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U 上下文切换


    前言

    LINUX完全注释中的一段话

    当一个进程在执行时,CPU的所有寄存器中的值、进程的状态以及堆栈中的内容被称 为该进程的上下文。当内核需要切换到另一个进程时,它需要保存当前进程的 所有状态,即保存当前进程的上下文,以便在再次执行该进程时,能够必得到切换时的状态执行下去。在LINUX中,当前进程上下文均保存在进程的任务数据结 构中。在发生中断时,内核就在被中断进程的上下文中,在内核态下执行中断服务例程。但同时会保留所有需要用到的资源,以便中继服务结束时能恢复被中断进程 的执行.

    进程上下文切换

    Linux 按照特权等级,把进程的运行空间分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分别对应着下图中。CPU特权等级的Ring0 和 Ring3。

     
    特权等级
    • 内核空间(Ring 0)具有最高权限,可以直接访问所有资源
    • 用户空间(Ring 3)只能访问受限资源,不能直接访问内存等硬件设备,必须通过系统调用陷入到内核中,才能访问这些特权资源。

    换个角度看,也就是说,进程即可以在用户空间运行,又可以在内核空间中运行。进程在用户空间运行是,被称为进程的用户态,而陷入内核空间的时候,被称为进程的内核态。

    从用户态到内核态的转变,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比如当我们查看文件内容时,就需要多次系统调用来完成:首先调用open()打开文件,然后调用read()读取文件内容,并调用write()将内容写到标准输出,最后再调用close()关闭文件。

    那么,系统调用的过程有没有发生CPU上下文切换呢?答案是肯定的。

    CPU寄存器里原来用户态的指令位置,需要先保存起来。接着,为了执行内核态代码,CPU寄存器需要更新为内核态指令的新位置。最后才是跳转到内核态运行内核任务。

    而系统调用结束后,CPU寄存器需要恢复原来保存的用户态,然后再切换到用户空间,继续运行进程,所以一次系统调用的过程,其实是发生了两次CPU上下文切换。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调用过程中,并不会涉及到虚拟内存等进程用户态的资源,也不会切换进程。这跟我们通常所说的进程上下文切换是不一样的。

    • 进程上下文切换,是指从一个进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运行。
    • 而系统调用过程中一直是同一个进程在运行。

    所以,系统调用过程通常称为特权模式切换而不是上下文切换。但实际上系统调用过程中,CPU的上下文切换还是无法避免的。

    进程上下文切换跟系统调用又有什么区别呢?

    1. 进程是由内核来管理和调度的,进程的切换只能发生在内核态。所以,进程的上下文不仅包含了虚拟内存、栈。全局变量等用户空间的资源,还包含了内核堆栈、寄存器等内核空间状态。因此,进程的上下文切换就比系统调用多了一步:在保存当前进程的内核状态和CPU寄存器之前,需要先把该进程的虚拟内存、栈等保存下来;而加载了下一进程的内核态后,还需要刷新新进程的虚拟内存和用户栈。

        2. Linux通过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来管理虚拟内存到物理内存的映射关系。当虚拟内存更新后,TLB也需要刷新,内存的访问也会随之变慢。特别是在多处理器系统上,缓存是被多个处理器共享的,刷新缓存不仅会影响当前处理器的进程,还会影响共享缓存的其他处理器的进程。

    显然,进程切换时才需要切换上下文,换句话说,只有在进程调度的时候,才需要切换上下文。Linux为每个CPU都维护了一个就绪队列,将获取进程(即正在运行和等待CPU的进程)按照优先级和等待CPU的时间排序,然后选择最需要CPU的进程,也就是优先级最高和等待CPU时间最长的进程来运行。

    进程在什么时候才会被调度到CPU上运行:

    1. 为了保证所有进程可以得到公平调度,CPU时间片被划分为一段段的时间片,这些时间片再被轮流分配给各个进程。这样,当某个进程的时间片耗尽了,就会被系统挂起,切换到其他正在等待CPU的进程运行。
    2. 进程在系统资源不足(比如内存不足)时,需要等到资源满足后才可以运行,这个时候进程也会被挂起,并由系统调度其他进程运行。
    3. 当进程通过随眠函数sleep这样的方法将自己主动挂起时,自然也会重新调度。
    4. 当有优先级更高的进程运行时,为了保证高优先级进程的运行,当前进程会被挂起,由高优先级的进程来运行。
    5. 当发生硬件中断时,CPU上的进程会被中断挂起,转而执行内核中中断服务程序。

    上下文切换机制分析

    linux中进程调度时, 内核在选择新进程之后进行抢占时, 通过context_switch完成进程上下文切换.

