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 IO模式及 select、poll、epoll详解


    讨论Linux环境下的network IO。

    一、概念说明

      1、内核态(内核空间)和用户态(用户空间)的区别和联系?

        用户空间是用户进程所在的内存区域,系统空间是操作系统所在的内存区域。

        为了保证内核的安全,处于用户态的程序只能访问用户空间,而处于内核态的程序可以访问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2、文件描述符fd

        Linux将所有设备都当做文件来处理,文件描述符来标识每个文件对象。

        当程序打开一个现有文件或者创建一个新文件时,内核向进程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

      3、缓存IO

        Linux的缓存IO机制中,操作系统会将IO的数据缓存在文件系统的页缓存中,也就是说,数据会先被拷贝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然后才会从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拷贝到应用程序的地址空间。

    二、IO模式

      对于一次IO访问(以read为例),数据会先被拷贝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中,然后才会从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拷贝到应用程序的地址空间。所以说,当一个read操作发生时,会奖励两个阶段:

      1、等待数据准备(Waiting for the data to be ready)

      2、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进程中(Copy the data from kernel to the process)

      linux系统产生了下面五种网络模式的方案:

      1、阻塞IO(blocking IO)

      2、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

      3、IO多路复用(IO multiplexing)

      4、信号驱动IO(signal driven IO)不常用

      5、异步IO (asynchronous IO)

    三、集中IO

      1、阻塞IO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recvfrom这个系统调用,kernel就开始了IO的第一个阶段:准备数据(对于网络IO来说,很多时候数据在一开始还没有到达。比如,还没有收到一个完整的UDP包。这个时候kernel就要等待足够的数据到来)。这个过程需要等待,也就是说数据被拷贝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在用户进程这边,整个进程会被阻塞(当然,是进程自己选择的阻塞)。当kernel一直等到数据准备好了,它就会将数据从kernel中拷贝到用户内存,然后kernel返回结果,用户进程才解除block的状态,重新运行起来。

        所以,blocking IO的特点就是在IO执行的两个阶段都被block了。

      2、非阻塞IO

        Linux下,可以通过设置socket使其变为non-blocking。当对一个non-blocking socket执行读操作时:

        当用户进程发出read操作时,如果kernel中的数据还没有准备好,那么它并不会block用户进程,而是立刻返回一个error。从用户进程角度讲 ,它发起一个read操作后,并不需要等待,而是马上就得到了一个结果。用户进程判断结果是一个error时,它就知道数据还没有准备好,于是它可以再次发送read操作。一旦kernel中的数据准备好了,并且又再次收到了用户进程的system call,那么它马上就将数据拷贝到了用户内存,然后返回。

        所以,nonblocking IO的特点是用户进程需要不断的主动询问kernel数据好了没有。

      3、IO多路复用

        IO multiplexing就是我们说的select,poll,epoll,有些地方也称这种IO方式为event driven IO。select/epoll的好处就在于单个process就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的IO。它的基本原理就是select,poll,epoll这个function会不断的轮询所负责的所有socket,当某个socket有数据到达了,就通知用户进程。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select,那么整个进程就会被block,而同事,kernel会 “监视”所有select负责的socket,当任何一个socket中的数据准备好了,select就会返回。这个时候用户进程再调用read操作,将数据从kernel拷贝到用户进程。

         所以,IO多路复用的特点是通过一种机制一个进程能同时等待多个文件描述符,而这些文件描述符(套接字描述符)其中的任意一个进入就绪状态,select()函数就可以返回。

         这里需要使用两个system call(select 和 recvfrom),而blocking IO只调用了一个system call(recvfrom)。但是,用select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connection。

         如果处理的连接数不是很高的话,使用select/epoll的web server不一定比使用mutil-threading + blocking IO的web server性能更好,可能延迟还更大。select/epoll 的优势并不是对于单个连接能处理得更好,而是在于性能更多的连接。

      4、异步IO

        

        用户进程发起read操作之后,立刻就可以开始去做其它的事。而另一方面,从kernel的角度,当它受到一个asynchronous read之后,首先它会立刻返回,所以不会对用户进程产生任何block。然后,kernel会等待数据准备完成,然后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当这一切都完成之后,kernel会给用户进程发送一个signal,告诉它read操作完成了。

