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dis数据类型使用场景以及Redis高级用法


    Redis数据类型使用场景以及Redis高级用法

    Redis基本数据类型使用场景

    String 字符类型

    • set key value / get key

    • mset k1 v1 k2 v2 k3 v3 / mget k1 k2 k3 #同时设置多个kv / 同时获取多个key的值

    • getset k1 v2 #先取值再设置值

    • incr key num / incyby key num

    缓存、共享Session、计数器

    List列表类型

    • lpush key v1 v2 v3 / rpush key v1 v2 v3 #从列表左 / 右添加元素

    • lrange key start stop #查看列表某个区间的所有元素,索引从0开始

    • lpop key / rpop key #左 / 右 弹出一个元素(先移除再返回)

    • llen key :获取列表中元素的个数

    好友列表、粉丝列表、评论列表、基于lrange的快速分页

    Hash散列类型

    • hset key field value / hmset key field value field2 value2 #一次设置单个/多个值

    • hget key field / hmget key field1 field2... #一次获取单个/多个值

    • hgetall key #获取所有字段值

    • hsetnx key field value #当field不存在时,插入值,当其存在时,不做操作

    • hdel key field1 field2 #删除单个/多个字段

    • hincrby key field num #增加数字num 比如购物车中的购买数量

    • hkeys key / hvals key : 只获取字段名 / 字段值

    • hgetall key #获取所有字段

    秒杀库存、爆款商品、购物车

    Set集合类型

    • add key v1 v2 v3 #添加元素

    • srem key v1 v2 #删除指定元素

    • smembers key #获取集合中的所有的元素

    • sismember key v1 #判断元素是否在集合中

    • sdiff setA setB #求差集,属于setA 不属于setB的元素

    • sinter setA setB #求交集,属于setA 和setB的交集部分

    • sunion setA setB #求并集,setA 和 setB的并集

    • scard setA #获取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 spop setA #因为储存是无序的,所以是随机弹出一个元素

    统一去重、差集(你可能认识)、并集(共同好友)

    Zset有序集合

    • zadd key 分数 元素 #比如:zadd stu 80 english :添加一个元素到有序集合,:英语元素 80分

    • zrange key start stop #按照元素分数从小到大,获得排名在某个范围的元素列表

    • zrevrange key start stop #按照元素分数从大到小,获得排名在某个范围的元素

    • withscores #跟在上面两种语法后,可以把元素的分数一并显示出来

    • zscore key 元素 #获取元素的分数

    • zrem key 元素 #删除元素

    • zincrby key num field #为field元素增加分数 num

    • zcard key #获得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 zcount key min max #获取指定分数范围内的元素的个数

