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的小总结


    仅以此文总结自己的2017年,迎接2018年。

     一、略显平淡的工作

    怎么讲呢?本来工作应该是重点,毕竟一年中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投入在工作上,但是很奇怪,却没有太多想写(或者值得写)的东西。

    这一年经历了工作中的所谓比较大的突变,包括更换到新的办公环境(导致现在平均每天耗时2h在上班途中,饱受吐槽,不过后来也居然逐渐习惯了。。),被组织拥抱变化(意料之中情理之外),工作模式的转变等等,这些都发生了,而且有的事是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就发生了。但现在想来都是小事,无波无澜。

    工作上谈不上有突破性的成果,我自己也觉得没什么让我满意的成绩(这样好可怕)。没什么让自己特别激动到睡不着觉的事,也没几件让自己焦虑到吃不下饭的事,好平淡好无聊,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子的。偶而会有小压力,但是自己能抗住。基本没遇到完成不了的任务,偶尔会有延迟完成的毛病(这点要改),偶尔会撕逼偶尔会被撕,怼人和被怼的事都发生过,虽然我也觉得那样的工作方式不太好。

    变化最大的可能就是对我处理事情的态度的矫正,以前的我做事大而化之,一件事情我可能只考虑了两三点漏掉七八点很正常,思考不深入准备不充分,后来被怼得体无完肤,不改不行,现在我会更加有计划性的去推进一件事情,去主动把握我的工作节奏(节奏感是很重要的东西),当然最好能够带起节奏,能影响周围的人一起进步最好了(好像这点还需要努力)。

    平心而论,工作本身对于我技术的提升暂时没有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技术方面大部分的进步是我自己去探索和挖掘,大学的课堂教会了我基本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素养,剩下我自己去寻找吧,8小时之外的积累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做的不好的方面也是有的,最明显的是在情绪上表现出以往没有的“异常举动”。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的时代沉静与耐性似乎消失不见,有时遇见一些事就莫名的有点不爽(年轻气盛?),一言不合就怼人的想法不止一次发生在工作中,这确实也造成了一些不好的能量,但这并不是我的本意。后来我反思过,可能是在某些工作压力的情况下,人的性情变得脆弱,加上我比较心急,魔鬼被放出来。但我还是希望我在以后的工作能为周围带来一点正能量,这应该是当下我的工作环境需要的东西。 

     二、读书这件小事

    为什么会选择寂寞地去看书呢?因为我是蒟蒻。。。

    同年代的人越来越厉害,甩我千里于之外,一些大神明显高我几个维度;小我一代的人不但技术比我强而且比我更努力(很气人。。)。这叫什么事?peer pressure?不懂!

    对于看书这件事请,我认为选一本好书比翻十本烂书更有价值。一本好书往往意味着更清晰的知识框架,更精确、明白的问题描述。这些都有利于重构自己的认识和对技术细节的梳理。当然我认为也不要畏惧因一本好书太难而放弃拜读它,我们所能找到的大部分书籍也都是大部分人能够读懂的书籍。

    所以关于选书,我自己是会花一点点心思的。如果计划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我习惯首先会做一个初步的读书调研,去网上搜集推荐的书单,找到它们的电子版,下载下来翻翻书目,试读几节,网上的推荐并不一定都是符合自己口味的;好书都自带气质,还是比较容易分辨;认准了再买纸质版回来读,化为己有。对于技术书籍,实际上我现在越来越不倾向于直接去读电子版,总觉得有点飘,笔记也不好标注,屏幕滑来滑去也累,关键是不容易专注进去,对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不能完全集中精力,如果换成纸质版,同样的问题分分钟就能入戏了。

    今年是花了一丢丢(可能比一丢丢多一点点吧)时间认真看了几本书,把以前看过的没看过的记得的没记住的捡回来了一部分。内容涉及就比较杂乱了,前端如CSS、Javascript一些堆理不清的东西;后端如Java、Spring;web如Servlet/JSP、Express;追潮流赶时尚如Nodejs,ES6;内功如抠算法;Linux学的比较杂,用的也比较杂,没有融汇的感觉;数据库这块没正正经经的看过书,都是东补补西学学,没有形成完成的知识系统,说实话很没自信(这个貌似是我弱项中的弱项,一直没来填这个大坑,18年一定要填掉这个坑,了结这段缘!)

    总结起来几个字:杂但有所获!

    希望在18年能够读一些更优质的书,更加专注以一两个方向做深入的阅读和积累;当然首先是先填几个没来及填的大坑,不然我会一直弱菜下去。能认真看书的人我觉得都是爱思考且有理想的人,我很敬重这部分人。当然我也希望自己能坚持去多看一些书籍,可能不只是技术书籍。还是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电梯,手机是人类进步的轰炸机,多坐电梯,不要迷恋轰炸机。

    三、一些没营没养的记录和思考

    1、关于时间的一点点思考:

    这个时代,我们每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就想翻一翻手机,刷一刷X圈X博X乎X头条,我们的时间被手机东西敲得七零八碎,我们成了一个碎人,并且很多时候还沉迷于此,阔怕。。。

    我们确实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段去专注一件事情。有的时候为了得到一段完整的时间思考一个问题或者看一点书,写一点东西,我不得不主动将笔记本断网,将手机放到我够不着的地方,远离书桌,最好是床角或者沙发角,静音模式。真是没想到以前伸手即可得的东西现在却需要费一番心思跟思想做斗争才能得到,羡慕以前一杯水一本书一支笔就能坐一上午的学生时期那种心无旁骛的状态。

    2、前段时间看见陶哲轩写了一篇博文《大数学家陶哲轩谈时间管理与高效工作的方法》讲如何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学习,其中提到一点大概意思是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去调整和分配时间,而不是按照计划一成不变的执行,正合我意。

    3、有些计划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可能是我太高估了自己的执行力,低估了现实的复杂性。

    4、人最大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我设限。

    5、关于规则的思考(公众号中看到一篇文章,摘录下来,我的工作环境中有很多的规则,有时让我很为难很烦躁):

    1)是谁制定的规则?

    2)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规则,反映了什么需求,要达到什么目的?

    6、我更喜欢去解决问题,而不喜欢去优化问题,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美好的事物是逐步优化出来的结果。

    7、冯唐说,很多了不起和钱一点关系都没有,深以为然。

    完结!

  • 相关阅读:
    基于bootstrap实现收缩导航条
    js判断打开网站页面是PC端还是手机端
    vs2015调试sqlserver 存储过程
    C#计算当前日是第几周
    C#计算一年有多少周
    tcpdump命令的使用
    keepalived配置
    正则匹配中文
    git merge 和 git rebase详解
    systemd和sysv服务管理和配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cblog/p/804774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