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基础学习之基础命令(4)和 文件的inode信息 --2019-11-28


    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block。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二、inode的内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 文件的字节数 
      * 文件拥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 
      *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

    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 
    stat example.txt

    [root@CentOS-7-43 ~]# stat /data/1.txt 
      文件:"/data/1.txt"
      大小:615           块:8          IO 块:4096   普通文件
    设备:805h/2053d    Inode:104         硬链接:1
    权限:(0644/-rw-r--r--)  Uid:(    0/    root)   Gid:(    0/    root)
    最近访问:2019-11-22 13:53:08.349674972 +0800
    最近更改:2019-11-22 13:48:48.110928404 +0800
    最近改动:2019-11-22 13:48:48.110928404 +0800
    创建时间:-

    总之,除了文件名以外的所有文件信息,都存在inode之中。至于为什么没有文件名,下文会有详细解释。

    三、inode的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就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的12.8%。

    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命令。 
    df -i 

    [root@CentOS-7-43 ~]# df -ih
    文件系统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
    /dev/sda2        25M    223K     25M       1% /
    devtmpfs        229K     387    229K       1% /dev
    tmpfs           233K       1    233K       1% /dev/shm
    tmpfs           233K     527    232K       1% /run
    tmpfs           233K      16    233K       1% /sys/fs/cgroup
    /dev/sda5       100M    4.6K    100M       1% /data
    /dev/sda1        36K     377     36K       2% /boot
    tmpfs           233K       8    233K       1% /run/user/42
    tmpfs           233K       4    233K       1% /run/user/0

    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这时,就无法在硬盘上创建新文件。

    四、inode号码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

    这里值得重复一遍,Unix/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或者绰号。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其次,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最后,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使用ls -i命令,可以看到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root@CentOS-7-43 ~]# ls -i /data/1.txt 
    104 /data/1.txt

    五、目录文件

    Unix/Linux系统中,目录(directory)也是一种文件。打开目录,实际上就是打开目录文件。

    目录文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目录项(dirent)的列表。每个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该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命令只列出目录文件中的所有文件名: 
    ls /data

    [root@CentOS-7-43 ~]# ls /data
    0dda   2.out    firefoxdriver  fstab1.bz2  Python3Project   spacetotal.sh  zip
    1      3        fstab          fstab1.gz   scripts          test1
    1.txt  desktop  fstab1         lab6ba      seleniumtest.py  userid.txt

    ls -i命令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码: 

    ls -i /data 

    [root@CentOS-7-43 ~]# ls -i /data
       106 0dda   231890 desktop           113 fstab1.gz           111 spacetotal.sh
       108 1         132 firefoxdriver     105 lab6ba               99 test1
       104 1.txt     127 fstab          231889 Python3Project      110 userid.txt
       109 2.out     101 fstab1            112 scripts             142 zip
       107 3         115 fstab1.bz2        126 seleniumtest.py

    如果要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就必须根据inode号码,访问inode节点,读取信息。ls -l命令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ls -l /data

    [root@CentOS-7-43 ~]# ls -l /data
    总用量 44
    -rw-r--r--.  1 root root    0 4月   3 2019 0dda
    -rw-r--r--.  1 root root  907 4月   4 2019 1
    -rw-r--r--.  1 root root  615 11月 22 13:48 1.txt
    -rw-r--r--.  1 root root 1012 4月   4 2019 2.out
    -rw-r--r--.  1 root root    0 4月  22 2019 3
    drwxr-xr-x   2 root root   98 11月  8 17:32 desktop
    drwxr-xr-x   2 root root  109 11月  6 16:01 firefoxdriver
    ...

