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前提知识
二、字符编码 *****
三、文件的基本操作类型
一、前提知识
1、运行程序的三个核心硬件:
cpu 、内存 、硬盘
任何一个应用程序想要运算,必须先从硬盘加载到内存,然后CPU从内存取指执行。
2、Python解释器运行一个py文件(xxx.py)的三个步骤:
先将Python解释器代码从硬盘读到内存;
将xxx.py以普通文本文件的形式读到内存;
Python解释器读取文件,识别Python语法,执行操作。
二、字符编码
1、字符编码针对的只是文字,像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有指定的格式,所以不需要字符编码。字符编码只与文本文件有关。
2、文本编辑器的输入输出是两个过程:
人在操作计算机时输入的是人能够看懂的字符,计算机只能看懂01二进制数字,所以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
输入的字符 >>>( 字符编码表)>>> 二进制数字
3、字符编码表就是字符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字符编码表的发展历史:
ASCII码表:用8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一个英文字符。
0000 0000 ~ 1111 1111
GBK:中国发明的,统一用2个Bytes表示一个中文字符,1个Bytes表示一个英文字符。
0000 0000 0000 0000
对应于中国人发明的gbk编码格式,各国都有各自的编码格式,如日本的shift 韩国的 fuck
Unicode 万国码:统一用2Bytes表示所有的字符。
缺点:1、浪费存储空间 (英文字符为例,原本1个字节就可以表示,现在用两个字节表示,存储空间加倍)
2、IO次数增减,程序运行效率降低(致命!)-- 因为文件变大,加载过程会变慢,所以程序运行效率会变低。
当内存中的unicode编码格式数据存到硬盘的时候,会按照utf-8编码
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
会将unicode的英文字符由原来的2Bytes变成1Bytes
会将unicode中文字符由原来的2Bytes变成3Bytes
注意:现在的计算机内存都是unicode,硬盘都是utf-8。
需要掌握的
unicode的两个特点 1.用户在输入的时候,无论输什么字符都能够兼容万国字符 2.其他国家编码的数据由硬盘读到内存的时候unicode与其他各个国家的编码都有对应关系
必须要掌握的
数据由内存保存到硬盘 1.内存中的unicode格式二进制数字 >>>>编码(encode)>>>>> utf-8格式的二进制数据 硬盘中的数据由硬盘读到内存 1.硬盘中的utf-8格式的二进制数据 >>>>>解码(decode)>>>>> 内存中unicode格式的二进制数据
***** 重点:保证不乱码的规则 ----文本文件用什么编码编的就用什么编码去解。
******Python2 与Python3 的区别:
python2
将py文件按照文本文件读入解释器中默认使用ASCII码(因为在开发python2解释器的unicode还没有盛行)
python3
将py文件按照文本文件读入解释器中默认使用utf-8
文件头:
# coding:utf-8 1.因为所有的编码都支持英文字符,所以文件头才能够正常生效 基于Python解释器开发的软件,只要是中文,前面都需要加一个u 为了的就是讲python2(当你不指定文件头的时候,默认用ASCII存储数据,如果指定文件头那么就按照文件头的编码格式存储数据) python3中字符串默认就是unicode编码格式的二进制数
补充:
1.pycharm终端用的是utf-8格式
2.windows终端采用的是gbk
字符编码总结 —— 最终的结论:
x = '上' res1 = x.encode('utf-8') # 将unicode编码成可以存储和传输的utf-8的二进制数据 print(res1) # b'xe4xb8x8a' # bytes类型 字节串类型 你就把它当成二进制数据即可 res2 = res1.decode('utf-8') # 将硬盘中的utf-8格式的二进制数据解码成unicode格式的二进制数据 print(res2)
三、文件的基本操作
文件的处理:
1、文件的定义:
什么是文件?
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操作复杂硬件(硬盘)的简易的接口
为什么操作文件
人或者应用程序需要永久的保存数据
2、代码操作文件的两种方式
第一种:
# r取消转义 f = open(r'D:Python项目day07a.txt',encoding='utf-8') # 向操作系统发送请求 打开某个文件 # 应用程序要想操作计算机硬件 必须通过操作系统来简介的操作 print(f) # f是文件对象 print(f.read()) # windows操作系统默认的编码是gbk f.read() # 向操作系统发请求 读取文件内容 f.close() # 告诉操作系统 关闭打开的文件 print(f) print(f.read())
第二种:文件上下文操作
with open(r'D:Python项目day07a.txt',encoding='utf-8') as f , open(r'D:Python项目day07.txt',encoding='utf-8') as f1: # f仅仅是一个变量名 你把它看成是一个遥控器 print(f) print(f.read()) print(f1) print(f1.read())
文件的处理模式
文件打开的模式:
r 模式 w模式 a 模式
操作文件单位的方式:
t 文本文件 : t 在使用的时候要指定encoding 参数,如果不指定就是操作系统自带的默认编码方式
b 二进制 : 一定不能指定encoding 参数
# mode参数 可以不写 不写的话默认是rt 只读的文本文件 这个t不写默认就是t with open(r'D:Python项目day07a.txt',mode='r',encoding='utf-8') as f: print(f.readable()) # 是否可读 print(f.writable()) # 是否可写 print(f.read()) # 一次性将文件内容全部读出
r 模式:
r模式在打开文件时,如果文件不存在会直接报错;可以写相对路径也可以写绝对路径,但相对路径要在同一层文件下。
with open(r'a.txt',mode='r',encoding='utf-8') as f: with open(r'a.txt','r',encoding='utf-8') as f1: mode关键字可以不写 print(f.readable()) # 是否可读 print(f.writable()) # 是否可写 print(">>>1:") print(f.read()) # 一次性将文件内容全部读出 print('>>>2:') print(f.read()) # 读完一次之后 文件的光标已经在文件末尾了,再读就没有内容了可读 print(f.readlines()) # 返回的是一个列表 列表中的一个个元素对应的就是文件的一行行内容 for line in f: # f可以被for循环 每for循环依次 读一行内容 print(i) # 这个方法 就可以解决大文件一次性读取占用内存过高的问题 print(f.readline()) # 只读取文件一行内容 print(f.readline()) print(f.readline()) print(f.readline())
w模式:
w模式一定要慎用:
当文件不存在的时候会新建文件;
当文件存在的时候会先清空在写入内容。
a模式:
a模式是追加写模式:
当文件不存在的时候,会新建文件;
当文件存在的时候,不会清空文件,鼠标的光标会在移动到文件的最后,再添加写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