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条件随机场CRF(三) 模型学习与维特比算法解码


        条件随机场CRF(一)从随机场到线性链条件随机场

        条件随机场CRF(二) 前向后向算法评估标记序列概率

        条件随机场CRF(三) 模型学习与维特比算法解码

        在CRF系列的前两篇,我们总结了CRF的模型基础与第一个问题的求解方法,本文我们关注于linear-CRF的第二个问题与第三个问题的求解。第二个问题是模型参数学习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维特比算法解码的问题。

    1. linear-CRF模型参数学习思路

        在linear-CRF模型参数学习问题中,我们给定训练数据集$X$和对应的标记序列$Y$,$K$个特征函数$f_k(x,y)$,需要学习linear-CRF的模型参数$w_k$和条件概率$P_w(y|x)$,其中条件概率$P_w(y|x)$和模型参数$w_k$满足一下关系:$$P_w(y|x) = P(y|x) =  frac{1}{Z_w(x)}expsumlimits_{k=1}^Kw_kf_k(x,y) =  frac{expsumlimits_{k=1}^Kw_kf_k(x,y)}{sumlimits_{y}expsumlimits_{k=1}^Kw_kf_k(x,y)}$$

        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求出所有的模型参数$w_k$,这样条件概率$P_w(y|x)$可以从上式计算出来。

        求解这个问题有很多思路,比如梯度下降法,牛顿法,拟牛顿法。同时,这个模型中$P_w(y|x)$的表达式和最大熵模型原理小结中的模型一样,也可以使用最大熵模型中使用的改进的迭代尺度法(improved iterative scaling, IIS)来求解。

        下面我们只简要介绍用梯度下降法的求解思路。

    2. linear-CRF模型参数学习之梯度下降法求解

        在使用梯度下降法求解模型参数之前,我们需要定义我们的优化函数,一般极大化条件分布$P_w(y|x)$的对数似然函数如下:$$L(w)=  logprod_{x,y}P_w(y|x)^{overline{P}(x,y)} = sumlimits_{x,y}overline{P}(x,y)logP_w(y|x)$$

        其中$overline{P}(x,y)$为经验分布,可以从先验知识和训练集样本中得到,这点和最大熵模型类似。为了使用梯度下降法,我们现在极小化$f(w) = -L(P_w)$如下:$$egin{align}f(w) & = -sumlimits_{x,y}overline{P}(x,y)logP_w(y|x) \ &=  sumlimits_{x,y}overline{P}(x,y)logZ_w(x) - sumlimits_{x,y}overline{P}(x,y)sumlimits_{k=1}^Kw_kf_k(x,y) \& =  sumlimits_{x}overline{P}(x)logZ_w(x) - sumlimits_{x,y}overline{P}(x,y)sumlimits_{k=1}^Kw_kf_k(x,y) \& =  sumlimits_{x}overline{P}(x)logsumlimits_{y}expsumlimits_{k=1}^Kw_kf_k(x,y) - sumlimits_{x,y}overline{P}(x,y)sumlimits_{k=1}^Kw_kf_k(x,y)  end{align}$$

        对$w$求导可以得到:$$frac{partial f(w)}{partial w} = sumlimits_{x,y}overline{P}(x)P_w(y|x)f(x,y) -  sumlimits_{x,y}overline{P}(x,y)f(x,y)$$

        有了$w$的导数表达书,就可以用梯度下降法来迭代求解最优的$w$了。注意在迭代过程中,每次更新$w$后,需要同步更新$P_w(x,y)$,以用于下一次迭代的梯度计算。

        梯度下降法的过程这里就不累述了,如果不熟悉梯度下降算法过程建议阅读之前写的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小结。以上就是linear-CRF模型参数学习之梯度下降法求解思路总结。

    3. linear-CRF模型维特比算法解码思路

        现在我们来看linear-CRF的第三个问题:解码。在这个问题中,给定条件随机场的条件概率$P(y|x)$和一个观测序列$x$,要求出满足$P(y|x)$最大的序列$y$。

        这个解码算法最常用的还是和HMM解码类似的维特比算法。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三个地方讲到了维特比算法,第一个是文本挖掘的分词原理中用于中文分词,第二个是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四)维特比算法解码隐藏状态序列中用于HMM解码。第三个就是这一篇了。

        维特比算法本身是一个动态规划算法,利用了两个局部状态和对应的递推公式,从局部递推到整体,进而得解。对于具体不同的问题,仅仅是这两个局部状态的定义和对应的递推公式不同而已。由于在之前已详述维特比算法,这里就是做一个简略的流程描述。

        对于我们linear-CRF中的维特比算法,我们的第一个局部状态定义为$delta_i(l)$,表示在位置$i$标记$l$各个可能取值(1,2...m)对应的非规范化概率的最大值。之所以用非规范化概率是,规范化因子$Z(x)$不影响最大值的比较。根据$delta_i(l)$的定义,我们递推在位置$i+1$标记$l$的表达式为:$$delta_{i+1}(l) = max_{1 leq j leq m}{delta_i(j) + sumlimits_{k=1}^Kw_kf_k(y_{i} =j,y_{i+1} = l,x,i)};, l=1,2,...m$$

        和HMM的维特比算法类似,我们需要用另一个局部状态$Psi_{i+1}(l)$来记录使$delta_{i+1}(l)$达到最大的位置$i$的标记取值,这个值用来最终回溯最优解,$Psi_{i+1}(l)$的递推表达式为:$$Psi_{i+1}(l) = arg;max_{1 leq j leq m}{delta_i(j) + sumlimits_{k=1}^Kw_kf_k(y_{i} =j,y_{i+1} = l,x,i)}; ,l=1,2,...m$$