    • zremrangebyrank key start stop #按照排名范围删除元素

    • zremrangebyscoe key min max #按照分数范围删除元素

    • zrank / zrevrank key 元素 #从小->大 / 大->小获取元素的的排名

    排行榜、热搜

    Redis的特殊数据类型使用场景

    BitMap

    • BitMap 就是通过一个 bit 位来表示某个元素对应的值或者状态,

    • 其中的 key 就是对应元素本身,实际上底层也是通过对字符串的操作来实现

    • setbit key offset value

      • offset 必须是数字,value 只能是 0 或者 1

      • 该命令返回修改前的值,bit的默认值都是0

    • setbit test1 1 1

    • setbit test1 3 1

    • setbit test2 3 1

    • setbit test2 5 1

    • getbit test1 3

    • bitcount test2 # 统计test2里面有多少个状态为1,比传统数据库统计快很多

    • 统计年活跃用户数量

    将用户ID当作offset,如果一年内用户登录过网站,就将value的bit值设置为1

    然后使用bitcount key,获取统计数据

    • 更多用法各种统计

    • BITOP AND destkey key [key ...] ,对一个或多个 key 求逻辑并,并将结果保存到 destkey

      • 用天数标识作为key,用户ID作为offset

        • 你想连续几天就几天登陆的用户统计数据

    • BITOP OR destkey key [key ...] ,对一个或多个 key 求逻辑或,并将结果保存到 destkey

      • 以时间字符串作为key,比如 “200522:active“ ,用户的ID就可以作为offset

        • 你想统计几天的数据你说了算,只需要将全部时间key做逻辑或操作

        • 然后使用bitcount即可算出总人数

    • BITOP XOR destkey key [key ...] ,对一个或多个 key 求逻辑异或,并将结果保存到 destkey

      • 两个不同就为真

    • BITOP NOT destkey key ,对给定 key 求逻辑非,并将结果保存到 destkey

      • 指本来值的反值

      • 这个可以用来统计多久几天内没有访问的数量

    bitmap的优势,以统计活跃用户为例

    • 每个用户id占用空间为1bit,消耗内存非常少,存储1亿用户量只需要12.5M

    HyperLogLog

    • 基于bitmap 计数

    • 基于概率基数计数

    • 这个数据结构的命令有三个:pfadd、pfcount、pfmerge

    • 用途:记录网站IP注册数,每日访问的IP数,页面实时UV、在线用户人数

    • 局限性:只能统计数量,没有办法看具体信息

    • pfadd h1 1

    • pfadd h1 2

    • pfadd h1 2

    • pfadd h1 3

    • pfadd h2 1

    • pfadd h2 4

    • pfcount h1 # 3 [1、2、3]

    • pfmerge h1 h2 # 去重后归纳到h1

    • pfcount h1 # 4 [1、2、3、4]

    Geospatial (3.2)

    • 可以用来保存地理位置,并作位置距离计算或者根据半径计算位置等

    • 有没有想过用Redis来实现附近的人?或者计算最优地图路径

    • 它本质上还是借助于Sorted Set(ZSET)

    GEOADD key 经度 维度 名称

    • 把某个具体的位置信息(经度,纬度,名称)添加到指定的key中,数据将会用一个sorted set存储

    • 以便稍后能使用GEORADIUS和GEORADIUSBYMEMBER命令来根据半径来查询位置信息

    Redis的消息模式

    队列模式

    • 使用list类型的lpush和rpop实现消息队列

    • 消息接收方如果不知道队列中是否有消息,会一直发送rpop命令,如果这样的话,会每一次都建立一次连接,这样显然不好

    • 可以使用brpop命令,它如果从队列中取不出来数据,会一直阻塞,在一定范围内没有取出则返回null

    发布订阅模式

    • 对比RabitMQ或者RocketMQ再或者Kafka

    • 生产者 - 中间件暂存 - 消费者

    • 只要是通过Redis Stream实现,详见下面

    Redis Stream(5.0)

    • Redis 5.0 全新的数据类型:streams

    • streams支持多个客户端(消费者)等待数据(Linux环境开多个窗口执行XREAD即可模拟),

    • 并且每个客户端得到的是完全相同的数据。

    • 这个功能有点类似于redis以前的Pub/Sub,但是也有基本的不同

      • Pub/Sub是发送忘记的方式,并且不存储任何数据

      • 而streams模式下,所有消息被无限期追加在streams中,除非用于显示执行删除(XDEL)

    • streams的Consumer Groups也是Pub/Sub无法实现的控制方式

    • Stream由 :消息、生产者、消费者、消费组 组成

      • 一系列的阻塞操作允许消费者等待生产者加入到streams的新数据

      • 另外还有一个称为Consumer Groups的概念,允许一组客户端协调消费相同的信息流

    • 发布消息

      • xadd mystream * message apple
        xadd mystream * message orange
    • 读取消息

      • xrange mystream - +
    • 阻塞读取:没有消息处于阻塞状态,知道拿到信息并消费结束阻塞状态

      • xread block 0 streams mystream $
    • 再次发布消息,看阻塞读取的窗口

      • xadd mystream * message strawberry
    • 消费组的创建(两个)

      • xgroup create mystream mygroup1 0
        xgroup create mystream mygroup2 0
    • 通过消费组读取消息

      • xreadgroup group mygroup1 zhangsan count 2 streams mystream >
        xreadgroup group mygroup1 lisi count 2 streams mystream >
        xreadgroup group mygroup2 wangwu count 1 streams mystream >

