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思索好久才准备开始写这篇文章,总觉得有点百感交集。
现在其实是初赛前,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机房,其他人都还在考试,没有来机房,只有我一个人咕了英语考试溜出来了。
看着空荡荡的机房,我静静地想。
想着想着有点伤感,抓紧写吧,不然眼泪要流出来了。
记忆的起点
这是一切的起点,是我第一次坐在机房里,看到的第一幅关于OI的画面。
顾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个OJ的由来,讲了一届很强的前辈。
当时懵懵懂懂没有一点概念,只知道这届前辈居然会搭网站,好厉害。
第一次的集训
第一次的集训就在我看到这个OJ起,就正式开始了。
我第一次听说了NOIP,第一次学会了a+b,第一次编译了代码,第一次提交并且通过了题目。
由于之前有着一点的编程基础,实力在机房里也还是数一数二的。
虽然我以前从来没有在暑假补过课,觉得集训还是比较累的。
但是在这14天的集训里,我已经被算法的魅力吸引了。
其中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汉诺塔问题了。
本来这应该是我一直搞不懂的问题,但是居然被一个简单的递归算法给解决了,而且详细输出了每一步该怎么走。
估计那时开始,我这一整个高中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了。
第一次初赛
第一次的初赛就在那年的10月多的时候,考了一次初赛,拿了42分,现在看来很差,但是在当时来说却是不得了的成绩了,还被路中教练夸了(嘿嘿)。
过了没多久,看到高二学长陆陆续续也退了竞赛,当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总觉得学长的机房里面死气沉沉的,感觉他们都很沮丧。
初赛不久,我们高一届也进了高二的机房,开始一起竞赛了。
第一次的外出集训
第二年(也就是18年初)的寒假,我们第一次和路中一起出去补课。
当时去的是杭电附近,请了Clairs来给我们讲课。
当时也没什么概念,但是听lhl说是一个很强的人。
集训的几天住在酒店里,自由度很高,也很开放,这几天真的就当做是旅游了。
其中有一天晚上玩的太嗨了被教练教育了,当时也没什么概念,只觉得拿1=应该不难(听别人说多了),也没太在意。
这几天Claris讲的题难度都很高,我们都是迷迷糊糊抄着题解过去的,不过这次途中听说了Claris的很多事迹,热情被很大一部分激发了。
于是返程之后就开始认真对待这门竞赛了。
之前的确是稀里糊涂地学,稀里糊涂地做题,没有任何概念。
疯狂地刷题
回来之后到第二次初赛之前,我开始玩了命地刷题。学校不让带电脑,但是我偷偷带,于是每天在被窝里刷题到1点,又早上5点起来复习板子,学了很多东西(虽然很基础,但当时按照正常进度是不可能学会的)。
周末在家,寒暑假,我都是摸掉了作业就刷题,往往刷到1点左右,最迟刷到4点,其实对自己影响很不好,就因为那段时间熬夜,导致我记忆力很差。
第二次初赛/第一次NOIP
运气好进了复赛,终于体验到了停课的生活。
到温岭中学去膜神仙,体验了别人家的机房的感觉,到sxyz见真神,见到了zyy,wzp等真神仙,被sxyz的学习氛围震撼,同时下定决心努力。
但是很遗憾只差9分就拿到省一。。
高三摸鱼
很颓废的一段时间,虽然还在学习竞赛,但是在机房摸鱼的时间很多。文化课又没有好好学,在机房整天摸鱼还影响别人,我自己都惭愧。
第三次初赛/第一次CSP
在初赛前终于恢复了状态开始努力刷题了,也运气好压线进了CSP。
第二次,和高二学弟一起去了sxyz,不过可能因为人多,这次反而没上次有感觉了。
CSP也爆冷,题目很不合我的胃口,很难,差80多分一等。无望回来高考。
正式退役
其实不能说是退役,现在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大学参加ACM。OI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起点,因为OI,我认识了很多本来不认识的人,我了解了很多我本来不可能涉足的领域,也由此找到了我一生可能追寻的目标。OI虽告一段落,但是我却从未停下攀登算法之巅的脚步。我与算法竞赛的缘分从进入高中校门开始,我希望也会伴随着我的一生。
Coding you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