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器模式
装饰器模式个人理解,是一种将核心功能和边缘功能区分的一种解耦方式,而装饰的过程,类似一种面向过程的实现,涉及到调用链、先后顺序等,不同的调用顺序,装饰器表现出来的外观也不一样,在大话一书中,可能就类似先穿什么衣服,然后再穿什么衣服,而顺序不一样,可能就会出现内衣外穿超人的外观出现。这样一来,考虑到顺序的话,其实更像数学中的排列了,而不是仅仅是组合了。比如在上传图片这一功能实现上,有三个配置项:给图片加水印,压缩图片、可配置压缩宽高,保留原图,如果有顺序参与进来的话,不仅仅是七种情况了,比如先压缩,后加水印,和先加水印,再压缩。
具体哪些情况下要用到装饰器模式,一个就是出现多种情况,如有配置项,此时核心功能(对象)需要表现出一些不一样的外观来(属性方法等),在不改变原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进行包装扩展(添加属性或方法等),使原有对象可以满足用户的更复杂需求,满足开闭原则,也不会破坏现有的操作的一种低成本设计模式。 装饰器模式是一个对象嵌入到另一个对象中去,实际上相当于这个对象被另一个对象包装起来,形成一条包装链。请求随着这条链依次传递到所有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有处理这请求的机会。
模板方法模式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而走的最多的路,也就是套路。模板方法可能平时一直在用,只是没有意识到、没有察觉到而已,比如SA中的内容管理的五个模型,继承自BaseContentController,而BaseContentController又继承自AdminSubordinateController,这么一说,其实模板方法应该是应用最多的设计模式了,基本上只要含有继承的父类子类,大部分都会实现模板方法。模板方法消除了大量的重复代码、重复方法。
具体哪里用到呢,子类中类似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多个地方用到的方法,都可以提炼封装到父类中,形成模板方法,如果子类有特例,需要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可以使用类似OnEditExecuting等方法的钩子函数,将变化封装、延迟到子类中实现。模板方法在重构、消除重复代码时很有用,封装了不变,将变化也可以单独提取出来,类似钩子函数,和模板方法配合使用。
常用设计模式感想
要针对接口编程,还是要把变化封装起来,做到高内聚、低耦合,对外展示的是一系列协议,而不是具体的实现,这样一来想怎么实现就怎么实现。
终于讲到各种设计模式了,记忆最深的是,讲到几乎所有的包含不限于判断、计算等的模块,都可以用策略模式+简单工厂来实现。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coding,什么情况是最头疼呢,大概就是遇到数不尽的if...else判断了,几乎面向过程一样的编程,大概有那么一部分人会用switch...case来替代,实质还是面向过程,违反开闭原则。再进一步怎么改进、改善呢,有请策略模式+简单工厂出场,再进一步呢,可能是状态机or有限状态机或者行为树?
设计模式大约是解决一类问题的“银弹”了,可也不能为了设计模式而强行设计模式,那就是过度设计了,就像微服务流行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需求,都一蜂窝的上马微服务、技术中台,结果有可能因为技术不成熟,导致微服务的可靠性还没单一服务可靠性高。
一些话,老板是请你们来赚钱的,不是来修复bug的,企业的天职就是追求利润,有利润了,自然有就业,有员工,有纳税,就是对国家做贡献。那么该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呢,让你敲的代码尽可能少的bug,尽可能少的返工,就技术角度来讲,自然是往好的代码上靠拢,什么是好的代码,符合六大原则,开闭、单一职责,这个角度来讲,设计模式也是一系列原则的集合体,比如策略模式、简单工厂模式,将变化封装。另一方面,技术人员需要懂一些业务逻辑(并不是代码层面的,而是产品方面的)、懂一些产品、运作逻辑,从而能够在稍微大一点、广阔一点的角度不犯错,随着时代的发展,纯粹的技术人员大概就是一个工具人了。最近开发,遇到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大多数是那种本可以避免的问题,前车之鉴吧,成功的经验就是能够避开那些失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