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 SRE》读后感


    Google SRE 封面

    国庆长假,出门太堵,遂待在魔都,花了三天时间将《Google SRE》中文版翻了一遍,好书一本,不管是开发人员、运维人员还是架构师,都可以读一读,受益匪浅的。

    鉴于自己是做开发的,所以对于运维相关流程化的内容没有涉猎。不过这部分内容对于运维leader应当是大有裨益的。

    一、SRE是个全能手,DevOps的实践者

    SRE全称: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翻译过来就是:站点可靠性工程师。SRE的职责确保站点的可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对站点涉及的系统、组件熟悉,需要关注生产运行时的状态,为此,他需要有很多工具和系统支撑其完成上述工作,比如自动化发布系统,监控系统,日志系统,服务器资源分配和编排等,这些工具需要他们自己完成开发和维护。

    SRE是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全能手,需要懂服务器基础架构、操作系统、网络、中间件容器、常用编程语言、全局的架构意识、非常强的问题分析能力、极高的抗压能力(以便沉着高效地排障),他们还需要懂性能调优理论...

    SRE的工作是Develop+Operate的结合,SRE是DevOps的实践者,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和传统运维工程师差不多:发布、部署、监控、排障,目标一致。但是SRE的手段更加自动化,更高效,这种高效来源于自动化工具、监控工具的支撑,更因为其作为这些工具的开发者,不断优化和调整,使整个工具箱使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这也是DevOps的魅力所在。

    二、分布式环境运维大不同于传统运维

    我的理解:在分布式环境下,系统的复杂度增大、维护目标增多,按照传统的手工或者半自动维护来做,是不行的。所以,需要转变思路:

    事务性的工作工具化。比如:版本发布、服务器监控;

    让系统自反馈。完善的监控告警机制,完善的日志记录和分析体制,可视化系统的健康状态,使得系统变得可追踪和调校;

    分布式策略应对巨量运维对象。负载均衡、流控、数据完整性、批处理的变得不一样,需要重新设计和实践。同时,更要重视连锁式故障。

    三、分布式系统的核心——分布式共识

    分布式共识问题是指“在不稳定的通信环境下一组进程之间对某项事情达成一致的问题”。

    分布式共识系统可以用来解决:领头人选举、关键共享状态、分布式锁等问题。或者绝对点,所有的分布式问题都应当考虑到分布式共识的问题。

    分布式共识的理论基础和实现都不是很好理解,抽时间搞清楚是大有裨益的,这里罗列一下几个关键词:

    拜占庭问题

    可复制状态机

    Paxos算法

    Zookeeper

    Chubby

    四、监控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监控是SRE眼睛的延伸。

    监控系统应当解决两个问题:现象(什么东西出故障了?),原因(为什么出故障?)

    现象—— 用户可感知的现象,比如:登陆不了、支付订单变慢;

    原因—— 造成现象的潜在因素,可能只是中间因素或者相关因素,并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需要SRE介入分析并确定。比如:login 服务CPU超过警戒值,订单服务器的CLOSE_WAIT状态的TCP链接数猛增等等。

    四个黄金指标:时延、流量(PV)、错误、饱和度(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前三个是对服务进行监控,后一个是对服务器进行监控,当然也可以包含容器的状态监控,比如线程池、GC等。

    几条箴言:

    指标简化到不能再简化

    关注长尾现象,要时延分布,而不是平均时延

    慎重发出紧急警报,预防“狼来了”现象,紧急警报都是课操作的,且不能惯性得出结论的问题

    警报不要重复,避免浪费SRE的注意力

    五、排障

    定位故障点。合理判定问题的严重程度,尝试尽快恢复服务或者缓解问题。

    借助监控工具和日志工具检查系统或者服务状态。服务时延和错误率、系统资源使用状态情况、日志统计分析

    逐层检查和分解问题,解析问题现象,不断假设/验证地进行诊断,找到根本原因

    六、发布

    自动化发布应当作为基础设施,第一优先级建设,他的重要性和自动化测试一样。之前参加的“软件工程的精益化管理”课程实验中,实践证明了自动化工具的威力很大,能够明显提升整个团队的生产力。

    关于自动化发布的内容和分享网上非常多,而且国内各大互联公司分享出来的材料也是汗牛充栋,用到是可以学习。

    七、反思 and 总结

    这两个优点对于SRE很是重要,反思使得SRE从失败中学习教训,总结使SRE从时间中获得经验,个人和团队需要学习和践行这种精神,但是对事不对人。

    Google的做法是:时事后总结机制。

    避免指责,提供建设性意见,充满正能量

    时候总结报告需要评审,避免低质量的时候总结带来负面影响

    google的事后总结模板

    八、追本溯源、怀疑一切

    SRE是天生怀疑论者,怀疑一切,眼见为实,追本溯源是本性,感觉自己的性格还蛮适合的~

    九、拥抱风险

    传统运维是厌恶风险的,但是开发和产品却更关注变化速度,他们都希望迭代速度越快越好,但是这回给系统运行带来风险,所以这天生是矛盾。

    为了解决风险和变化的矛盾,google提出了SLI-->SLO-->SLA的机制。

    SLI——服务质量指标,如:延时、吞吐量、错误率、可用性等

    SLO——服务质量目标,服务的某个SLI的目标值,或者目标范围。比如:SLI<=目标值,min=

    SLA——服务质量协议(Agreement),服务(SRE)和用户(开发、产品)之间的一个明确的、或者不明确的协议,描述了在达到或者没有达到SLO之后的后果。或者可以转化为先行的KPI,比如系统可用性99.99%等。

    开发和运维针对某个系统协商好一个SLA后,大家有一个量化的指标,一旦出现冲突时,算一下,看看是否违反SLA,如果违反,那么就升级走流程。这样既灵活,也有章可循。如果开发团队牛逼,代码质量高或者运气好,你可以迭代快,反之你需要慢点来,间接地,大家都对线上系统负责了。

    十、反直觉的真理

    1、不要承诺你的系统100%可靠。

    因为这样会要其他人过分依赖于你,一旦你出问题,那么将成为众矢之的,相反的,你应当对自己的系统了如指掌,比如能承受的压力,可用性目标,一些明显的坑,一些不支持的属性等,广而告之。

    2、有意识地破坏你的系统

    不同于演练,而是真实生产系统,在可控范围内,人为制造故障,然后在有人值守的情况下,找到系统的短板和问题。这样等到真正的故障来临时,可以有章可循,快速解决问题。

    主动暴露自己的不足好于别人突然揭发你,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及时纠正不足。



    作者:daoqidelv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60cb877d9409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相关阅读:
    总结一下矩阵的基本操作
    洛谷|P4281 [AHOI2008]紧急集合 / 聚会
    CQYZ OJ|Contest 133|祖孙询问
    博客主题分享
    USACO1.1|黑色星期五Friday the Thirteenth
    USACO1.1.2|贪婪的送礼者
    POJ1664|DFS水题
    树状数组的区间查询与区间修改
    N0lP2018爆零记录
    A了一道dijkstra板子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netwo/p/915559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