    只是模拟一下用法,至于更详细的使用请见官方文档,一般发布订阅模式,我们都是使用MQ或者Kafka来实现

    Redis事物

    Redis事物说明

    • redis事务就是一次性、顺序性、排他性的执行一个队列中的一系列命令。  

    • 但是批量操作在发送 EXEC 命令前被放入队列缓存,并不会被实际执行,

      • 也就不存在事务内的查询要看到事务里的更新,事务外查询不能看到。

    • Redis中,单条命令是原子性执行的,但事务不保证原子性,且没有回滚

      • 事务中任意命令执行失败,其余的命令仍会被执行。

    • Redis事务的三个阶段:

      • 开始事务

      • 命令入队

      • 执行事务

    • Redis失误相关的命令

      • multi :标记一个事物块的开始

      • exec :执行所有事务块的命令( 一旦执行exec后,之前加的监控锁都会被取消掉)

      • discard :取消事务,放弃事务块中的所有命令

      • watch key1 key2 ... :监视一或多个key,如果在事务执行之前,被监视的key被其他命令改动,则事务被打断 ( 类似乐观锁 )

      • unwatch :取消watch对所有key的监控

    正常流程

    不正常演示

    • 放弃事物:discard

      • 开启事物 -- > 命令入队 --> 取消事物 【所有入队指令无效】

    • 语法错误

      • 开启事物 --> 命令入队 (命令错误) --> 执行事物 【所有入队指令无效】

    • 运行错误

      • 开启事物 --> 命令入队 (运行错误,incr k1 (k1的值是v1) ) --> 执行事物 【正确指令执行,错误指令将错误提示抛出】

    • 监控

      • watch key --> 开启事物 --> 命令入队 --> 执行事物 [如果key在开启事物后,被其他客户端更改,则改事物块无效]

      • 比如A线程监控了key,然后开启了事物,此时B线程对该key进行了操作指令,然后A线程的实物块无效

    Redis乐观锁

    • 乐观锁。具体思路如下:

      • 利用redis的watch功能,监控这个redisKey的状态值

      • 获取redisKey的值

      • 创建redis事务

      • 给这个key的值+1

      • 然后去执行这个事务,如果key的值被修改过则回滚,key不加1

        public void watch() {
            try {
                String watchKeys = "watchKeys";
                jedis.set(watchKeys, 1);//初始值 value=1
                jedis.watch(watchkeys);//监听key为watchKeys的值
                Transaction tx = jedis.multi();//开启事务
                tx.incr(watchKeys);//watchKeys自增加一
                List<Object> exec = tx.exec();// 执行事务,如果其他线程对watchKeys中的value进行修改,则该事务将不会执行
                if (exec == null) {
                    System.out.println("事务未执行");
                } else {
                    System.out.println("事务成功执行,watchKeys的value成功修改");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jedis.close();
            }
        }

    Redis乐观锁实现秒杀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
        String redisKey = "second";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0);
        try {
            Jedis jedis = new Jedis("127.0.0.1", 6378);
            jedis.set(redisKey, "0");// 初始值
            jedis.clos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executorService.execute(() -> {
                Jedis jedis1 = new Jedis("127.0.0.1", 6378);
                try {
                    jedis1.watch(redisKey);
                    String redisValue = jedis1.get(redisKey);
                    int valInteger = Integer.valueOf(redisValue);
                    String userInfo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if (valInteger < 20) { //只有20个秒杀名额
                        Transaction tx = jedis1.multi();
                        tx.incr(redisKey);
                        List list = tx.exec();
                        // 秒杀成功 失败返回空list而不是空
                        if (list != null && list.size() > 0) {
                            System.out.println("用户:" + userInfo + ",秒杀成功!当前成功人数:" + (valInteger + 1));
                        }else {
                            // 版本变化,被别人抢了。
                            System.out.println("用户:" + userInfo + ",秒杀失败");
                        }
                    }else {
                        // 秒完了
                        System.out.println("已经有20人秒杀成功,秒杀结束");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jedis1.close();
                }
            });
        }
        executorService.shutdown();
    }
    • 但是这种方式由于Redis的原子性不能得到保证,所以不是很完美

