这样的趋势感觉到不适。
以后,路在何方,还是要一步步的走过去才会明白。
三年半的人生历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许多新人或许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只希望自己的这些东西,对刚走向社会的新人有些启发,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坚持不懈下去,才能真正的有所成就。
最后列举一下我那些坚持不懈的同事的事情。
同样三年半,A创业成功,坚持了几年自己喜欢的路线,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现在已经是和五百强合作的公司的合伙人。
B坚持在岗位上,从开始确定了目标,现在已经做到公司的中高层领导,几乎是摆脱了上班生涯。(非技术)
C在腾讯越走越远。
还有EFGH等曾经坚持在华三的外包同事,都已经成为华三正是成员,日子滋润幸福。
第一个软件公司的那名坚持不懈的同事,现在已经走入到了一个喜欢的行业,站在了更高的起点。
这些都是我身边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坚守住本心,不为外物所动,似乎永远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要被外界影响了自己的内心。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变成回忆,只有那些坚守如一,奋斗不息的人,才更能走向成功!(这好像是鸡汤吧?不过也是自己这些年来深深地感悟!)
最后,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乐,永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