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病之秋少言多饮


    秋季是一年中由热向冷的过渡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肃杀之气”易侵入机体,所以古人称秋季是个“多病”的时节。

     

    秋燥最常见

     

    这个季节,能少说话就少说两句,别老“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别小看了这一点,它也能防燥呢。

    所谓秋燥,就是指因空气干冷而引发的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秋季又是个易过敏的季节,秋季空气干燥,过敏源也比较多,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常引发哮喘。

    避免秋燥应规律饮食:第一,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东西;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喝甜味饮料。第二,多吃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矿物质的东西,促进排便。因为长期便秘,“火”发不出去,自然灼烧津液了。第三,多运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津液自然充溢。第四,饮食宜偏寒凉,而温热类如羊肉、狗肉、虾、韭菜等少吃为妙。寒凉食物很多:豆腐、黑豆、梨、银耳、芝麻、百合等等。

     

    秋季需防抑郁

     

    秋风萧瑟,秋雨凄凉。的确,深秋时节,红衰翠减,百花凋零,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如果遇上秋风秋雨的不好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大量增多。“褪黑激素”的增多,就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偷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

    有效预防或减轻“秋愁”这种不良情绪的办法就是起居要有规律,注意体育锻炼,同时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和豆类等)。在情绪低落时,可适当饮些咖啡、绿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从而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秋雨连绵之时,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季节更替易发旧病

     

    研究表明,季节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在季节交替时最易发生;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节发作;慢性肾炎、溃疡病多发于11月至翌年3月;据观察,58%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可在三天前预感天气的变化,尤其对寒潮的入侵更为敏感。而体内各控制系统对初春或深秋多变气候的应变能力,至少需要几个星期才能真正调节配合好。有慢性病灶的人则容易发病,精神病、眩晕症、胆石症等病都有发作和加重的可能。

     

    预防秋病有方法

     

    “多病之秋”虽很恼人,但也绝不是无法防范。例如,可通过下述食疗来预防和治疗秋燥: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汤服;梨汁、生姜汁、萝卜汁各50克饮服;可通过保温理疗来预防胃病复发和加重:每晚睡觉之前,将自做的保温带(或用热水袋替代)放在胃部,时间为10-20分钟。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秋季要少食新鲜鱼虾,减少外出,尤其要少在枯草多的地方逗留。

    当然,预防秋季病症,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自我保健,积极防治慢性疾病,做到“无病可发”;平时衣食住行要合乎健康要求,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 相关阅读:
    sqlserver中判断表或临时表是否存在
    Delphi 简单方法搜索定位TreeView项
    hdu 2010 水仙花数
    hdu 1061 Rightmost Digit
    hdu 2041 超级楼梯
    hdu 2012 素数判定
    hdu 1425 sort
    hdu 1071 The area
    hdu 1005 Number Sequence
    hdu 1021 Fibonacci Again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op/p/24705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