    • 下面我们将整合Lua,使得程序更加完善

    Redis和lua整合

    Lua简单介绍

    • lua是一种轻量小巧的脚本语言,用标准C语言编写

    • 其设计目的是为了嵌入应用程序中,从而为应用程序提供灵活的扩展和定制功能

    • 详细信息可见 菜鸟教程

    Redis中使用Lua的好处

    • 减少网络开销,在Lua脚本中可以把多个命令放在同一个脚本中运行

    • 原子操作,redis会将整个脚本作为一个整体执行,中间不会被其他命令插入。

      • 换句话说,编写脚本的过程中无需担心会出现竞态条件

    • 复用性,客户端发送的脚本会永远存储在redis中

      • 这意味着其他客户端可以复用这一脚本来完成同样的逻辑

    • 在redis客户端中,执行以下命令:

      • EVAL script numkeys key [key ...] arg [arg ...]

    • script:是一段Lua脚本程序,它会被运行在Redis服务器上下文中,这段脚本不必(也不应该)定义为一个Lua函数

    • numkeys:用于指定键名参数的个数。

    • key [key ...]:从EVAL的第三个参数开始算起,使用了numkeys个键(key),

      • 表示在脚本中所用到的那些Redis键(key),

      • 这些键名参数可以在Lua中通过全局变量KEYS数组,用1为基址的形式访问( KEYS[1] , KEYS[2] ,以此类推)

    • arg [arg ...]:可以在Lua中通过全局变量ARGV数组访问,访问的形式和KEYS变量类似(ARGV[1] 、 ARGV[2] ,诸如此类)。

    • 比如

    eval "return {KEYS[1],KEYS[2],ARGV[1],ARGV[2]}" 2 key1 key2 first second
    1) "key1"
    2) "key2"
    3) "first"
    4) "second"

    Lua脚本调用Redis命令

    • redis.call(); 一般使用这个,保证原子性

      • 返回值就是redis命令执行的返回值

      • 如果出错,返回错误信息,不继续执行

    • redis.pcall();

      • 返回值就是redis命令执行的返回值

      • 如果出错了 记录错误信息,继续执行

    注意:在脚本中,使用return语句将返回值返回给客户端,如果没有return,则返回nil

    redis-cli --eval

    • 可以使用redis-cli --eval命令指定一个lua脚本文件去执行

    • 脚本文件(redis.lua),内容如下

    local num = redis.call('GET', KEYS[1]);
    if not num then
    return 0;
    else
    local res = num * ARGV[1];
    redis.call('SET',KEYS[1], res);
    return res;
    end
    • 在redis客户机,执行脚本命令

    [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eval redis.lua lua:incrbyml,8  //  0 * 8
    (integer) 0
    [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incr lua:incrbyml     //在这里将Redis的lua:incrbyml变成了1
    (integer) 1
    [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eval redis.lua lua:incrbyml,8  // 1 * 8
    (integer) 8
    [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eval redis.lua lua:incrbyml,8  // 8 * 8
    (integer) 64
    [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eval redis.lua lua:incrbyml,2  //64 * 2
    (integer) 128
    [root@localhost bin]# ./redis-cli
    • 参数解读

      • --eval:告诉redis客户端去执行后面的lua脚本

      • redis.lua:具体的lua脚本文件名称

      • lua:incrbymul : lua脚本中需要的key

      • 8:lua脚本中需要的value

    • 注意:

      • 命令中keys和values中间需要使用逗号隔开,并且逗号两边都要有空格

    Redis + lua 秒杀

    • 秒杀场景经常使用这个东西,主要利用他的原子性

    • 首先定义Redis的数据结构,Hash,分别为总库存,以及以抢数量,抢购名额为:total - released

      • 商品Id :{total:100,released:0}

    编写Lua脚本

    local n = tonumber(ARGV[1])
    if not n or n == 0 then
    return 0
    end
    local vals = redis.call("HMGET", KEYS[1], "total", "released");
    local total = tonumber(vals[1])
    local blocked = tonumber(vals[2])
    if not total or not blocked then
    return 0
    end
    if blocked + n <= total then
    redis.call("HINCRBY", KEYS[1], "released", n)
    return n;
    end
    return 0
    • 将ARGV[1]转换为数字

