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Python中混进一只薛定谔的猫……


    本文原创并首发于公众号【Python猫】,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fFVTgWVsydFsNu1nyxUzA

    Python 是一门强大的动态语言,那动态体现在哪里,强大又体现在哪里呢?除了好的方面,Python 的动态性是否还藏着一些使用陷阱呢,有没有办法识别与避免呢?

    沿着它的动态特性话题,猫哥有几篇文章依次探及了:动态修改变量、动态定义函数、动态执行代码等内容,然而,当混合了变量赋值、动态赋值、命名空间、作用域、函数的编译原理等等内容时,问题就可能会变得非常棘手。

    因此,这篇文章将前面一些内容融汇起来,再做一次延展的讨论,希望能够理清一些使用的细节,更深入地探索 Python 语言的奥秘。

    (1)疑惑重重的例子

    先看看这一个例子:

    # 例0
    def foo():
        exec('y = 1 + 1')
        z = locals()['y']
        print(z)
        
    foo()
    
    # 输出:2
    

    exec() 函数的代码块中定义了变量 y,这个值可以被随后的 locals() 取到,在赋值后也打印了出来。然而,在这个例子的基础上,只需做出小小的改变,结果就可能大不相同了。

    # 例1
    def foo():
        exec('y = 1 + 1')
        y = locals()['y']
        print(y)
        
    foo()
    
    # 报错:KeyError: 'y'
    

    把前例的 z 改为 y ,就报错了。其中,KeyError 指的是在字典中不存在对应的 key 。为什么会这样呢,新赋值的变量是 y 或者 z,为什么对结果有这么不同的影响?

    试试把 exec 去掉,不报错!

    # 例2
    def foo():
        y = 1 + 1
        y = locals()['y']
        print(y)
    
    foo()
    
    # 2
    

    问题:直接对 y 赋值,跟动态地在 exec() 中赋值,会对 locals() 取值产生怎样的影响?

    再试试对例 1 的 locals() 先赋值,还是报错:

    # 例3
    def foo():
        exec('y = 1 + 1')
        boc = locals()
        y = boc['y']
        print(y)
     
    foo()
    
    # KeyError: 'y'
    

    先做一次赋值,难道没有用么?也不是,如果把赋值的顺序调前,就不报错了:

    # 例4
    def foo():
        boc = locals()
        exec('y = 1 + 1')
        y = boc['y']
        print(y)
    
    foo()
    
    # 2
    

    也就是说,locals() 的值并不是固定的,它的值与调用时的上下文相关,调用 locals() 的时机至关重要。

    然而,如果想要验证一下,在函数中增加一个 locals() 的打印,这个动作却会影响到最终的执行结果。

    # 例5
    def foo():
        boc = locals()
        exec('y = 1 + 1')
        print(locals())
        y = boc['y']
        print(y)
    
    foo()
    
    # {'boc': {...}}
    # KeyError: 'y'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多元知识的储备

    以上例子在细微之处有较大的不同,主要由于以下知识点的影响:

    1、变量的声明与赋值

    2、locals() 取值与修改的逻辑

    3、locals() 字典与局部命名空间的关系

    4、函数的编译,抽象语法树的解析

    注意:exec() 函数有两个缺省的参数 globals() 与 locals() (与内置函数同名),起的是限定字符串参数中变量的作用,若添加出来,只会增加以上例子的复杂度,因此,我们都做缺省处理,这里讨论的是 exec() 只有一个参数的情况。

    在某些编程语言中,变量的声明与赋值是可以分开的,例如在声明时写 int a ,需要赋值时,再写 a = 1 ,当然也可不拆分,则是 int a = 1

    对应到 Python 中,情况就不同了,这两个动作在书写时是合二为一的。首先它不用指定变量的类型,任何时候都不需要(也不能)在变量前加类型(如 int),其次,声明与赋值过程无法拆分书写,即只能写成 a = 1 这样。看起来它跟其它语言的赋值写法一样,但实际上,它的效果是 int a = 1

    这虽然是一种便利,但也隐藏了一个不易察觉的陷阱(划重点):当看到 a = 1 时,你无法确定 a 是初次声明的,还是已被声明过的。

    关于 locals() 的创建过程,在《Python 动态赋值的陷阱》文中有所分析,locals() 字典是局部命名空间的代理,它会采集局部作用域的变量,代码运行期若动态修改局部变量,只会影响该字典,并不会影响真正的局部作用域的变量。因此,当再次调用 locals() 时,由于重新采集,则动态修改的内容会被丢弃。

    运行期的局部命名空间不可改变,这意味着 exec() 函数中的变量赋值不会对它产生影响,但 locals() 字典是可变的,会受到 exec() 函数的影响。

    而关于函数的编译,我在《Python与家国天下》中写到了对 抽象语法树 的分析,Python 在编译时就确定了局部作用域内合法的变量名,在运行时再与内容绑定。作用域内变量的解析跟它的执行顺序无关,更与是否会被执行无关。

    (3)薛定谔的猫

    以上内容是前提,友情提示,如你有理解模糊之处,请先阅读对应的文章。接下来则是基于这些内容而作的分析。

    我不敢保证每个细节都准确无误,但这个分析力求达到深入浅出、面面俱到、逻辑自恰,而且顺便幽默有趣……

    例 0 中,局部作用域内虽然没有 ‘y’,但 exec() 函数动态创建了它,因此动态地写入了 locals() 字典中,所以能查找到而不报错。

    例 1 中,exec() 不影响局部作用域,即此时 y 未在局部作用域内做过声明与赋值,接下来的一句才是第一次在局部作用域中对 y 作声明与赋值

    y = locals()['y'] ,等号左侧在做声明,只要等号右侧的结果成立,整个声明与赋值的过程就成立。右侧需在 locals() 字典中查找 y 对应的值。