    /*
     * context_switch - switch to the new MM and the new thread's register state.
     */
    static __always_inline struct rq *
    context_switch(struct rq *rq, struct task_struct *prev,
               struct task_struct *next)
    {
        struct mm_struct *mm, *oldmm;
    
        /*  完成进程切换的准备工作  */
        prepare_task_switch(rq, prev, next);
    
        mm = next->mm;
        oldmm = prev->active_mm;
        /*
         * For paravirt, this is coupled with an exit in switch_to to
         * combine the page table reload and the switch backend into
         * one hypercall.
         */
        arch_start_context_switch(prev);
    
        /*  如果next是内核线程,则线程使用prev所使用的地址空间
         *  schedule( )函数把该线程设置为懒惰TLB模式
         *  内核线程并不拥有自己的页表集(task_struct->mm = NULL)
         *  它使用一个普通进程的页表集
         *  不过,没有必要使一个用户态线性地址对应的TLB表项无效
         *  因为内核线程不访问用户态地址空间。
        */
        if (!mm)        /*  内核线程无虚拟地址空间, mm = NULL*/
        {
            /*  内核线程的active_mm为上一个进程的mm
             *  注意此时如果prev也是内核线程,
             *  则oldmm为NULL, 即next->active_mm也为NULL  */
            next->active_mm = oldmm;
            /*  增加mm的引用计数  */
            atomic_inc(&oldmm->mm_count);
            /*  通知底层体系结构不需要切换虚拟地址空间的用户部分
             *  这种加速上下文切换的技术称为惰性TBL  */
            enter_lazy_tlb(oldmm, next);
        }
        else            /*  不是内核线程, 则需要切切换虚拟地址空间  */
            switch_mm(oldmm, mm, next);
    
        /*  如果prev是内核线程或正在退出的进程
         *  就重新设置prev->active_mm
         *  然后把指向prev内存描述符的指针保存到运行队列的prev_mm字段中
         */
        if (!prev->mm)
        {
            /*  将prev的active_mm赋值和为空  */
            prev->active_mm = NULL;
            /*  更新运行队列的prev_mm成员  */
            rq->prev_mm = oldmm;
        }
        /*
         * Since the runqueue lock will be released by the next
         * task (which is an invalid locking op but in the case
         * of the scheduler it's an obvious special-case), so we
         * do an early lockdep release here:
         */
        lockdep_unpin_lock(&rq->lock);
        spin_release(&rq->lock.dep_map, 1, _THIS_IP_);
    
        /* Here we just switch the register state and the stack. 
         * 切换进程的执行环境, 包括堆栈和寄存器
         * 同时返回上一个执行的程序
         * 相当于prev = witch_to(prev, next)  */
        switch_to(prev, next, prev);
    
        /*  switch_to之后的代码只有在
         *  当前进程再次被选择运行(恢复执行)时才会运行
         *  而此时当前进程恢复执行时的上一个进程可能跟参数传入时的prev不同
         *  甚至可能是系统中任意一个随机的进程
         *  因此switch_to通过第三个参数将此进程返回
         */
    
    
        /*  路障同步, 一般用编译器指令实现
         *  确保了switch_to和finish_task_switch的执行顺序
         *  不会因为任何可能的优化而改变  */
        barrier();  
    
        /*  进程切换之后的处理工作  */
        return finish_task_switch(prev);
    }

    switch_mm(): 把虚拟内存从一个进程映射切换到新进程中,switch_mm更换通过task_struct->mm描述的内存管理上下文, 该工作的细节取决于处理器, 主要包括加载页表, 刷出地址转换后备缓冲器(部分或者全部), 向内存管理单元(MMU)提供新的信息

    switch_to():从上一个进程的处理器状态切换到新进程的处理器状态。这包括保存、恢复栈信息和寄存器信息,switch_to切换处理器寄存器的呢内容和内核栈(虚拟地址空间的用户部分已经通过switch_mm变更, 其中也包括了用户状态下的栈, 因此switch_to不需要变更用户栈, 只需变更内核栈),

    线程上下文切换

    线程与进程最大的区别在与,线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而进程则是资源拥有的基本单位。说白了,所谓内核中的任务调用,实际上的调度对象是线程;而进程只是给线程提供了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资源。所以,对于现场和进程,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 当进程只有一个线程时,可以认为进程就等于线程。
    • 当进程拥有多个线程时,这些线程会共享相同的虚拟内存和全局变量等资源。这些资源在上下文切换时是不需要修改的。
    • 另外,线程也有自己的私有数据,比如栈和寄存器等,这些在上下文切换时也是需要保存的。