    • 如果不存在或者为0,则返回0,并退出程序

    • 如果存在则开始执行命令:hmget key field1 field2

    • 讲商品总量和已抢数量转化为数字

    • 如果这两个数字不存在,则返回0,并结束程序

    • 如果该两个数字存在,则判断已抢数量+ 当前抢购数量 < 商品总量

    • 如果成立,则开始执行 hincrby key released n,为released增加n个已抢数量

    • 并返回当前抢购的数量n,结束程序

    执行脚本命令:ecal script_string 1 商品ID 抢购数量

    • ARGV[1] 就会得到抢购数量

    • KEYS[1]就会得到商品key

    • 若库存足够则返回申请的数量,否则返回0,不返回可满足的剩余数

    面临的问题

    • 至于如何保证Redis和数据库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 暂时考虑不全,以后补充

    Redis分布式锁

    面对的业务场景

    • 库存超卖

    • 用户重复下单

    • MQ消息去重

    • 订单操作变更

    问题分析

    • 共享资源竞争 :用户id、订单id、商品id ......

    • 解决方案 :共享资源互斥 、共享资源串行化

    • 问题转化: 锁的问题

    • 单进程多线程中使用锁

      • 使用synchronize、ReentrantLock

    • 多进程多线程(分布式应用)

      • 分布式锁是控制分布式系统之间同步访问共享资源的一种方式

    分布式锁特点

    • 客户端通过竞争获取锁才能对共享资源进行操作(①获取锁);

    • 当持有锁的客户端对共享资源进行操作时(②占有锁)

    • 其他客户端都不可以对这个资源进行操作(③阻塞)

    • 直到持有锁的客户端完成操作(④释放锁);

    Redis分布式锁特性

    • 互斥性

      • 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客户端可以持有锁(排他性 )

    • 高可用,具有容错性

      • 只要锁服务集群中的大部分节点正常运行,客户端就可以进行加锁解锁操作

    • 避免死锁

      • 具备锁失效机制,锁在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释放。(正常释放或超时释放)

    • 加锁和解锁为同一个客户端

      • 一个客户端不能释放其他客户端加的锁了

    拓展:实现分布式锁的方式

    • 基于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悲观锁、乐观锁)

      • 数据量小的情况下适用

    • 基于ZK时节点的分布式锁

    • 基于Redis的分布式锁

    • 给予Etcd的分布式锁

    获取/释放锁的版本迭代

    Redis获取锁V1版本

    • setnx key value

      • 设置key的值为value,key不存在则设置成功返回1,key若存在则设置失败返回0

      • 在设置了锁了为锁设置了有效时间,过期自动释放

    问题所在

    • 如果程序在获取锁成功之后,没进入到设置过期时间哪里就崩掉了

    • 这个锁的释放改由谁来完成,故该版本有缺陷

    • 改进方向:上锁和设置过期时间应该是原子操作才对

    Redis获取锁V2版本

    • 使用lua脚本保证V1版本之后的原子性问题

    • 可用版本之一,但是不完善,上锁时间固定,不可能每个锁的业务时间都设置一样长吧

    Redis获取锁V3版本

    • set key value nx px expireTime

      • set key value nx px 10000

      • 设置key的值为valuem并设置10S的有效期,key不存在设置成功返回1,否则失败

    • 可用版本之一,但是不完善,上锁时间固定,不可能每个锁的业务时间都设置一样长吧

    Redis释放锁V1版本

    • 思考一下,单单使用del key 可以按成锁的释放吗?

