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DO和BUCK降压稳压器对比


    LDO和BUCK降压稳压器对比

    在采用MCU/DSP/FPGA设计的控制系统中,低压输入级(一般在12V以下),输出5V/3.3V/1.8V/1.5V/1.2V的电路中,常用的电源芯片是BUCK(降压型)开关稳压器和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这两款电源芯片在应用中,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电路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有选择地使用。
    一、LDO和BUCK降压稳压器对比
              1、当输入电压为高电压时(一般是>5V的时候),并且输入输出压差很大时,需要选用BUCK开关稳压器,这种情况下,采用开关电源芯片,效率高,发热量小;若采用线性稳压器,则输入输出的压差过大,这部分功率都被消耗了,造成效率低、发热量巨大,需要额外增加大的散热片。当输入电压在5V以下时,优先考虑LDO线性稳压器,这类芯片的特点是低成本,若在不考虑成本及高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开关稳压器芯片。
        2、当板级输出电源的输出电流>1A时,宜用BUCK开关稳压器,这类芯片型号非常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当输出的电源在1A以下,最好选择LDO芯片,使用开关稳压器就有些浪费资源了,呵呵。
        3、BUCK开关稳压器的输出纹波及稳压性不如LDO好,所以像MCU/DSP/FPGA等内核电源(1.2V、1.5V、2.5V等)一般会选择LDO,这个可以多看看TI的电源管理芯片手册,里面有很多针对不同处理器的芯片推荐型号。另外,当输入电压很高或输入/输出电压压差很大,且输出电流比较大时,可采用“BUCK+LDO”方案。这个方案在一般的控制板上实现比较容易,成本也不高。
        4、从电路设计的复杂程度上来说:BUCK开关稳压器电路要用外部电感,体积较大,有些还要使用外部MOS管,电路设计和调试需要花费一定时间,除非是前期积累的成熟设计;而LDO电路则很简单,其外围电路只需要几个滤波电容。
         5、BUCK开关稳压器的转换效率比LDO高,热温特性也比LDO好;在电路设计时,当需要输出电压精度很高时,必须用LDO来实现。
    总结: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一个稳定的,被认为是完美的电源电路。
    二、LDO和BUCK降压稳压器应用注意事项
             1、导致 LDO 产生振荡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输出电容器!
          A、ESR 过高。 质量欠佳的钽电容器会具有高 ESR,一般尽量采用进口器件。 铝电解电容器在低温条件下将具有高 ESR,一般采用钽电容器件。
          B、ESR 过低。在电路中,最好选用知名品牌的贴片器件。
          2、造成BUCK开关稳压器芯片发热严重的一个原因:就是电感。
          我们知道电感器的选择是依靠负载电阻,工作频率,输出电压(占空比)工作效率来确定的,不是越大或者越小越好。目前,一些购买到的贴片电感容易出现容量与标识不符的情况,造成芯片发热严重,解决方法就是采用直插式柱状电感器。

    三、电源设计分享

                  

    第一个图是一个LP3965-ADJ的LDO电源设计,可以看到,在电路中设计了一个大的接地平面用作散热器。
                  

    第二个图是一个LM2596的降压开关电源设计,可以发现,开关电源的芯片面积仅有1/2,损耗大大减少了,意味着开关电源能够
    承受更高的热阻,减少散热的面积。

    转:

    LDO是low dropout regulator,意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稳压器来说的。传统的线性稳压器,如78xx系列的芯片都要求输入电压要比输出电压高出

    2v~3V以上,否则就不能正常工作。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条件显然是太苛刻了,如5v转3.3v,输入与输出的压差只有1.7v,显然是不满足条件的。针对这种情况,才有了

    LDO类的电源转换芯片。

     

    LDO线性降压芯片:

      原理相当于一个电阻分压来实现降压,能量损耗大,降下的电压转化成了热量,降压的压差和负载电流越大,芯片发热越明显。这类芯片的封装比较大,便于散热。

    DC/DC降压芯片:

      在降压过程中能量损耗比较小,芯片发热不明显。芯片封装比较小,能实现PWM数字控制

     

  • 相关阅读:
    magento模板中XML与phtml关系 [四]
    magento 好好玩
    凹凸曼的修改zencart 程序(经典!)
    首页商品图片显示错位,easy-popular批量上传
    1.7-BGP①
    1.6-路由的控制③
    1.6-路由的控制②
    1.6-路由的控制①
    1.5
    1.4-动态路由协议OSPF⑧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rayer521/p/623108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