    四、IO多路复用之select、poll、epoll详解

      select,poll,epoll都是IO多路复用的机制。I/O多路复用就是通过一种机制,一个进程可以监视多个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读就绪或者写就绪),能够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但select,poll,epoll本质上都是同步I/O,因为他们都需要在读写事件就绪后自己负责进行读写,也就是说这个读写过程是阻塞的,而异步I/O则无需自己负责进行读写,异步I/O的实现会负责把数据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

      1、select

        select函数监视文件描述符,调用后select函数会阻塞,直到有描述符就绪,或者超时,函数返回,当select函数返回后,就可以遍历描述符,找到就绪的描述符。

        select的一个缺点在于单个进程能够监视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也存在最大限制,在Linux上一般为1024,可以通过修改宏定义甚至重新编译内核的方式提升这一限制。但是这样也会造成效率的降低。

      2、poll

        没有最大限制(但是数量过大后性能也是会下降)。和select函数一样,poll返回后,需要轮询来获取就绪的描述符。

        select和poll都需要在返回后,通过遍历文件描述符来获取已经就绪的socket。事实上,同时连接的大量客户端在同一时刻可能只有很少的就绪状态,因此随着监视的描述符数量的增长,其效率也会线性下降。

      3、epoll

        相对于select和poll来说,epoll更加灵活,没有描述符限制。epoll使用一个文件描述符管理多个描述符。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3063859?utm_source=tag-newest#articleHeader0

    http://www.imooc.com/article/265871

    首先我们来定义流的概念,一个流可以是文件,socket,pipe等等可以进行I/O操作的内核对象。
    
        不管是文件,还是套接字,还是管道,我们都可以把他们看作流。
    
        之后我们来讨论I/O的操作,通过read,我们可以从流中读入数据;通过write,我们可以往流写入数据。现在假定一个情形,我们需要从流中读数据,但是流中还没有数据,(典型的例子为,客户端要从socket读如数据,但是服务器还没有把数据传回来),这时候该怎么办?
    
    阻塞:阻塞是个什么概念呢?比如某个时候你在等快递,但是你不知道快递什么时候过来,而且你没有别的事可以干(或者说接下来的事要等快递来了才能做);那么你可以去睡觉了,因为你知道快递把货送来时一定会给你打个电话(假定一定能叫醒你)。
    
    非阻塞忙轮询:接着上面等快递的例子,如果用忙轮询的方法,那么你需要知道快递员的手机号,然后每分钟给他挂个电话:“你到了没?”
    
        很明显一般人不会用第二种做法,不仅显很无脑,浪费话费不说,还占用了快递员大量的时间。
        大部分程序也不会用第二种做法,因为第一种方法经济而简单,经济是指消耗很少的CPU时间,如果线程睡眠了,就掉出了系统的调度队列,暂时不会去瓜分CPU宝贵的时间片了。
    
        为了了解阻塞是如何进行的,我们来讨论缓冲区,以及内核缓冲区,最终把I/O事件解释清楚。缓冲区的引入是为了减少频繁I/O操作而引起频繁的系统调用(你知道它很慢的),当你操作一个流时,更多的是以缓冲区为单位进行操作,这是相对于用户空间而言。对于内核来说,也需要缓冲区。
    
    假设有一个管道,进程A为管道的写入方,B为管道的读出方。
    
    假设一开始内核缓冲区是空的,B作为读出方,被阻塞着。然后首先A往管道写入,这时候内核缓冲区由空的状态变到非空状态,内核就会产生一个事件告诉B该醒来了,这个事件姑且称之为“缓冲区非空”。
        但是“缓冲区非空”事件通知B后,B却还没有读出数据;且内核许诺了不能把写入管道中的数据丢掉这个时候,A写入的数据会滞留在内核缓冲区中,如果内核也缓冲区满了,B仍未开始读数据,最终内核缓冲区会被填满,这个时候会产生一个I/O事件,告诉进程A,你该等等(阻塞)了,我们把这个事件定义为“缓冲区满”。
    
    假设后来B终于开始读数据了,于是内核的缓冲区空了出来,这时候内核会告诉A,内核缓冲区有空位了,你可以从长眠中醒来了,继续写数据了,我们把这个事件叫做“缓冲区非满”
        也许事件Y1已经通知了A,但是A也没有数据写入了,而B继续读出数据,知道内核缓冲区空了。这个时候内核就告诉B,你需要阻塞了!,我们把这个时间定为“缓冲区空”。
    