    4. linear-CRF模型维特比算法流程

        现在我们总结下 linear-CRF模型维特比算法流程:

        输入:模型的$K$个特征函数,和对应的K个权重。观测序列$x=(x_1,x_2,...x_n)$,可能的标记个数$m$

        输出:最优标记序列$y^* =(y_1^*,y_2^*,...y_n^*)$

        1) 初始化:$$delta_{1}(l) = sumlimits_{k=1}^Kw_kf_k(y_{0} =start,y_{1} = l,x,i)};, l=1,2,...m $$$$Psi_{1}(l) = start;, l=1,2,...m $$

        2) 对于$i=1,2...n-1$,进行递推:$$delta_{i+1}(l) = max_{1 leq j leq m}{delta_i(j) + sumlimits_{k=1}^Kw_kf_k(y_{i} =j,y_{i+1} = l,x,i)};, l=1,2,...m$$$$Psi_{i+1}(l) = arg;max_{1 leq j leq m}{delta_i(j) + sumlimits_{k=1}^Kw_kf_k(y_{i} =j,y_{i+1} = l,x,i)}; ,l=1,2,...m$$    

        3) 终止:$$y_n^* = arg;max_{1 leq j leq m}delta_n(j)$$

        4)回溯:$$y_i^* = Psi_{i+1}(y_{i+1}^*);, i=n-1,n-2,...1$$

        最终得到最优标记序列$y^* =(y_1^*,y_2^*,...y_n^*)$

    5. linear-CRF模型维特比算法实例

        下面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描述 linear-CRF模型维特比算法,例子的模型和CRF系列第一篇中一样,都来源于《统计学习方法》。

        假设输入的都是三个词的句子,即$X=(X_1,X_2,X_3)$,输出的词性标记为$Y=(Y_1,Y_2,Y_3)$,其中$Y in {1(名词),2(动词)}$

        这里只标记出取值为1的特征函数如下:$$t_1 =t_1(y_{i-1} = 1, y_i =2,x,i), i =2,3,;;lambda_1=1 $$

    $$t_2 =t_2(y_1=1,y_2=1,x,2);;lambda_2=0.6$$

    $$t_3 =t_3(y_2=2,y_3=1,x,3);;lambda_3=1$$

    $$t_4 =t_4(y_1=2,y_2=1,x,2);;lambda_4=1$$

    $$t_5 =t_5(y_2=2,y_3=2,x,3);;lambda_5=0.2$$

    $$s_1 =s_1(y_1=1,x,1);;mu_1 =1$$

    $$s_2 =s_2( y_i =2,x,i), i =1,2,;;mu_2=0.5$$

    $$s_3 =s_3( y_i =1,x,i), i =2,3,;;mu_3=0.8$$

    $$s_4 =s_4(y_3=2,x,3);;mu_4 =0.5$$

        求标记(1,2,2)的最可能的标记序列。

        首先初始化:$$delta_1(1) = mu_1s_1 = 1;;;delta_1(2) = mu_2s_2 = 0.5;;;Psi_{1}(1) =Psi_{1}(2) = start $$

        接下来开始递推,先看位置2的:

    $$delta_2(1) = max{delta_1(1) + t_2lambda_2+mu_3s_3, delta_1(2) + t_4lambda_4+mu_3s_3 } = max{1+0.6+0.8,0.5+1+0.8} =2.4;;;Psi_{2}(1) =1$$

    $$delta_2(2) = max{delta_1(1) + t_1lambda_1+mu_2s_2, delta_1(2) + mu_2s_2} = max{1+1+0.5,0.5+0.5} =2.5;;;Psi_{2}(2) =1$$

        再看位置3的:

    $$delta_3(1) = max{delta_2(1) +mu_3s_3, delta_2(2) + t_3lambda_3+mu_3s_3} = max{2.4+0.8,2.5+1+0.8} =4.3$$$$Psi_{3}(1) =2$$

    $$delta_3(2) = max{delta_2(1) +t_1lambda_1 + mu_4s_4, delta_2(2) + t_5lambda_5+mu_4s_4} = max{2.4+1+0.5,2.5+0.2+0.5} =3.9$$$$Psi_{3}(2) =1$$

        最终得到$y_3^* =arg;max{delta_3(1), delta_3(2)}$,递推回去,得到:$$y_2^* = Psi_3(1) =2;;y_1^* = Psi_2(2) =1 $$

        即最终的结果为$(1,2,1)$,即标记为(名词,动词,名词)。

    6.linear-CRF vs HMM

        linear-CRF模型和HMM模型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其三个典型问题非常类似,除了模型参数学习的问题求解方法不同以外,概率估计问题和解码问题使用的算法思想基本也是相同的。同时,两者都可以用于序列模型,因此都广泛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各个方面。

        现在来看看两者的不同点。最大的不同点是linear-CRF模型是判别模型,而HMM是生成模型,即linear-CRF模型要优化求解的是条件概率$P(y|x)$,则HMM要求解的是联合分布$P(x,y)$。第二,linear-CRF是利用最大熵模型的思路去建立条件概率模型,对于观测序列并没有做马尔科夫假设。而HMM是在对观测序列做了马尔科夫假设的前提下建立联合分布的模型。

        最后想说的是,只有linear-CRF模型和HMM模型才是可以比较讨论的。但是linear-CRF是CRF的一个特例,CRF本身是一个可以适用于很复杂条件概率的模型,因此理论上CRF的使用范围要比HMM广泛的多。

        以上就是CRF系列的所有内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沟通交流: liujianping-ok@163.com) 

  • 相关阅读:
    Emacs教程
    华为上机测试 2015
    奇偶排序
    C语言中的EOF和回车不一样
    jquery 使用方法
    1116
    1115
    1109
    Oracle14~23
    get与post的区别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inard/p/706857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