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线程模型
-
小程序的逻辑层与渲染层分开在不同的线程运行
-
跟传统的 Web 单线程模型有很大的不同
1.1 技术选型
-
要求:快--渲染快、加载快
-
三种渲染界面的技术
-
用纯客户端原生技术来渲染
小程序代码需要与微信代码一起编包发布,pass
-
用纯 Web 技术来渲染
性能问题:单线程
-
介于客户端原生技术与 Web 技术之间的,互相结合各自特点的技术(Hybrid)来渲染
- JS-SDK:界面主要由成熟的 Web 技术渲染,辅之以大量的接口提供丰富的客户端原生能力
-
每个小程序页面都是用不同的
WebView
去渲染,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交互体验,更贴近原生体验,也避免了单个WebView
的任务过于繁重 --> 渲染层
1.2 管控与安全
需要阻止开发者使用一些浏览器提供的,诸如跳转页面、操作DOM、动态执行脚本的开放性接口
- 提供一个
沙箱环境
来运行开发者的js代码,这个沙箱环境不能有任何浏览器相关接口,只提供纯js的解释执行环境 --> 逻辑层
1.3 天生的延时
小程序是基于双线程模型 --> 任何数据传递都是线程间的通信,也就是都会有一定的延时
-
逻辑层与渲染层之间的通信有延时
-
各层与客户端原生交互有延时
-
开发者的代码 -> 逻辑层
-
客户端原生 -> 微信主线程
-
2 组件系统
使用HTML -> 为解决管控与安全而建立的双线程模型就无意义了
2.1 Exparser 框架
Exparser
是微信小程序的组件组织框架,内置在小程序基础库中,为小程序的各种组件提供基础的支持
小程序中,所有节点树相关的操作都依赖于 Exparser
2.2 内置组件
- 基于
Exparser
框架,内置了一套组件,提供了视图容器类、表单类、导航类、媒体类、开放类等几十种组件
我们会把一个组件内置到小程序框架里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这个组件是基础的。
换句话说,没有这个组件的话,在小程序架构里无法实现或者实现不好某类功能。
2.3 自定义组件
-
ShowTree
-
运行原理
-
组件间通信
-
不同组件实例间的通信有 WXML 属性值传递、事件系统、
selectComponent
和relations
等方式。 -
WXML 属性值传递是从父组件向子组件的基本通信方式
-
事件系统是从子组件向父组件的基本通信方式
-
3 原生组件
不完全在
Exparser
的渲染体系下,而是由客户端原生参与组件的渲染的组件称为“原生组件”。
3.1 原生组件运行机制
- 原生组件在
WebView
这一层的渲染任务是很简单,只需要渲染一个占位元素,之后客户端在这块占位元素之上叠了一层原生界面。
因此,原生组件的层级会比所有在
WebView
层渲染的普通组件要高。
-
引入原生组件的好处
-
扩展Web的能力
像输入框组件(input, textarea)有更好地控制键盘的能力
-
体验更好,同时也减轻 WebView 的渲染工作。
像地图组件(map)这类较复杂的组件,其渲染工作不占用 WebView 线程,而交给更高效的客户端原生处理。
-
绕过 setData、数据通信和重渲染流程,使渲染性能更好。
像画布组件(canvas)可直接用一套丰富的绘图接口进行绘制。
-
3.2 原生组件渲染限制
-
原生组件会浮于页面其他组件之上(相当于拥有正无穷大的
z-index
值)使其它组件不能覆盖在原生组件上展示使用
cover-view
和cover-image
组件
4 小程序与客户端通信原理
4.1 视图层组件
-
通信机制的实现方式
-
iOS 是利用了
WKWebView
的提供messageHandlers
特性 -
安卓是往
WebView
的window
对象注入一个原生方法,最终会封装成WeiXinJSBridge
这样一个兼容层,主要提供了调用(invoke)和监听(on)这两种方法。
-
开发者只是间接调用的,真正调用是在组件的内部实现中。
- 组件运行的时候被插入到 DOM 树中,会调用客户端接口,通知客户端在哪个位置渲染一块原生界面
4.2 逻辑层接口
- 逻辑层与客户端原生通信机制与渲染层类似,不同在于,iOS平台可以往
JavaScripCore
框架注入一个全局的原生方法,而安卓方面则是跟渲染层一致的
开发者也是间接地调用到与客户端原生通信的底层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