    这四个情形涵盖了四个I/O事件,缓冲区满,缓冲区空,缓冲区非空,缓冲区非满(注都是说的内核缓冲区,且这四个术语都是我生造的,仅为解释其原理而造)。这四个I/O事件是进行阻塞同步的根本。(如果不能理解“同步”是什么概念,请学习操作系统的锁,信号量,条件变量等任务同步方面的相关知识)。
    
        然后我们来说说阻塞I/O的缺点。但是阻塞I/O模式下,一个线程只能处理一个流的I/O事件。如果想要同时处理多个流,要么多进程(fork),要么多线程(pthread_create),很不幸这两种方法效率都不高。
        于是再来考虑非阻塞忙轮询的I/O方式,我们发现我们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流了(把一个流从阻塞模式切换到非阻塞模式再此不予讨论):
    while true {
    for i in stream[]; {
    if i has data
    read until unavailable
    }
    }
        我们只要不停的把所有流从头到尾问一遍,又从头开始。这样就可以处理多个流了,但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好,因为如果所有的流都没有数据,那么只会白白浪费CPU。这里要补充一点,阻塞模式下,内核对于I/O事件的处理是阻塞或者唤醒,而非阻塞模式下则把I/O事件交给其他对象(后文介绍的select以及epoll)处理甚至直接忽略。
    
        为了避免CPU空转,可以引进了一个代理(一开始有一位叫做select的代理,后来又有一位叫做poll的代理,不过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这个代理比较厉害,可以同时观察许多流的I/O事件,在空闲的时候,会把当前线程阻塞掉,当有一个或多个流有I/O事件时,就从阻塞态中醒来,于是我们的程序就会轮询一遍所有的流(于是我们可以把“忙”字去掉了)。代码长这样:
    while true {
    select(streams[])
    for i in streams[] {
    if i has data
    read until unavailable
    }
    }
        于是,如果没有I/O事件产生,我们的程序就会阻塞在select处。但是依然有个问题,我们从select那里仅仅知道了,有I/O事件发生了,但却并不知道是那几个流(可能有一个,多个,甚至全部),我们只能无差别轮询所有流,找出能读出数据,或者写入数据的流,对他们进行操作。
        但是使用select,我们有O(n)的无差别轮询复杂度,同时处理的流越多,没一次无差别轮询时间就越长。再次
    说了这么多,终于能好好解释epoll了
        epoll可以理解为event poll,不同于忙轮询和无差别轮询,epoll之会把哪个流发生了怎样的I/O事件通知我们。此时我们对这些流的操作都是有意义的。(复杂度降低到了O(1))
        在讨论epoll的实现细节之前,先把epoll的相关操作列出:
    
    epoll_create 创建一个epoll对象,一般epollfd = epoll_create()
    
    epoll_ctl (epoll_add/epoll_del的合体),往epoll对象中增加/删除某一个流的某一个事件
    比如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ADD, socket, EPOLLIN);//注册缓冲区非空事件,即有数据流入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DEL, socket, EPOLLOUT);//注册缓冲区非满事件,即流可以被写入
    epoll_wait(epollfd,...)等待直到注册的事件发生
    (注:当对一个非阻塞流的读写发生缓冲区满或缓冲区空,write/read会返回-1,并设置errno=EAGAIN。而epoll只关心缓冲区非满和缓冲区非空事件)。
    
    一个epoll模式的代码大概的样子是:
    while true {
    active_stream[] = epoll_wait(epollfd)
    for i in active_stream[] {
    read or write till
    }
    }
        限于篇幅,我只说这么多,以揭示原理性的东西,至于epoll的使用细节,请参考man和google,实现细节,请参阅linux kernel source。
  • 相关阅读:
    KMP的next[]数组
    [Gauss]HDOJ3976 Electric resistance
    [Gauss]POJ2065 SETI
    [Gauss]POJ2947 Widget Factory
    更好的 SQL 模式的 10 条规则
    BZOJ2460: [BeiJing2011]元素
    BZOJ2115: [Wc2011] Xor
    洛谷P3164 [CQOI2014]和谐矩阵
    POJ1222熄灯问题
    POJ1830开关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natian-ws/p/1078564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