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盘分区(1):fdisk和parted


    一、Linux存储管理

      关于Linux硬盘的识别:

      (1)如果是IDE设备,在计算机中将被识别为hd,第一个IDE设备会被识别为hda,第二个IDE设备会被识别为hdb,依此类推。

      (2)如果是SATA、USB或SCSI设备,会被识别为sd,第一个此类设备为sda,第二个为sdb,依此类推。

      关于Linux硬盘分区:

      (1)第一块S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为sda1,第二块SATA硬盘的第二个分区为sdb2,依此类推。

    二、基于fdisk的传统MBR分区:

      使用fdisk命令进行操作,一块硬盘最多可以分4个主分区,即使硬盘还有剩余空间,也无法再进行分区。除非在扩展分区中创建逻辑分区。

      1、添加物理硬盘:

        成功添加后,可以在/dev中找到相应的硬盘,例如:/dev/sdb

      2、对硬盘进行分区:

      3、新建分区

          n:新建分区

      4、查看新建分区

      5、保存分区信息

          如果不使用m命令保存分区信息就直接退出,所有分区操作不被保存既分区失败。

        为了让内核立即读取新的分区表,也就是在/dev/中可以查询到sdb1,可以使用partprobe命令,这样就不用重启系统。

     三、基于parted工具的GPT分区:

      为什么要使用parted进行分区?

      因为传统的MBR分区方式,最多4个主分区,无法创建大于2TB的分区。此外GPT分区提供了分区表的冗余以实现分区表的备份与安全,注意改变分区方式后,原有磁盘的数据会全部丢失,所以要提前做好数据备份。

      1、修改分区表类型:parted命令

      2、新建分区:mkpart命令

    解释:创建一个文件格式为ext3的主分区,从磁盘的第1MB开始分区,到第5GB的位置(大小为5GB的主分区primary)

     再次新建一个分区,新建一个6GB的分区,从磁盘第5个GB位置开始分区,到第11个GB的位置结束。

      3、查看分区表信息:print命令

      4、删除分区:rm命令

         rm后面的数字是分区号(number),通过parted  /dev/sdb  print可查。

  • 相关阅读:
    ADB命令大全
    Backup your Android without root or custom recovery -- adb backup
    Content portal for Pocketables Tasker articles
    Is there a way to detect if call is in progress? Phone Event
    Tasker to proximity screen off
    Tasker to detect application running in background
    Tasker to create toggle widget for ES ftp service -- Send Intent
    Tasker to proximity screen on
    Tasker to answer incoming call by pressing power button
    Tasker to stop Poweramp control for the headset while there is an incoming SM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ython-wen/p/1072901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