    这么一来,线程的上下文切换其实就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前后俩个线程属于不同进程,此时,由于资源不共享,所以切换过程就跟进程上下文切换是一样的。
    第二种,前后两个线程属于同一个进程,此时,应为虚拟内存是共享的,所以在切换时,虚拟内存这些资源就保持不动,只需要切换线程的私有数据,寄存器等不共享的数据。

    到这里你应该也发现了,虽然同为上下文切换,但同进程内的线程切换,要比多进程间切换消耗更少的资源,而这,也正是多线程代替多进程的一个优势。

    中断上下文切换

    除了前面两种上下文切换,还有一个场景也会也换CPU上下文,那就是中断。

    为了快速响应硬件的时间,中断处理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转而调用中断处理程序,响应设备时间。而在打断其他进程时,就需要将进程当前的状态保存下来,这样在中断结束后,进程仍然可以从原来的状态恢复运行。

    跟进程上下文不同,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涉及到进程的用户态。所以,即便中断打断了一个正处于用户态的进程,也不需要保存和恢复这个进程的虚拟内存、全局变量等用户态资源。中断上下文,其实只包括内核态中断服务程序所必须的状态,包括CPU寄存器、内核堆栈、硬件中断等参数等。

    对同一个CPU来说,中断处理比进程拥有更高的优先级,所以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会与进程上下文切换同时发生。同样的道理,由于中断会大段正常进程的调度和执行,所以大部分中断处理程序都短小精悍,以便尽可能快的执行结束。

    另外,跟进程上下文切换一样,中断上下文切换也需要消耗CPU,切换次数过多也会耗费大量的CPU,甚至严重降低系统的整体性能。所以,当你发现中断次数过多时,就需要注意去排查它是否会给你的系统带来严重的性能问题。

    中断上下文切换过程

    1)CPU 对中断的硬件处理

    CPU 从中断控制器取得中断向量

    根据中断向量从 IDT 中找到对应的中断门

    根据中断门,找到中断处理程序

    在进入中断处理程序前,需要将堆栈切换到内核堆栈。也就是将 TSS 中的 SS0、ESP0装入SS、ESP

    然后将原来的用户空间堆栈(SS, ESP)、EFLAGS、返回地址(CS, EIP)压入新的堆栈。

     以上这一系列动作都由硬件完成

     最后,才进入中断处理程序,接下来,由 linux 内核处理

     2)Linux 内核对中断的处理

    common_interrupt:
    SAVE_ALL
    pushl $ret_from_intr
    SYMBOL_NAME_STR(call_do_IRQ):
    jmp SYMBOL_NAME_STR(do_IRQ);

    保存中断来源号

    调用 SAVE_ALL,保存各种寄存器

    将 DS、ES 指向  __KERNEL_DS

    将返回地址 ret_from_intr入栈

    调用 do_IRQ进行中断处理

    中断处理完毕,返回到 ret_from_intr

    3)ret_from_intr

    ENTRY(ret_from_intr)
    GET_CURRENT(%ebx)
    movl EFLAGS(%esp),%eax
    //Linux只采用两种运行级别,系统为0,用户为 3,所以,如果CS的最低两位为非0,那就说明中断发生于用户空间。
    //如果中断发生于系统空间,控制就直接转移到restore_all,
    //而如果发生于用户 空间,则转移到ret_with_reschedule。
    //在restore_all中恢复1中保存的寄存器,随后调用iret恢复EIP、CS、 EFLAGS返回到中断发生时的状态。
    movb CS(%esp),%al testl $(VM_MASK | 3),%eax //检测中断前夕寄存器EFLAGS的高6位和代码段寄存器CS的内容,来判断中断前夕CPU是否运行于VM86模式、用户空间还是系统空 间 jne ret_with_reschedule //如果发现当前进程的need_resched==1,则会调用schedule; // 如果发现还有待需要处理的软中断,则会调用do_softirq; jmp restore_all

    RESOTRE_ALL 和 SAVE_ALL 是相反的操作,将堆栈中的寄存器恢复

    最后,调用 iret 指令 ,将处理权交给 CPU

    4)iret 指令使 CPU 从中断返回

    此时,系统空间的堆栈和CPU在第1步处理完之后,交给 linux 内核时的情形是一样的,也就是保存着用户空间的返回地址(CS、EIP)、EFLAGS、用户空间的堆栈(SS、ESP)。

