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嵌入式系统设计一般法分为几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规格说明阶段、体系结构设计阶段、设计硬件构建和软件构件阶段、系统集成阶段。
2.软件开发模型(SDM)是指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软件开发包括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等阶段,有时也包括维护阶段。
3.常用开发模型:边做边修改模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以及演化模型
- 边做边修改模型--既没有规格书,也没有经过设计,软件随着客户的需要一次一次不断修改。主要问题有:缺少规划和设计,越改越槽;忽略需求环节,风险大;没有考虑测试和程序的可维护性,也没有文档。
- 瀑布模型: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他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当前阶段的结果作为下一阶段的输入。
- 快速原型模型:分两步,第一步快速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先与客户或系统交互,以及评价。第二步设计开发客户满意产品。
- 增量模型:各个阶段交付子集。软件被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建来设计、实现、集成和测试。
- 螺旋模型:适用于开发大型系统: 有四个象限,指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以及客户评估。
- 演化模型,根据用户需求先开发核心系统。再进行迭代。
4.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前者系统必须做什么,后者是物理尺寸、价格、功耗,可靠性等。
5.设计:系统架构设计、硬件子系统设计、软件子系统设计。
- 系统架构设计。主要描述系统如何实现规格说明中定义的功能。
- 硬件子系统设计:先将硬件划分为部件或模块,并绘制部件或模块连接框图,其次对每个模块进行细化,把系统分为更多可管理的小块。
- 软件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