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TCP为什么需要进行三次握手(白话)


    引用:http://www.cnblogs.com/yuilin/archive/2012/11/05/2755298.html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TCP三次握手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 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 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通过这样的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起可靠的双工的连接,开始传送数据。

    三次握手的最主要目的是保证连接是双工的,可靠更多的是通过重传机制来保证的。 

        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进行三次握手来保证连接是双工的呢,一次不行么?两次不行么?我们举一个现实生活中两个人进行语言沟通的例子来模拟三次握手。

    第一次对话:

       老婆让甲出去打酱油,半路碰到一个朋友乙,甲问了一句:哥们你吃饭了么?

    结果乙带着耳机听歌呢,根本没听到,没反应。甲心里想:跟你说话也没个音,不跟你说了,沟通失败。说明乙接受不到甲传过来的信息的情况下沟通肯定是失败的。

    如果乙听到了甲说的话,那么第一次对话成功,接下来进行第二次对话。

    第二次对话:

       乙听到了甲说的话,但是他是老外,中文不好,不知道甲说的啥意思也不知道怎样回答,于是随便回答了一句学过的中文 :我去厕所了。甲一听立刻笑喷了,“去厕所吃饭”?道不同不相为谋,离你远点吧,沟通失败。说明乙无法做出正确应答的情况下沟通失败。

    如果乙听到了甲的话,做出了正确的应答,并且还进行了反问:我吃饭了,你呢?那么第二次握手成功。

    通过前两次对话证明了乙能够听懂甲说的话,并且能做出正确的应答。接下来进行第三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

    甲刚和乙打了个招呼,突然老婆喊他,“你个死鬼,打个酱油咋这么半天,看我回家咋收拾你”,甲是个妻管严,听完吓得二话不说就跑回家了,把乙自己晾那了。乙心想:这什么人啊,得,我也回家吧,沟通失败。说明甲无法做出应答的情况下沟通失败。

    如果甲也做出了正确的应答:我也吃了。那么第三次对话成功,两人已经建立起了顺畅的沟通渠道,接下来开始持续的聊天。

    通过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对话证明了甲能够听懂乙说的话,并且能做出正确的应答。

    可见,两个人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这三次对话的过程是必须的。

    同理对于TCP为什么需要进行三次握手我们可以一样的理解:

    为了保证服务端能收接受到客户端的信息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而进行前两次(第一次和第二次)握手,为了保证客户端能够接收到服务端的信息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而进行后两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握手。


    总结:怎么样才能保证连接是可靠的?

    甲问乙一个问题;

    乙正确回答,同时问甲一个问题;

    甲正确回答问题。

  • 相关阅读:
    Oracle数据库链Database links
    记录中文字符的烦恼
    oracle游标应用难点 sys_refcursor 和 cursor(转)
    C# Delegate类
    Oracle_merge into 中 using 后的查询表如果有参数的情况
    C# partial
    Excel快捷键
    时间格式的问题
    Ref_cursor
    .Net 引用命名空间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zbbody/p/283586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