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确的读音来。因此,为了便于传授和学习汉字,自古以来人们创造了许多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古人对汉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两类:
- 读若法: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方法。
- 比如“读若”法:儡,读若雷。(《说文解字》)
- 比如“读为”法:父义和(《文侯之命》),郑玄注:“义读为仪。”
- 比如“直音”法:“肇”注“兆” 。(《尔雅》)
- 反切法: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的方法。
二法之中,反切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
- 缓(huǎn),胡(h)管(uǎn)切。(《广韵》)
- 哀(wāi),乌(w)开(āi)切。
- 敖,五劳切。
- 收,式州切。
- 器,去冀切。
- 矣,于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