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模式是将一类对象的功能操作进行抽象,一般来说,这些对象有相同的方法,所以这类对象有着类似的操作,我们通过抽象,就可以定义出一个命令对象,通过 这样的方式,用户程序在使用的时候,只与该命令对象打交道,而不用与一类对象打交道,降低了耦合性,提高了程序设计的灵活性。
命令模式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命令模式结构图
Command:
定义命令的接口,声明执行的方法。
ConcreteCommand:
命令接口实现对象,是“虚”的实现;通常会持有接收者,并调用接收者的功能来完成命令要执行的操作。
Receiver:
接收者,真正执行命令的对象。任何类都可能成为一个接收者,只要它能够实现命令要求实现的相应功能。
Invoker:
要求命令对象执行请求,通常会持有命令对象,可以持有很多的命令对象。这个是客户端真正触发命令并要求命令执行相应操作的地方,也就是说相当于使用命令对象的入口。
Client:
创建具体的命令对象,并且设置命令对象的接收者。注意这个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客户端,而是在组装命令对象和接收者,或许,把这个Client称为装配者会更好理解,因为真正使用命令的客户端是从Invoker来触发执行。
代码:
public interface ICommand { void execute(); } public class ConcreteCommand : ICommand { private Receiver receiver = null; public ConcreteCommand(Receiver r) { this.receiver = r; } public void execute() { this.receiver.aciton(); } } public class Receiver { public void aciton() { Console.Write("执行!!!"); } } public class Invoker { private ICommand iCommand; public void setCommand(ICommand iCommand) { this.iCommand = iCommand; } public void action() { this.iCommand.execute(); } }
调用:
Invoker invoker = new Invoker(); Receiver receiver = new Receiver(); ICommand command = new ConcreteCommand(receiver); invoker.setCommand(command); invok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