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一直被认为是最难理解的一种算法思想,什么重叠子问题、动态转移方程、最优子结构等等,一听就高深莫测,没有往下学习下去的动力
一、初识动态规划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先上一个经典的例子。那就是耳熟能详的斐波那契数列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问题的定义。
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如下: 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 0,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它以递归的方法来定义: F(0)=0,F(1)=1, F(n)=F(n-1)+F(n-2)(n>=2,n∈N*)
- 递归解决:
这个例子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用递归的方式来实现,毕竟斐波那契数列是用递归来定义的。我们来看一下代码实现。
def fibs(n): if n<2: return n return fibs(n-1)+fibs(n-2)
C#实现
public static int Foo(int i) { if (i <= 0) { return 0; } else if (i > 0 && i <= 2)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Foo(i - 1) + Foo(i - 2); } }
这样是不是很简单。我们接下来看一下调用的递归树。我们以fibs(6)为例。
其中每个结点表示要计算的斐波那契数列的第几项,我们可以从上图发现,会出现许多重复计算的问题,比如fib(4)就计算了两次。这样就会带来时间和空间上的消耗,那我们有什么方式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递归中的“备忘录”功能来解决。我们来看一下代码如何实现。
二、用动态规划解决
我们把整个求解过程分为n个阶段,每个阶段去求解数列对应项的值。我们在解决当前问题时,也就是求解该对应项的值的时候,会依赖过去的状态,也就是前面几项的值来计算。比如我们在求解fibs(6)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fibs(5)和fibs(4)这两项。 我们来定义一个数组,来记录每项的状态。我们也叫做状态转移矩阵。 按照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
F(0)=0,F(1)=1 F(n)=F(n-1)+F(n-2) (n>=2)
我们可以看到F(n)的值只与他的前两个状态有关。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他的前两个状态,就可以求出F(n)。
- 初始化值F(0)=0,F(1)=1,我们直接放入数组中。
- 要想计算F(2),我们需要知道F(0)和F(1),因为上一步已经放入数组中,我们直接拿来用就好了,然后把F(2)的结果放入数组中。
- 要想计算F(3),我们需要知道F(2)和F(1),因为F(2)和F(1)已经存在数组里了,我们直接拿来用就好了,然后把F(3)的结果放入数组中。
....
依此类推,知道计算到n为止。整个状态转移矩阵就计算好了。如下图所示。我们以求解F(5)为例。
下面我们直接看代码实现,这样比较简单明了。
def fibs(n): if n<2: return n dp=[0 for _ in range(n+1)] dp[0]=0 dp[1]=1 for i in range(2,n+1): dp[i]=dp[i-1]+dp[i-2] return dp[n] print(fibs(6))
上面的代码是不是很简洁明了。这就是一种用动态规划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把问题分解为n个阶段,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求解。然后通过当前状态,来求出下一个状态,动态的往前推进,这是不是还挺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