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是近些年来java面试中常问到的知识点,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知道HashMap的用法,也知道HashMap与HashTable之间的区别,但是却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乎,本人开始查阅相关资料,解读HashMap的实现源代码,打算一探究竟。
一、HashMap的基本了解
基本定义:根据源代码的描述可知,HashMap是基于哈希表的Map接口的实现,其包含了Map接口的所有映射操作,并且允许使用null键和null值。
与HashTable的区别:HashMap可以近似地看成是HashTable,但是它是非线程安全的,并且允许使用null键和null值,而这些都与HashTable恰巧相反。
注:HashMap可以使用ConcurrentHashMap代替,ConcurrentHashMap是一个线程安全,更加快速的HashMap.
存储结构:HashMap的存储结构其实就是哈希表的存储结构(由数组与链表结合组成,称为链表的数组)。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HashMap中元素存储的形式是键-值对(key-value对,即Entry对),所有具有相同hashcode值的键(key)所对应的entry对会被链接起来组成一条链表,而数组的作用则是存储链表中第一个结点的地址值。
二、影响HashMap性能的因素
在HashMap中,还存在着两个概念,桶(buckets)和加载因子(load factor)。
桶(buckets):上图中的标有0、1、2、3、….、11所对应的数组空间就是一个个桶。
加载因子(load factor):是哈希表在其容量自动增加之前可以达到多满的一种尺度,默认值是0.75。
根据源代码中所述,影响HashMap性能有两个因素:哈希表中的初始化容量(桶的数量)和加载因子。当哈希表中条目数超过了当前容量与加载因子的乘积时,哈希表将会作出自我调整,将容量扩充为原来的两倍,并且重新将原有的元素重新映射到表中,这一过程成为rehash。看到这里,相必大家会发现rehash操作是会造成时间与空间的开销的,因此为什么初始化容量与加载因子会影响HashMap的性能也就可以理解了。
代码示例1.添加键-值对的java源代码:
1
2
3
4
5
6
|
void addEntry( 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Entry<K,V> e = table[bucketIndex]; //找到元素要插入的桶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K,V>(hash, key, value, e); if (size++ >= threshold) //threshold的值为当前容量*加载因子(0.75) resize( 2 * table.length); //将HashMap的容量扩充为当前容量的两倍 } |
代码示例2.扩充HashMap实例容量源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void resize( int newCapacity) { Entry[] oldTable = table;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 }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 //重新定义新容量的Entry对 transfer(newTable); //rehash操作,将旧表中的元素重新映射到新表中 table = newTable; threshold = ( int )(newCapacity * loadFactor); //新的临界值为新的容量*加载因子 } |
三、put/get方法实现原理
put操作:HashMap在进行put操作的时候,会首先调用Key值中的hashCode()方法,用于获取对应的bucket的下标值以便存放数据。具体操作可以参照如下的java源代码:
代码示例3.put方法的java源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if (key == null )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 .length );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 e = e. next) { Object k; if (e. hash == hash && ((k = e. 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 value; e. 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 this );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 |
正如上述代码所示,HashMap通过key值的hashcode获得了对应的bucket存储空间的下标,然后进入bucket空间,通过遍历链表比较新插入Key值在链表中是否已存在,如果存在则用新的键-值对替换掉旧值,否则插入新的键-值对。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会发现,hashCode值相同的两个值可能是不同的两个对象,而当put进去的是另一个hashCode值相等的对象时,会发生冲突,而在HashMap中解决这种冲突的方法就是将hashCode值相同的key值所对应的key-value对串联成一条链表,请见上面的HashMap数据结构图。
get操作:HashMap在进行get操作的时候,与put方法类似,会首先调用Key值中的hashCode()方法,用于获取对应的bucket的下标值,找到bucket的位置后,再通过key.equals()方法找到对应的键-值对,从而获得对应的value值。java源代码如下:
代码示例4.get方法的java源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if (key == null ) return getForNullKey();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for (Entry<K,V> e = table[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 e = e. next) { Object k; if (e. hash == hash && ((k = e. key) == key || key.equals(k))) return e. value; } return null ; } |
总结:HashMap是基于hashing原理对key-value对进行存储与获取,当使用put()方法添加key-value对时,它会首先检查hashCode的值,并以此获得对应的bucket位置进行存储,当发生冲突时(hashcode值相同的两个不同key),新的key-value对会以结点的形式添加到链表的末尾。而使用get()方法时,同样地会根据key的hashCode值找到相应的bucket位置,再通过key.equals()方法找到对应的key-value对,最终成功获取value值。
详情请参考:http://blog.csdn.net/caihaijiang/article/details/628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