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更新啦,持续更新!这周末回老家参加妹妹的婚礼,喜宴上和转行进入计算机行业1年多的老弟,聊了不少最近他的现状情况,发现和我刚毕业一两年那会情况类似。
这里做一下聊天的总结和分享,希望能帮助到遇到类似,工作2年左右的刚入行互联网的猿猿们。不一定对,只是分享下思考。
先仔细看下,最近下面这张挺火的图
计算机科学/互联网行业/移动互联网/IT行业 等名词,不同人的讨论的名字可能有出入,但是就是当前所处的这个大环境的,这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辅以统计,设计,逻辑推导,软件编程等相关性能力,然后再通过产业或商业的工程化推进,将信息科技技术融入老百姓日常方方面面生活的一个这么现状,我们已经离不开当下这种信息化社会形态了。
其实,换做我们今天讨论的背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切入了计算机领域,从事直接或相关的工作了,其个人的发展阶段和上面这个图其实也是非常像的。
阶段1
工作头2年,差不多都处在一个学徒修炼基本工的阶段,需要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状态,转化成为工作菜鸟的进阶。
而且由于计算机行业是工程科学与社会生产力高度结合的一个行当,且从业人员往往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水平,所以基本上所有刚入行的新手都会觉得:‘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根本学不完;只会照着用,讲不出来道理;同组里的牛人太多了,不光学校学历好,人更是牛逼一般的聪明和勤奋;等等等’。
这个阶段,我现状回想起来,其实没有啥好分享的建议。如果有我能想到的捷径,那就是干,因为除了闷着头干,真的想不到其他的了~
-
东西多,别人学一遍,我就搞两遍;
-
别人8点下班,我就10点下班;
-
别人编程逻辑思维好,我就是绕不过来,那就学会debug, 一步步的调试看变量的变化;
-
别人学历高,学校好,这个我到并不在意,搞定组长或师兄安排给你的活才是当先最重要的事情;
-
别人坐地铁玩手机,我就抱本技术书看,如果北京地铁太挤了,那就换成电子pdf版的技术书,举起手机看;
虽然没有啥捷径好分享,但是经过死磕,这个工作阶段的finish,我理解是有一个明确标识的。就是你的同事或主管对你的信任,“嗯,靠谱”,“好,交给你,放心”。
差不多从一个助理工程师,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工程师了,简单的初级的任务,你一个人已经可以hold住了,时不时的还比能够表现出一些闪光点更好。
阶段2
然后再之后,你需要从一名靠谱的小伙子,进阶成为能打硬仗的小伙子。
这时候除了勤奋,还需要一些悟性了。需要开始关注,如何提供对软件的更深入的理解,更复杂问题的最优方式解,要开始考虑扩展性、模块化、对内的内聚性和对外的单一职责,如何在自己代码里实现调用关系的分层设计,实现技术中间件的合理设计,从函数提供变为服务提供。
这阶段,我的建议是,除了闷着头干活,要坚持的持续性看一些技术书籍,理解一些系统框架实现背后的原理和设计思路。
渐渐的,你会感觉到,从码一堆ctrl+c ctrl+v 改吧改吧的纯实现业务功能,慢慢的转变为,边思考边设计边码代码的过程。
希望把自己的逻辑想法,通过合理的接口,或对外暴露的调用方式,来引导调用者去使用你的服务。
这时候你会觉得,编码好像也是一门艺术活了,需要你自己的设计思考在里面。
而这一阶段性 finish 的标识就是,你能够独立设计一个在特定场景特定领域下,一个相对复杂的中间性质的library或SDK,供你的同事或用户使用。
并且除了技术本身,需要去提升对业务的理解能力,尝试去理解需求背后的逻辑,或者就是在砍需求的时候,向产品经理发起你的argu, 表达出你的观点和你的理解,这一阶段,最忌讳的就是还停留在阶段1,只想更好的干活,但是没有自己对业务,对用户,对产品功能的理解。
阶段3
问题变的越来越好玩了,这时候差不多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人可能会迷茫,纠结,压力大,考虑跳槽,有了女朋友,有了想买房子的膨胀想法,想养个狗等等问题。
这个时候,如果说前2个阶段,是最靠个人努力的工作阶段,那么接下来的阶段,才是真正每个人选择的自己工作、生活轨迹的一系列决策组合的阶段。
对自己的工作、职业、技术栈、公司认可度、人生意义、扎根城市、生命另一半 都会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这个阶段因人而异,而且很多时候也和个人的运气有关系,大多数人会作出不一样的人生选择选项,按下不同press按钮,社会的多样化,职业轨迹的多样化,在这个阶段开始分化爆发。
如果说前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差不多也就1~2年时间,那么 阶段3 的时间持续,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而且每个人开始思考,生活(家庭)、个人、工作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继续鸡血式的加班加点的工作,看着日益稀疏的头发,发福的啤酒肚,还是权衡时间多陪陪女友或家人,睡眠与健身,工资与股票,房贷与存款理财,各种生活点滴已经无法让一天24小时里只是努力工作了,成长阶段本身迫使你需要去在过多纬度上面去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角色责任。
说回今天的标题
对于去大厂还是去小厂(老弟问的一个问题),甚至是创业性公司,目前我经历的理解,如果有好的机会,所有的类型,都可以尝试去体验体验,不用太过纠结,哪里能提高自己就可以去,而真正迈出那一步去 or 不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决定。重要要关注下自己的内心,警惕冰山效应,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事物的非常小的一面,不要陷入围城效应。
小公司有有小公司的简单,大公司有大公司的细化专业性,创业性公司有热情之心和真正为用户掏心窝子的热情。
而且创业公司总会发展成小公司,小公司早晚会发展成大公司,不用去吐槽大公司的官僚和组织低效,也不用去吐槽小公司的拿来主义,这些都是顺应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应该去吸收,去收获,去辨识,去分析,去接纳每种公司阶段性的特性,收获为自己的认知理解、技术沉淀、执行处理能力,而不必关于care 公司规模的具体大与小,因为自己真的对一个公司的影响力是非常非常有限。
而薪资是伴随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附带产物,绝大多数时间,它是和自己的价值成正比的,这里的价值可以简单理解为 自己对他人,对团队,对公司的价值,不用太过盯着这个。
如果工资持续没有上涨或朋友圈子持续的和去年没啥太大变化,说明你对别人的价值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产生较大变化,跳槽需要涨工资,但是也要相对的看。薪资变化较小,可能说明你已经很久没有跳出舒适圈了,或者真的跳出来也快奄奄一息,你个人的能力提高、你的社交边界,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并没有产生太大变化。
这时,你需要自己向内思考,去对标上一阶段的自己,去量化自己,通过结果对比反馈自己的成长差值,然后去想,接下来的action如何去改变,去精进自己,然后才是跳槽与应聘技巧。
这样就不会纠结,我要去大厂还是去小厂?我在这工公司呆了3年了,要不要换一换?加班太猛,有点吃不消,过了年发了年终奖,骑驴找马去找一找?
其实做好在当下环境最好的自己,去吸收当下这里的所有优秀特质是非常重要的。我厂有这毛病那毛病,但那些小毛病不应该堵住你眼睛,你的眼睛应该是去找去看当下团队里优秀的,值得你学习的一个一个的case,逐个去掌握。
有一天,而当你真的发现了别处让你感兴趣,薪资待遇又很不错,并能够使心里燃起像发动机一样的热火的事情时,那也不用太纠结和犹豫,管他大厂小厂,空杯心态,放下身段,保持谦卑和努力,真的跳槽过去,也无非也就是一个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