    CPU将 CS、EIP、EFLAGS 、SS、ESP恢复,从而返回到用户空间。

    怎么查看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情况

    系统性能分析工具:   vmstat 主要用来分析系统的内存使用情况,也常用来分析 CPU 上下文切换和中断的次数。

    1 G480:~$ vmstat 5
    2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3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4  0  0      0 1801536 108208 2065472    0    0    61  2870  433 1283  9  3 80  8  0

    cs(context switch)是每秒上下文切换的次数。

    in(interrupt)则是每秒中断的次数。

    r(Running or Runnable)是就绪队列的长度,也就是正在运行和等待 CPU 的进程数。

    b(Blocked)则是处于不可中断睡眠状态的进程数。

    pidstat查看每个进程的详细情况:

    1 G480:~$ pidstat -w 5
    2 Linux 5.4.0-9-generic (G480)     2020年02月14日     _x86_64_    (4 CPU)
    3 
    4 10时26分52秒   UID       PID   cswch/s nvcswch/s  Command
    5 10时26分57秒     0         1     20.52      0.00  systemd
    6 10时26分57秒     0        10      0.60      0.00  ksoftirqd/0
    7 10时26分57秒     0        11     25.90      0.00  rcu_sched
    8 10时26分57秒     0        12      0.20      0.00  migration/0
    9 10时26分57秒     0        17      0.20      0.00  migration/1

    cswch: 表示每秒自愿上下文切换(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

    nvcswch: 表示每秒非自愿上下文切换(non 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

    所谓自愿上下文切换,是指进程无法获取所需资源,导致的上下文切换。比如说, I/O、内存等系统资源不足时,就会发生自愿上下文切换。

    而非自愿上下文切换,则是指进程由于时间片已到等原因,被系统强制调度,进而发生的上下文切换。比如说,大量进程都在争抢 CPU 时,就容易发生非自愿上下文切换。

    案例分析

    sysbench:多线程的基准测试工具,模拟context switch
    终端1:sysbench --threads=10 --max-time=300 threads run
    终端2:vmstat 1:sys列占用84%说明主要被内核占用,ur占用16%;r就绪队列8;in中断处理1w,cs切换139w==>等待进程过多,频繁上下文切换,内核cpu占用率升高
    终端3:pidstat -w -u 1:sysbench的cpu占用100%(-wt发现子线程切换过多),其他进程导致上下文切换
    watch -d cat /proc/interupts :查看另一个指标中断次数,在/proc/interupts中读取,发现重调度中断res变化速度最快
    总结:cswch过多说明资源IO问题,nvcswch过多说明调度争抢cpu过多,中断次数变多说明cpu被中断程序调用

    工具

    系统负载 : uptime ( watch -d uptime)看三个阶段平均负载
    系统整体情况 : mpstat (mpstat -p ALL 3) 查看 每个cpu当前的整体状况,可以重点看用户态、内核态、以及io等待三个参数
    系统整体的平均上下文切换情况 : vmstat (vmstat 3) 可以重点看 r (进行或等待进行的进程)、b (不可中断进程/io进程) 、in (中断次数) 、cs(上下文切换次数)
    查看详细的上下文切换情况 : pidstat (pidstat -w(进程切换指标)/-u(cpu使用指标)/-wt(线程上下文切换指标)) 注意看是自愿上下文切换、还是被动上下文切换
    io使用情况 : iostat

    模拟场景工具 :
    stress : 模拟进程 、 io
    sysbench : 模拟线程数

    总结

    自愿上下文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等待资源,有可能发生了 I/O 等其他问题;非自愿上下文切换变多了,说明进程都在被强制调度,也就是都在争抢 CPU,说明 CPU 的确成了瓶颈;中断次数变多了,说明 CPU 被中断处理程序占用,还需要通过查看 /proc/interrupts 文件来分析具体的中断类型。

    stress和sysbench两个工具在压测过程中的对比发现:
    stress基于多进程的,会fork多个进程,导致进程上下文切换,导致us开销很高;
    sysbench基于多线程的,会创建多个线程,单一进程基于内核线程切换,导致sy的内核开销很高

    ...................................................................................

    极客时间倪鹏飞《linux性能优化实践》专栏笔记

    https://blog.csdn.net/vividonly/article/details/6607811

  • 相关阅读:
    ActiveMQ, Qpid, HornetQ and RabbitMQ in Comparison
    AMQP与QPID简介
    设置JVM内存溢出时快照转存HeapDump到文件
    How to find configuration file MySQL uses?
    linux命令行模式下实现代理上网
    CAS分析——Core
    单点登录加验证码例子
    统一建模语言(UML) 版本 2.0
    UML 2中结构图的介绍
    如何更改 RSA 的语言设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ysky007/p/1230640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