    六、硬链接

    一般情况下,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文件名。但是,Unix/Linux系统允许,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inode号码。这意味着,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访问同样的内容;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会影响到所有文件名;但是,删除一个文件名,不影响另一个文件名的访问。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源文件与目标文件的inode号码相同,都指向同一个inode。inode信息中有一项叫做”链接数”,记录指向该inode的文件名总数,这时就会增加1。反过来,删除一个文件名,就会使得inode节点中的”链接数”减1。当这个值减到0,表明没有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系统就会回收这个inode号码,以及其所对应block区域。

    这里顺便说一下目录文件的”链接数”。创建目录时,默认会生成两个目录项:”.”和”..”。前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当前目录的”硬链接”;后者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父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父目录的”硬链接”。所以,任何一个目录的”硬链接”总数,总是等于2加上它的子目录总数(含隐藏目录),这里的2是父目录对其的“硬链接”和当前目录下的”.硬链接“。

    七、软链接

    除了硬链接以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文件A和文件B的inode号码虽然不一样,但是文件A的内容是文件B的路径。读取文件A时,系统会自动将访问者导向文件B。因此,无论打开哪一个文件,最终读取的都是文件B。这时,文件A就称为文件B的”软链接”(soft link)或者”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

    这意味着,文件A依赖于文件B而存在,如果删除了文件B,打开文件A就会报错:”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这是软链接与硬链接最大的不同:文件A指向文件B的文件名,而不是文件B的inode号码,文件B的inode”链接数”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八、inode的特殊作用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这种机制导致了一些Unix/Linux系统特有的现象。 
      1. 有时,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无法正常删除。这时,直接删除inode节点,就能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2. 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3. 打开一个文件以后,系统就以inode号码来识别这个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因此,通常来说,系统无法从inode号码得知文件名。 
    第3点使得软件更新变得简单,可以在不关闭软件的情况下进行更新,不需要重启。因为系统通过inode号码,识别运行中的文件,不通过文件名。更新的时候,新版文件以同样的文件名,生成一个新的inode,不会影响到运行中的文件。等到下一次运行这个软件的时候,文件名就自动指向新版文件,旧版文件的inode则被回收。

    九 实际问题

    在一台配置较低的Linux服务器(内存、硬盘比较小)的/data分区内创建文件时,系统提示磁盘空间不足,用df -h命令查看了一下磁盘使用情况,发现/data分区只使用了66%,还有12G的剩余空间,按理说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后来用df -i查看了一下/data分区的索引节点(inode),发现已经用满(IUsed=100%),导致系统无法创建新目录和文件。

    以下内容没有测试,不知可行否
    查找原因: 
      /data/cache目录中存在数量非常多的小字节缓存文件,占用的Block不多,但是占用了大量的inode。
    
    解决方案: 
      1、删除/data/cache目录中的部分文件,释放出/data分区的一部分inode。 
      2、用软连接将空闲分区/opt中的newcache目录连接到/data/cache,使用/opt分区的inode来缓解/data分区inode不足的问题: 
      ln -s /opt/newcache /data/cache

    以上信息摘自:https://blog.csdn.net/u013179327/article/details/43796225

       cp 、rm、mv和inode的关系

    cp和inode

        cp命令,分配一个空闲的inode号,在inode表中生成新条目,在目录中创建一个目录项, 将名称与inode编号关联,拷贝数据生成新的文件 

    rm和inode 

        rm命令,链接数递减,从而释放的inode号可以被重用,把数据块放在空闲列表中,  删除目录项,数据实际上不会马上被删除,但当另一个文件使用数据块时将被覆盖。 

    mv和inode

        如果mv命令的目标和源在相同的文件系统,作为mv命令,用新的文件名创建对应新的目录项,删除旧目录条目对应的旧的文件名,不影响inode表(除时间戳)或磁盘上的数据位置:没有数据被移动!

        如果目标和源在一个不同的文件系统,mv相当于cp和rm

  • 相关阅读:
    一个很low的登录界面
    python 中的反射
    【Java】SpringMVC中URL传递参数-ant风格
    【springMVC】用maven构建第一个springMVC程序
    【Mybatis】mybatis登录实例
    【Mybatis】Mybatis简单使用
    【Java】Quartz的简单使用
    【Java】腾讯云发送短信验证码-Struts2
    【Java】web项目中发送邮件验证码-Struts2
    Bootstrap-fileinput文件上传组件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hpnihao/p/1194773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