      • 加入A线称得到了锁,设置了30秒的有效期

      • A的业务有点复杂,30秒过去了,锁自动释放了,A线程还在业务流转

      • 锁释放后线程B拿到了锁,也设置了30秒的有效期

      • A线程业务流转完毕,执行释放锁操作del,把B线程上的锁给释放了

      • 多线程情况下,分布式锁直接失效

    Redis释放锁V2版本

    • 使用lua脚本保证了Value的唯一性

      • 这样就不会释放别人上的锁,因为在释放锁时会判断是否是自己上的锁

      • value可以考虑使用线程id或者时间戳都行,保证唯一性即可

    一直存在的问题

    • 锁的有效时间问题

      • 我们设置锁的有效时间是为了防止死锁的问题发生

      • 如果这个时间设置的很长,万一我持有锁的线程挂了,那得等多久才等他自动释放啊,造成其余大量线程阻塞

      • 如果这个时间设置的很短,万一我持有锁的线程的业务还没有流转完,锁就自动释放了,这个锁也太不靠谱了

    解决手段V1版本

    • 根据业务场景和经验来判断这个锁的超时释放时间,必须保证有富余时间

    • 如果保证不了,那也不靠谱

    解决手段V2版本

    • 获取锁的线程开启一个守护线程,给快要过期的锁续航

    • 比如你设置的锁的有效时长为20秒,过去了19秒,主线程还没释放锁

      • 守护线程操作Redis,使用expire,为该锁续命20秒

      • 每20S守护线程都去续命key

      • 直到主线程释放锁,销毁守护线程结束

    Redisson实现分布式锁

    • 目前落地生产环境用分布式锁,一般采用开源框架,比如Redisson

    • 如果该客户端面对的是一个redis cluster集群,他首先会根据hash节点选择一台机器。

    • 发送lua脚本到redis服务器上,脚本如下: (自动的,无需手动操作)

      • 保证这段复杂业务逻辑执行的原子性。

      • KEYS[1]) : 加锁的key

      • ARGV[1] : key的生存时间,默认为30秒

      • ARGV[2] : value (UUID.randomUUID()) + “:” + threadId)

    "if (redis.call('exists',KEYS[1])==0) then "+
    "redis.call('hset',KEYS[1],ARGV[2],1) ; "+
    "redis.call('pexpire',KEYS[1],ARGV[1]) ; "+
    "return nil; end ;" +
    "if (redis.call('hexists',KEYS[1],ARGV[2]) ==1 ) then "+
    "redis.call('hincrby',KEYS[1],ARGV[2],1) ; "+
    "redis.call('pexpire',KEYS[1],ARGV[1]) ; "+
    "return nil; end ;" +
    "return redis.call('pttl',KEYS[1]) ;"

    加锁机制

    • 第一个判断是否key存在,不存在才加锁

      • 使用hash的数据格式加锁 key:{field:1}

      • 设置有效时长为30秒

    锁互斥机制

    • 第二个判断用于其他线程想获取锁的场景

      • 当前锁已经被占用的情况下,剩下的代码就不会执行了

      • 此时其他的线程来了,第一个if可能是false,不会执行

      • 则走到第二个if判断,判断其他线程带来的key:{field:1},是否和现在锁的信息一致

      • 肯定是不一样的,此时就走: return redis.call('pttl',KEYS[1])

        • 返回生效锁的有效时长

      • 然后其余线程进入无限循环的过程,一直获取锁,直到获取成功

    自动延时机制

    • 只要一个客户端一旦加锁成功,就会启动一个watch dog看门狗,他是一个后台线程,会每隔10秒检查一 下,如果该客户端还持有锁key,那么就会不断的延长锁key的生存时间

    可重入锁机制

    • 当获得锁的线程再次向获取锁的时候

    • 第一个if判断不成立

    • 第二个判断成立

    • 然后对value进行 + 1操作,数据结构会变成:key:{field:2}

    释放锁机制

    #如果key已经不存在,说明已经被解锁,直接发布(publish)redis消息
    "if (redis.call('exists', KEYS[1]) == 0) then " +
    "redis.call('publish', KEYS[2], ARGV[1]); " +
    "return 1; " +
    "end;" +
    # key和field不匹配,说明当前客户端线程没有持有锁,不能主动解锁。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3]) == 0) then
    " +
    "return nil;" +
    "end; " +
    # 将value减1
    "local counter =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3], -1); " +
    # 如果counter>0说明锁在重入,不能删除key
    "if (counter > 0) then " +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2]); " +
    "return 0; " +
    # 删除key并且publish 解锁消息
    "else " +
    "redis.call('del', KEYS[1]); " +
    "redis.call('publish', KEYS[2], ARGV[1]); " +
    "return 1; "+
    "end; " +
    "return nil;"
    • KEYS[1] :需要加锁的key,这里需要是字符串类型

