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中的数据类型分为两大类:值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类型(复合数据类型)
值类型分为 1,整数类型(byte,short,int,long) 2,浮点类型(float,double) 3,布尔类型(boolean) 4,字符类型(char) 栈
引用值类型 除了值类型外就是引用值类型了,引用值类型有1,类类型(class) 2,数组 3,接口类型(interface) 堆
Java中一切都是对象。所有的函数,变量,常量都必须在一个类里定义。这本来很好,很完美的规定。但是Java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出于性能上的考虑,却留下了一道口子:primitive类型,我们在开发中也常称为值类型,或者干脆按字面意思翻译为基础类型或者原始类型。
primitive类型包括byte, char, short, int, long, float, double, boolean。我们经常会用到这些类型,并不陌生。Java提供了这些基础类型以后,为了仍然保持强对象的要求(即Java中的所有东西都是对象),又引入了它们的包装类(wrapper class)。分别是
byte -> Byte
char -> Character
short -> Short
int -> Integer
long -> Long
float -> Float
double -> Double
boolean -> Boolean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a = 1; Integer b = new Integer(1); Integer c = inc(0); } public static int inc(Integer x) { return x + 1; } }
所谓自动拆箱,就是反过来,在需要使用值的地方,允许你传一个对象,比如: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new Integer(1); int b = Integer.valueOf(1); int c = inc(0); } public static Integer inc(Integer x) { return x + 1;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a = new Integer(1); Integer b = Integer.valueOf(1); Integer c = inc(0); Integer d = 1; System.out.println(a == b); // false System.out.println(a.equals(b)); // true System.out.println(a == c); // false System.out.println(a.equals(c)); // true System.out.println(a == d); // false System.out.println(a.equals(d)); // true System.out.println(b == c); // true System.out.println(b.equals(c)); //true System.out.println(b == d); // true System.out.println(b.equals(d)); // true System.out.println(((Long)1L) == 1); // true System.out.println(new Long(1).equals(1)); // false Long e = 100; Long f = 100; System.out.println(e == f); // true e = 1000; f = 1000; System.out.println(e == f); // false } public static Integer inc(Integer x) { return x + 1; } }
wrapper类留下了多少坑,由此可见一斑,这也许还不是全部的,因为我的例子构造的未必那么全。这已经不是一个设计的品味或者取舍权衡的问题了。这完全就是错误的。为了使这种错误少出现,我们能不使用外包类的时候还是尽量不要使用外包类,除非在使用容器,泛型等等的时候,不得不使用。跟这么多出乎意料的结果比起来,审美和品位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我们还是尝试着解答一下上面的各个结果。首先明确一点,"=="判断的是两边的对象是不是同一个对象,即两个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equals"是函数,如何实现取决于类里如何定义。我们以JDK中Long的源代码举例:
class Long { public Long(long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private static class LongCache { private LongCache(){} static final Long cache[] = new Long[-(-128) + 127 + 1]; static { for(int i = 0; i < cache.length; i++) cache[i] = new Long(i - 128); } } public static Long valueOf(long l) { final int offset = 128; if (l >= -128 && l <= 127) { // will cache return LongCache.cache[(int)l + offset]; } return new Long(l); } // 神坑!!!!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obj instanceof Long) { return value == ((Long)obj).longValue(); } return false; } }
可以看到,直接使用new构造一个长整型的时候,会生成一个新的对象。而使用 valueOf 的时候,如果参数位于[-128, 127]这个区间内,则直接从cache数组中取一个对象,而不是新建,这就回答了为什么e 和 f 为100时,"=="为true,而 e 和 f 为1000时, "=="为false。
自动装箱时,Java调用了valueOf函数,拆箱时,调用 xxxValue 函数。这就回答了,为什么b, c, d 是同一个对象,而与a却是不同的对象。
比较难理解的是
System.out.println(((Long)1L) == 1); // true System.out.println(new Long(1).equals(1)); // false
“==”操作符的左边是一个Long型的对象,为了比较就使用了自动拆箱,左边拆箱成了整数1,所以与右边的值是相等的。而第二行,equals参数接受一个Object对象,所以1就被自动装箱成了Integer.valueOf(1),我们看一下Long的equals的实现。如果传进来的是Long型的,那么就比较值,如果传进来的是其他类型,直接返回false。。。。我隔着屏幕似乎都听到了你说“我擦嘞"的声音。。。
字面量:
字面量(literal)是用于表达源代码中一个固定值的记号。
定义看上去不那么直观。其实很简单,整数1,2, 3是整型字面量;用引号引起来的"hello world",是字符串(String)字面量;1.0, 2.1是浮点型字面量;'a', 'c'是字符型字面量。可以使用字面量初始化primitive类型,也可以用于初始化某些特定的对象。例如: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1; char c = 'z'; String s = "hello java!"; double[] t = {1.0, 2.1, 3.4}; } }
Java允许通过字面量给String类型的对象赋值,却不允许字面量本身就是一个对象。对于一个强对象的语言,这其实是很落后的做法。我们来看几个其他语言的例子:
# Python,字符串连接的写法 "-".join["hello", "world"] # hello-world
//javascript var d = {"hello" : 1, "world" : 2};
其实JSON的结构不过就是javascript的字典类型的字面量而已。这种数据即代码的做法才是现代语言应该具备的特征。
我们看到,在很多种语言中,都可以把字面量当做一个对象进行调用。例如groovy和ruby里,都可以直接在一个整数上调用times,代表后面的代码块要执行多少次。在这些语言里,才真正的一切都是对象,就连函数都是对象(这个扯远了,我们会尝试在课程里引入一些scala的知识,会介绍函数做为对象带来了哪些变化)。
对比起来,Java不仅字面量不是对象,而且字面量向对象的转变还留下了一个个不大不小的坑。这已经不是bad taste的问题,而是强对象这件事情,Java 根本就没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