    在创建 locals() 字典时,由于局部作用域内有变量 y 的声明,因此我们首先在其中采集到了 y,而不必在 exec() 函数的动态结果中查找。这就有了字典的一个 key,接着要匹配这个 key 对应的值,也即 y 所绑定的值。

    但是,刚才说了这是 y 的第一次赋值,并未完成呢,因此 y 并无有效的绑定值。

    矛盾出现了,这里有点绕,我们理一下:左侧的 y 等着完成赋值,因此需要右侧的执行结果;而右侧的字典需要使用到 y 的值,因此就依赖着左侧的 y 完成赋值。两边的操作都未完成,但双方都需要依赖对方先完成,这是个无法破解的死局。

    可以说,y 的值是一团混沌,它必然等于 “locals()['y']” ,然而只有解开这团代码才能确切得到结果——只有打开笼子才知道结果,你是否想到了薛定谔的那只猫呢?

    locals() 字典虽然拿到了 y 的名,却拿不到它的实,空欢喜一场,所以报 KeyError。

    例 3 同理,未完成赋值就使用,所以报错。

    例 2 中,y 在二次赋值的过程时,局部命名空间中已经存在着有效的 y 等于 2,因此 locals() 查找到它而用于赋值,所以不报错。

    至于例 4,它跟例 3 只差了一个执行顺序,为什么不会报错呢?还有更奇怪的,在例 4 上再加一个打印(例5),理应不会影响结果,可事实却是又报错了,为什么?

    例 4 中,boc = locals() 这句同样存在循环引用的问题,因此执行后的字典中没有 y,接着 exec() 这句动态地修改了 locals(),执行后 boc 的结果是 {'y' : 2},因此再下一句的 boc['y'] 能查找到结果,而不报错。

    例 4 与例 3 的 ”y = boc['y']“ ,虽然都是第一次在局部作用域中声明与赋值 y,但例 4 的 boc 已被 exec() 修改过,因此它能取到实实在在的值,就不再有循环引用的问题了。

    接着看例 5,第一个 locals() 还是存在循环引用现象,接着 exec() 往字典中写入变量 y,但是,第二个 locals() 又触发了新的创建字典过程,会把 exec() 的执行结果覆盖,因此进入第二轮循环引用,导致报错。

    例 5 与例 4 的不同在于,它是根据局部作用域重新生成的字典,其效果等同于例 3。

    另外,请特别注意打印的结果:{'boc': {…}}

    这个结果说明,第二个 locals() 是一个字典,而且它只有唯一的 key 是 ’boc‘,而 ’boc‘ 映射的是第一个 locals() 字典,也即是 {...} 。这个写法表示它内部出现了循环引用,直观地证实了前面的所有分析。

    字典内部出现循环引用 ,这个现象极其罕见!前面虽然做了分析,但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知道你是否觉得不可思议?

    之所以第一次的循环引用能被记录下来,原因在于我们没有试图去取出 ’y‘ 的值,而第二个循环引用则由于取值报错而无法记录下来。

    这个例子告诉大家:薛定谔的猫混入了 Python 的字典中,而且答案是,打开笼子,这只猫就会死亡。

    字典的循环引用现象在几个例子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往往被人忽视。之所以难以被人觉察,原因还是前面划重点的内容:当看到 a = 1 时,你无法确定 a 是初次声明的,还是已被声明过的。

    在《Python与家国天下》文中,猫哥分析了两类经典的报错:name 'x' is not defined、local variable 'x'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它们通常也是由于声明与赋值不分,而导致的失察。

    本文中的 KeyError 实际上就是 “local variable 'y'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y 已 defined 而未 assigned,导致 reference 时报错。

    已赋值还是未赋值,这是个问题。也是一只猫。

    最后,尽管这只猫在暗中捣了大乱,我们还是要感谢它:感谢它串联了其它知识被我们“一锅端”,感谢它为这篇抽象烧脑的文章挠出了几分活泼生动的趣味……(以及,感谢它带来的标题灵感,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冲着标题而阅读的?)

    后记

    本文中的几个例子早在 3 月 24 日就想到了,但我没法给自己一套完全满意的解答。在与群内小伙伴们陆续讨论了一整个下午后,我依然不满足,最终打消了写入《深度辨析 Python 的 eval() 与 exec()》这篇文章的念头。两个月来,群内偶尔讨论过几次相关的知识点,感谢好几位同学(特别@樱雨楼)的讨论,我终于觉得时机到了(其实是稿荒啦),把沉睡近两个月的草稿翻出来……如今的分析,我自认为是能说得通,而且关键细节无遗漏的,但仍可能有瑕疵,如果你有什么想交流的,欢迎给我留言。

    公众号【Python猫】, 本号连载优质的系列文章,有喵星哲学猫系列、Python进阶系列、好书推荐系列、技术写作、优质英文推荐与翻译等等,欢迎关注哦。后台回复“爱学习”,免费获得一份学习大礼包。

  • 相关阅读:
    关于Spring和Struts2的整合
    有关Transaction not successfully started问题解决办法
    两种页面跳转
    jdbc连接mysql
    change和modify
    Navicat Premium 15连接Oracle时提示oracle library is not loaded的解决方案
    Oracle创建本地数据库实例及配置监听
    下载Visual Studio 2019离线安装包
    简单的数据库
    未在本地计算机上注册“microsoft.ACE.oledb.12.0”提供程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ythonista/p/1088335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