    • KEYS[2] :redis消息的ChannelName,一个分布式锁对应唯一的一个channelName:“redisson_lockchannel{” + getName() + “}”

    • ARGV[1] :reids消息体,这里只需要一个字节的标记就可以,主要标记redis的key已经解锁,再结合redis的Subscribe,能唤醒其他订阅解锁消息的客户端线程申请锁。

    • ARGV[2] :锁的超时时间,防止死锁

    • ARGV[3] :锁的唯一标识,也就是刚才介绍的 id(UUID.randomUUID()) + “:” + threadId

      • 如果执行lock.unlock(),就可以释放分布式锁,此时的业务逻辑也是非常简单的

      • 其实说白了,就是每次都对myLock数据结构中的那个加锁次数减1。

      • 如果发现加锁次数是0了,说明这个客户端已经不再持有锁了,此时就会用: del myLock ,从redis里删除这个key

      • 然后呢,另外的客户端2就可以尝试完成加锁了

    下面就是代码层面了,原理已经很明了了,我们来点实际的东西

    <dependency>
        <groupId>org.redisson</groupId>
        <artifactId>redisson</artifactId>
    </dependency>
    //redisson配置类
    public class RedissonManager {
        private static Config config = new Config();
        //声明redisso对象
        private static Redisson redisson = null;
        //实例化redisson
        static{
            config.useClusterServers()
            // 集群状态扫描间隔时间,单位是毫秒
            .setScanInterval(2000)
            //cluster方式至少6个节点(3主3从,3主做sharding,3从用来保证主宕机后可以高可用)
            .addNodeAddress("redis://192.168.217.120:6379" )
            .addNodeAddress("redis://192.168.217.130:6379")
            .addNodeAddress("redis://192.168.217.140:6379")
            .addNodeAddress("redis://192.168.217.150:6379")
            .addNodeAddress("redis://192.168.217.160:6379")
            .addNodeAddress("redis://192.168.217.170:6379");
            //得到redisson对象
            redisson = (Redisson) Redisson.create(config);
        }
        //获取redisson对象的方法
        public static Redisson getRedisson(){
            return redisson;
        }
    }
    //加锁解锁工具类
    public class DistributedRedisLock {
        //从配置类中获取redisson对象
        private static Redisson redisson = RedissonManager.getRedisson();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LOCK_TITLE = "redisLock_";
        
        //加锁
        public static boolean acquire(String lockName){
            String key = LOCK_TITLE + lockName;//声明key对象
            RLock mylock = redisson.getLock(key);//获取锁对象
            //加锁,并且设置锁过期时间3秒,防止死锁的产生 uuid+threadId
            mylock.lock(3, TimeUtil.SECOND);
            return true;//加锁成功
        }
        //锁的释放
        public static void release(String lockName){
            String key = LOCK_TITLE + lockName;//必须是和加锁时的同一个key
            RLock mylock = redisson.getLock(key); //获取锁对象
            mylock.unlock();  //释放锁(解锁)
        }
    }
    //业务开发中使用分布式锁
    public String testLock() throws IOException {
        String key = "test123";
        //加锁
        DistributedRedisLock.acquire(key);
        //执行具体业务逻辑
        doSomething......
        //释放锁
        DistributedRedisLock.release(key);
        //返回结果
        return soming;
    }
    .
  • 相关阅读:
    存储过程
    loadrunner性能测试——入门
    loadrunner性能测试——第一步 录制脚本(中文版)
    LoadRunner初级教程
    LoadRunner培训初级教程
    帮同学参加数学建模做的求点集间最短距离,时间复杂度300*300
    整数划分问题
    MOOC《Python网络爬虫与信息提取》学习过程笔记【requests库】第一周4-
    MOOC《Python网络爬虫与信息提取》学习过程笔记【requests库】第一周1-3
    我的博客园链接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si-chen/p/14514255.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