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级《计算机网络》知识梳理——第十四期


    网络层功能概述

    1、网络层

      概念: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需注意数据报与分组的关系父与子的关系,数据报可划分为分组)

      功能一:路由选择与分组转发(选择最佳路径)

        

     

     

       功能二:实现异构网络互联

        

     

     

       功能三:拥塞控制

        若所有结点都来不及接受分组,而要丢弃大量分组的话,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因此要采取一定措施,缓解这种拥塞。(与流量控制的区别在于,拥塞控制操作的是全局的网络结点,而流量控制仅仅操作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解决方法:1、开环控制(静态)把所有可能产生拥塞的因素都考虑在内,预先进行控制。

             2、闭环控制(动态)网络运行后进行自适应的控制。

     

     

     

     

     

    数据交换方式

    1、网络的核心——路由器

      提问:如何使数据通过网络核心——路由器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答:数据交换

        

     

     

     2、数据交换的原因

      首先按照最简单的思路,如果有n个主机想要组成互相通信的网络,那么理论上就需要条链路,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拓扑结构实现成本太高,非常不现实,因此改为如下图的多台主机与一台网络设备类星型连接的方式,如下图所示。

      

     

     

      网络设备根据需求可以是集线器、交换机等(具体是否分割冲突域根据实际需求),然而这种方式会随着主机数量的增加,性能逐渐降低,单台网络设备负担逐渐加重,并且也无法满足超大范围的网络通信。因此网络连接方式改为如下图。交换设备引入网络的核心——路由器。

      

      涉及到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方式,其中分组交换包含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这里可能会提出疑问:网络层跟数据链路层有些概念好像互相覆盖了,是不是冲突了?

      其实网络层的交换方法可以这么理解,首先网络层是接收下层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来实现诸多交换方法,可以理解为网络层根本不会管下层究竟如何实现的(数据报是怎么一步一步走的),只需满足自己的职能——控制数据报该走什么路线(路由选择),这个路线我给他赋予什么样的特性(交换方式)。通过这么理解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网络层数据交换方式的意义。还有一点就是,集线器可以做的事,交换机都可以做(只不过会把编码信号还原到帧层面进行处理,体现数据链路层的价值),交换机可以做的事,路由器都可以做(只不过会把帧还原到数据报进行处理,体现网络层的价值)。

       

    3、电路交换

      比较常见的是有线电话网络,特点是建立连接后,路线在通信阶段就不会再改变,直到通信结束后拆除电路释放连接,带宽资源是独占的路线非常畅通,电路交换的步骤如下:

        

     

      优点:

        1、通信时延小

        2、有序传输

        3、没有冲突

        4、实时性强

       缺点:

        1、建立连接时间长

        2、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

        3、灵活性差

        4、无差错控制能力

    4、报文交换

      报文:源应用发送的信息整体。

     

     

       

     

     

       优点:

        1、无需建立连接

        2、存储转发,动态分配线路

        3、线路可靠性较高

        4、线路利用率较高

        5、多目标服务

      缺点:

        1、有存储转发时延

        2、报文大小不定,需要网络节点有较大的缓存空间

    5、分组交换

      思想上与报文交换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缓存进行存储转发的概念,但是处理对象的大小不同,报文被分组后大小可控,不需要过大的缓存空间。

      分组:把大的数据块分割成小的数据块。

      

     

     

       优点:

        1、无需建立连接

        2、存储转发,动态分配线路

        3、线路可靠性较高

        4、线路利用率较高

        5、相对于报文交换,存储管理更容易

      缺点:

        1、有存储转发时延

        2、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3、乱序到目的主机时,要对分组排序重组

    6、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因特网(Internet)使用的是分组交换。

      这里涉及到一个分布式计算的思想,如果是报文整段发送,那交换设备必须一次处理整个报文,而后面的设备短时间内拿不到数据无法工作,效率远不及分组后一段一段的发送,这样短时间内后面的交换设备就可以拿到小段的数据。

      分组后的时间计算过程可以看作两段时间,第一段时间是所有数据在第一个链路上传播的时间,与分组前时间一样是10秒,第二段时间是最后一段数据在第二、第三链路上传播的时间(因为当最后一个分组传过第一条链路的时候,倒数第二个分组已经传过第二条链路,倒数第三个分组已经传过了第三条链路,它们的时间是共同消耗的换句话说就是节省了时间,因为这个思想在CPU里貌似非常常见,所以一定要充分理解,详见下面第二个图)

      

     

     

       

     

       

    7、三种数据交换方式比较总结

      

      1、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都采用存储转发。

      2、传送数据量大,且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选择电路交换。电路交换传输时延最小。

      3、从信道利用率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时延更小。

    8、数据报方式&虚电路方式

      数据报方式为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

        无连接服务:不事先为分组的传输确定传输路径,每个分组独立确定传输路径,不同分组传输路径可能不同。因此可能会造成分组失序的情况,但是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设置好分组编号,接收完毕后再进行排序。

        

     

     

      虚电路方式为网络层提供面向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首先为分组的传输确定传输路径(建立连接),然后沿该路径(连接)传输系列分组,系列分组传输路径相同,传输结束后拆除连接。

    9、几种传输单元名词辨析

      在五层结构里面,数据传输单元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从报文到报文段会按报文大小是否必要进行分割;报文段附加IP地址(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封装后成为IP数据报,或者先分割后(也是根据后面帧的最大长度限制MTU来决定是否分割)再附加IP信息封装成为分组;为IP数据报或分组加头加尾(头包括同步段、MAC地址段、协议控制段等,尾包括FCS等校验段)后成帧;帧到比特流的转换就比较无脑了。

    10、数据报(因特网在使用)

      特点一:无连接,来自同一个报文段的分组们可能走的并不是相同的路由,且会乱序到达目的地址,接收方会有一系列协议处理这些数据

      特点二:每个分组携带源和目的地址

      特点三:路由器根据分组的目的地址转发分组:基于路由协议/算法构建转发表;检索转发表;每个分组独立选路。

      

    11、虚电路

      虚电路将数据报方式和电路交换方式结合,以发挥两者优点。(交换对象是分组)

      虚电路:一条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类似于电路的路径(逻辑连接),路径上所有结点都要维持这条虚电路的建立,都维持一张虚电路表,每一项记录了一个打开的虚电路的信息。

        通信过程:

          

     

           建立连接(虚电路建立):源主机发送“呼叫请求”分组并收到“呼叫应答”分组后才算建立连接。

          数据传输:全双工通信。每个分组携带虚电路号,而并非目的地址。

          释放连接(虚电路释放):源主机发送“释放请求”分组以拆除虚电路。

    12、数据报&虚电路

      

  • 相关阅读:
    windows中administrator 和 administrators两个账户的区别
    如何去掉打印网页时自带的网址以及页码等内容
    Oracle左连接,右连接
    oracle服务器本地能够登录但是局域网内其他机器不能访问的解决方法
    错误Name node is in safe mode的解决方法
    oracle数据库中对varchar类型求max的解决方法
    JBoss中配置数据源出现错误:“Failed to register driver for: com.mysql.jdbc.Driver”的解决方法
    学习junit和hamcrest的使用
    Ubuntu10.10如何给用户添加sudo权限
    ORACLE 9i卸载并重新安装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onkiki/p/1583477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